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安全原因,立陶宛駐華外交官已經撤離中國。上個月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正式成立之後,中國提出降低與立陶宛之間的外交關係。立陶宛方面擔心北京此舉可能意味著立陶宛外交人員在中國會遭遇安全風險。
立陶宛星期三(12月15日)表示,駐中國臨時代辦契雅佩涅(Audra Čiapienė)已返回維爾紐斯進行「磋商」。
立陶宛外交部在聲明中說,在沒有替代外交官的情況下,「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將繼續遠程運作。
聲明說,「立陶宛願與中國繼續開展對話,在達成互利協議後,充分恢復使館職能。」
一位外交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包括使館人員和家屬在內的19人已離開北京前往巴黎。
三名知情人士向倫敦《金融時報》透露,中國政府要求立陶宛留在北京的外交官向外交部遞交外交證件,以降低其外交地位。此舉引發了維爾紐斯方面的擔憂,他們擔心這些官員可能會失去外交豁免權,如果他們繼續留在中國,他們的安全將面臨風險。
《金融時報》還援引一位駐北京的西方外交官的話說: 「中國正在向其他歐洲國家發出信息,如果你效仿立陶宛,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人們希望謹慎處理此事。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明確,針對某個成員國的措施就是針對歐盟的措施。」
外交部7月20日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中國隨後在經貿問題上報復立陶宛,中鐵集團的「中鐵集裝箱」停駛了一周一班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列車,有些立陶宛出口商已經接不到中國新的訂單,多個不同產業也已傳出中方停止延長或批准進口許可,或對產品提出莫須有的抱怨,例如指責來自立陶宛的農作物有病蟲害等等。
除經貿外,兩國文化交流也被突然喊卡。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文化參贊伊萬納斯卡斯(Tomas Ivanauskas)日前在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境內所有與立陶宛相關的文化藝術活動都已被叫停,連書籍出版也受到阻礙。
對中國宣布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的降級決定,立陶宛方面表示遺憾。陸委會稱北京的做法「蠻橫不堪」。
《金融時報》報導說,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稱正在尋求北京方面的解釋,並稱此舉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