新聞標題【民報】盧彥勳:台灣體育發展最大困境 整體社會太求「速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盧彥勳:台灣體育發展最大困境 整體社會太求「速成」

台灣運動投資者心急、選手本身也心急,都急著要有成績,反而可能扼殺運動員生命

 2016-11-01 20:55
網球一哥盧彥勳(左)今年球季成績超乎預期,特別感謝長庚支持的隨行防護員張家維(右)協助。圖/長庚醫院提供
網球一哥盧彥勳(左)今年球季成績超乎預期,特別感謝長庚支持的隨行防護員張家維(右)協助。圖/長庚醫院提供

網球一哥盧彥勳今年年初澳網時以動手術展開賽季,但球季尾聲卻拉出10連勝,拿下4個挑戰賽單打冠軍,年終排名預計可重返今年最佳的65名,漂亮收尾。

他在今天(11月1日)參加長庚紀念醫院40週年院慶暨運動照護計畫年終成果發表記者會上,感謝長庚長期以來的支持和照護。也透露,2周前在寧波挑戰賽時,賽前不慎落枕,脖子幾乎不能動,便是靠長庚計畫支援的隨行防護員張家維協助他伸展肌肉,順利上場比賽奪冠。

明年就要34歲的盧彥勳,除了重視自己的健康與體能維護,讓職業生涯儘可能維持在世界一級水準。經年在全世界各地出賽,也讓他有相較於一般運動員更寬濶的視野與見識,今年連續當選國際ATP理事會球員代表(ATP Player Council)及國內行政院體育發展委員會的委員,未來將對國內、外網球及運動發展提供建言。

謝淑薇事件也許是改革契機

里約奧運謝淑薇與網協互槓事件至今未休,盧彥勳認為,「或許也是一件好事,讓危機變成契機,可以把問題都拿出來談,有些應該要推動的改革,可以趁機去推動。」不過他也強調,「改革不是只是把(協會)人換掉,應該要全面去看,如果是法令的問題,就要修法,環境支持的問題,就要從環境根本上去做,否則換了一批人又重覆同樣的事,也沒有意義。」

體發會至今開會兩次,盧彥勳因為在國外比賽、曾缺席一次,但他表示,已收到議記錄,本月23日將再度開會,他會做好委員職務,「協會改革仍是接下來重點,將會個別討論、巡查。」

以網球為例,盧彥勳覺得,建立國家教練制度是應該要推動的方向,一方面也能讓選手理解,國家代表隊不是個人項目、屬性與賽制不同,才能減少紛爭。「不過要建立國家教練制度,對於教練的培育、薪水與保障的誘因要夠大,否則目前教練多在學校有教職,也不會有人願意放棄終身教職去出任。」

 
盧彥勳是擔任行政院體發會委員中唯一的現役運動員代表。圖/郭文宏攝

盧彥勳在年輕選手中具高聲望與人氣。圖/長庚醫院提供

台灣運動投資者及選手都太心急

盧彥勳也點出台灣體育發展最大的困境,在於全體社會都太講究「速成」,急著要有成效,「投資者(企業及機構)也心急、受益者(選手本身)也心急,都急著要有成績,年輕選手身體還沒有訓練好就不停比賽,擔心沒有成績、沒有贊助,但最後卻可能受傷反而影響成績,是一個惡性循環。」

他指出,「像在運動發展高度的國家,他們都很清楚,知道培養選手是需要時間的,看中的小選手,不會要他們一、兩年就要突發猛進。」

四度參加奧運的盧彥勳,也對各國在體育發展與投資展現的民族向心力,有不同的感受。他舉例,「像代表國家出賽選手的照顧,除了長庚投入的防護員,有人也提到,很羨慕日本還有廚師隨行料理,但台灣就算政府想要請、也要有人願意做。」

他看到的就是日本整個民族向心力的強大,各個領域都爭相替代表國家的選手做些事。台灣也有很多熱心的僑胞,但同樣還是有僑胞在替無法入住選手村的教練團安排住宿時,還要再「多賺一手」,也令人頗為感慨。

盧彥勳認為,這些環節都需要相關單位更細心的蒐集不同團隊、選手的需求,讓在異地為國爭光的選手,能吃的營養、心理又舒適,「這樣吃不吃泡麵就不是問題,而是有沒有讓選手們無後顧之憂、有被照顧到的感受。」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