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重建MIT食品品牌 : 從美國買麻油談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重建MIT食品品牌 : 從美國買麻油談起

2015-03-22 10:30
亞裔雜貨店或超市,看到MIT品牌的麻油,用漢字及英文大字體寫台灣製造。(圖:作者提供)
亞裔雜貨店或超市,看到MIT品牌的麻油,用漢字及英文大字體寫台灣製造。(圖:作者提供)

前言

因台灣最近頂新及味全的黑心油事件,大家對食物安全會更加注意,幾千里外的美國一樣地受影響。雖一向少買加工包裝好的食品或上餐廳,盡量吃自家廚房烹飪的食物,不過還是會買來自外國的食品或原料,買得最多還是來自台灣。

現在再想想,買自味全的產品大概較多。一多年前黑心油事件早就爆發,最近半年多媒體吵翻了,我才「清醒」,對食物安全更加注意。因一向買味全麻油,既然台灣味全的食品出問題,是否該繼續買味全麻油呢?所以去探討買麻油的問題,看來在美國買麻油,還不簡單,發現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

最近看到台灣媒體有不少的討論,如何重建台灣食品品牌在國際的名聲,讓MIT(Made in Taiwan)能在國際出名,讓國際民眾信用。沒看過台灣媒體,有人從外國消費者立場來討論。這裡就以從國外買麻油的經驗,寫出所發現的幾個問題,不但給海內外的讀者,買麻油時當參考,或許台灣廠商,可從海外消費者的觀點,看到能改進的地方,打造更美好的MIT食品品牌。

不少問題

我們這裡中西部不大不小的都會(美國第19名),有食品的亞裔雜貨店就有十幾家以上,大都是獨自經營的大小不一的小型超級市場或雜貨店。主要由來自亞洲不同地方的第一代亞裔經營,老闆來自台灣、中國、越南、香港、韓國及泰國等,顧客主要是亞裔,食品主要來自亞洲各國或美國亞裔的廠商。一般的超級市場不見得有亞裔要的產品,如麻油只在亞裔較多的地區才有。

這裡以麻油當代表來討論,想不到在美國買「對」麻油不簡單。「對」不對主要談可靠有信用否,買到的是否瓶外頭,招牌說明所寫的東西。在美國的麻油品牌繁多,麻油產地的國家最少有日本、台灣、中國、香港、越南、韓國及美國等,輸入及出售方法又不盡相同。日文一般用「蔴油」,蔴字上有草字頭,台灣有些公司也用有草字頭的「蔴油」。

另外看到稱為「香麻油」或其他加上一些形容詞的品牌,就有不少奇怪的發現,這裡要強調,買時要注意看油瓶外的說明。大家的觀念,最可靠是美國或日本製造的,所以對標榜美國或日本製造的,買時更要注意看瓶外面的說明,尤其英文的寫法。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幾點,很不幸,台灣或美國台裔的廠商,跟下面提到很有疑問的產品仍有關聯。這裡主要談品牌可靠及信用問題,還討論些其他亞洲國家、美國及其他美國亞裔的產品。台灣品牌要競爭的對象不少,請台灣廠商多多參考,多注意品質及下面提到的問題。

類似的(假冒?)日本牌

首先發現用很日本化的「蔴油」產品,不一定來自日本。用日本式「蔴油」名外,瓶上招牌有日文平假名的「ごま」的字眼,全瓶前後,沒有其他漢字或日文。看了才知道這比日本牌,更「日本化」的麻油產品,不是日本產品,產地用英文小字體寫,產地是New Taipei City, Taiwan及Product of Taiwan。

還發現另一牌,一樣地只用日文品牌名,包裝有加上平假名寫的「香ごま油」,以及極類似日本式的圖案招牌,沒其他漢字公司名及產地,只後面小字體的英文寫出Product of China。

