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第一張照片】超音波不該只是劊子手的武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第一張照片】超音波不該只是劊子手的武器

做任何決定前,多搜集資料、多方諮詢,以不同角度認真思考,醫病溝通,找出無愧於心的處理方式

2016-07-01 10:12
超音波雖然被父母當成孩子的第一張照片,這個寶寶吐舌頭可愛的萌樣,簡直可以溶化父母的心。它也是醫師第三隻眼,有助產前診斷和諮詢。圖/作者提供
超音波雖然被父母當成孩子的第一張照片,這個寶寶吐舌頭可愛的萌樣,簡直可以溶化父母的心。它也是醫師第三隻眼,有助產前診斷和諮詢。圖/作者提供

如果要票選「產檢時最期待的一刻」,那絕對是照超音波的瞬間,看著螢幕上寶貝的一舉一動,幸福感爆表的樣子!有些產婦每每紅著眼,甚至潸然淚下。

照出異常  不是只能中止妊娠

超音波運用在醫療只有短短的半個世紀,在沒有超音波的年代,醫師只有靠雙手觸摸、聽診器聽心跳來做產檢、測量子宮高度來判斷胎兒的成長夠不夠,當然這就有如瞎子摸象,能得到的資訊有限,常常出生以後才知道胎兒是否正常,或甚至壞在裏面也無從得知。

現代超音波的發明及性能的提升讓產檢更方便,不僅能讓孕媽咪們體會與胎兒面對面的喜悦,也使我們能評估胎兒的生長發育,更是篩檢胎兒先天異常和產前診斷的一大利器,因此説它是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經常替孕婦做超音波,我期許自己,超音波應該是一種提供幸福的工具,而不是劊子手的武器;如果產檢超音波照出異常,不能只是一味地提供終止妊娠的依據,而是希望幫忙胎兒的父母親做知情選擇。

所以最重要的是提供正確完整的資訊,包括異常的部位、程度、診斷的可靠性、新生兒的預後及目前懷孕週數下可做的選擇。其實,醫師不能幫病人做決定,但我們可以告訴病人在相同處境中其他多數人所作的決定和我們自己的想法,決定權還是在病人自己身上。


這寶寶像在舉手敬禮,很有意思。圖/作者提供

為了懷老二  47歲婦人的努力

我的一位產婦,寶寶的爸爸60歲、媽媽也快要47歲了,兩人早已有個20多歲就讀大學的女兒,會懷這個小孩,不能說是意外,媽媽從事設計工作,每天奔波在工地之間,但愛小孩的心讓她有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把先生搖醒說,我們再來生一個小孩如何,先生乍聽頓了一下,「讓我考慮兩天好不好?」本以為年紀都那麼大了,哪有那麼厲害,那麼簡單就能懷孕,但他還是先徴求家裏其他人意見,沒人反對,老公就回說那我們就來試試看吧。

太太聽了卯起來做準備。先去看婦產科,被潑了一盆冷水,醫師們都不看好,以為她只是一時興起,大多勸她放棄這念頭,畢竟就醫學的觀點來看,一般人懷孕的流產率約15%;到了40歲,一半會流掉;42歲以上就很難會自然懷孕,更何況她計畫懷孕時已46歲,不僅流產率高,將來母體和胎兒的併發症也高。但她還是不放棄,跑去找知名的中醫師調養身體,在家努力做人,三個月後居然有了,而且還是自然懷孕。

看到寶寶「臍膨出」 夫妻決定不放棄

懷孕後輾轉來到我門診,看他倆殷切之情,雖然前途未卜,就跟他們説:「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初期產檢每次他們看到胎兒逐漸成形,每每笑不攏嘴;直到16週,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的肝臟和腸子順著臍帶鼓出來,跑出肚子,這「臍膨出」的一種,算是重大的胎兒異常,35%〜58%與染色體異常有關,常常會合併像先天性心臟病等的胎兒異常。

由於此時週數還小,就超音波而言,要能更清楚看清胎兒的構造,常需20週以上,此時,我們能做的,第一個是告知,告知胎兒有問題?是什麼問題?可能合併什麼異常?將來可能需要做什麼檢查?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胎兒其他構造)。就算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沒問題,出生後小孩面臨的是必須一出生下來就馬上被麻醉、開刀。

夫妻倆聽了聽,雖然有點不知所措,神情也有點茫然,但還是堅定的表示,「徐醫師!該做的檢查就安排做吧,我們不會放棄他!」幸好後續染色體的檢查正常,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也沒甚麼特殊發現,因此建議他們繼續追蹤;常常很多產婦會覺得只要一次超音波正常就可高枕無憂,其實不然,懷孕生產是一個長達280天的連續過程,有時會有一些變化要持續觀察,這才是產檢的真義。產檢直到足月,過程中我們也戰戰兢兢的,因為這樣的小孩容易胎死腹中,如果伴有一種以上其他地方的異常,週產期死亡率(出生後一個月內)更高達80%。

選擇其實沒有對錯  生命沒有標準答案

小孩剖腹產一出生後馬上就被抱去開刀,平常看他們夫妻倆總是堅強以對,但手術中麻醉醫師跟我說,他去解釋媽媽和新生兒麻醉可能的風險時,爸爸既焦慮又無助,讓人好心疼。雖然出生後的檢查寶寶的心肺功能也較差,但他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儘管開了兩次刀,但預後還算不錯,更有幸的是,他是在父母的期望和疼惜下誕生。

我跟他們夫妻倆後來成為好朋友,在閒聊中他們告訴我,他們原本搞不清楚小孩出生後會遇到這麼多麻煩的事,本以為生出來後就把鼓出來的東西塞進去、肚皮縫起來,像氣球一樣綁起來就好。太太雖然紅著眼眶但不忘開玩笑的跟我說,醫生你怎麼不早講,害他們後來有點嚇到,看到小孩剛生下來就要受這麼多苦,心疼極了,但只要小孩將來平平安安,一切都值得。問她有沒有想過要放棄?「不會啦!小孩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

對於他們夫妻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為他們鼓掌加油,但如果自己遇到了該怎麼辦?有些人可能選擇放棄。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考量,沒有誰對誰錯。也有人也會問,他們夫妻倆明知自己年紀大了,還執意懷孕,萬一將來小孩狀況不好,誰要負責?這些看法其實也見人見智,生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做為婦產科醫師,要提醒大家,在做任何決定前,可以多搜集資料、多方諮詢,試著以不同角度認真去思考,醫病互相溝通,找出無愧於心的處理方式,能讓我們再不捨,也能對我們好不容易孕育的生命説聲:「畢竟我們一起努力過了!」


醫病互相溝通,共同找出無愧於心的生產態度,才是醫病雙方之福。圖/作者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