或許有人認為那些來自中國或台灣的產品,本只是為送去日本賣的食品。最近看到日本媒體報導,一些日本連鎖店販賣著掛有「Made in PRC」各類產品。這些日本廠商的產品,因為必須標明產地,為避免「Made in China」的品牌形象影響銷量,刻意將「China」改成「PRC」。雖未在麻油的包裝上看到,其他食品的確看到這種現象。

日本對食物規定較嚴格,必須用日文寫出產地,所以一些刻意地用日文或日本式的品牌名,產地用英文不用日文寫,不可能是要向日本輸出的,這些用日本式品牌的食品對象,顯然是美國的亞裔。因為廠商知道,美國的亞裔人士,對日本貨較有信心。台灣、中國甚至日本及韓國第一代的亞裔,很可能仍習慣只看漢字,少看英文,所以看到日文及日本式的包裝,很可能以為是來自日本的麻油。

雖不知道誰是「始作俑者」,台灣的廠商很可能學自中國。為何把中國或台灣的食品,包裝成日本式,大家心理有數。假如有人因混亂或不小心買了,以後大概都會發現自己疏忽,更會覺得有被騙之感。被騙一次,第二次看到就絕對不會再買。

最近看到一台灣牌,用「蔴油」名的招牌,外面包裝有大字體,用漢字及英文明寫台灣製造的字樣(標題圖)。希望台灣公司都如此有信心,明寫而且驕傲地寫MIT,當然最重要的前提,要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建立品牌最基本條件是品質第一。

日本製

如何買到真正來自日本工廠製造的麻油?如上所言,不能馬馬虎虎地只看日文招牌,就以為是日本製,多看瓶外說明才能確定。最重要是看英文說明,因為寫英文時,廠商較不敢造假。有些用日本名的廠商,不一定是日本人設立。有些只寫由美國某公司供銷、包裝、進口(Distributed by 或Packed by 或Imported by),就是公司用日本名且公司在美國,產品不見得日本或美國製造。不少是自外國進口,把原產地盡量寫得模模糊糊。

有可能自中國、越南、台灣或其他地方買大量產品,在美國分散包裝成可供銷售的產品。因美國及日本食品,一般而言較有信用,不少取日本或美國名為公司名號。像我們此地興起的Buffet(任你吃或稱「包肥」)餐館,中國大陸華人經營,中餐為主,但用Hokkaido(北海道)、Tokyo(東京)、Hibachi或類似美國名的Royal等名號,顯然讓美國人以為是日裔經營的。

請注意看廠商的寫法,明寫出產地及公司地址,公司工廠在日本,用日文及英文標明Product of Japan,則較可信其產品來自日本及日本製造。台灣要重建MIT名聲,寫明台灣廠商的中英文名號及地址,使人相信來自台灣。

「香麻油」

看到一些又便宜又大瓶,稱「香麻油」的產品,用便宜的食油混進麻油,以「香麻油」或其他名稱招牌出售,用英文寫及漢字寫的意義不一樣。用英文寫「香麻油」的成份,以黃豆油列第一而芝麻油列後,一般的規距,列在前者成份較多。此品牌中文是「香麻油」,英文是Blended Soybean and Sesame Oils(黃豆及芝麻混油)。

再次提醒大家,請注意產品的英文寫法,用英文較不敢犯法,用漢字寫時,這一「香」字變成摻雜其他便宜油,沖淡麻油量到一半以下,顯然有意讓人混亂。「香」字敢如此,用其他形容詞的也要小心。看到的最少兩家廠商的產品如此,很不幸地有家跟台灣廠商有關。再度說明要看瓶外的說明,尤其注意英文說明,較不會「魚目混珠」地被騙,買到不是您認定的產品,非外面中文招牌所寫的食品。同樣地感覺被騙後,第二次不會再買。

圖2. 請看「香麻油」的英文招牌名是Blended Soybean and Sesame Oils(黃豆及芝麻混油)。

 

韓文及越文產品要看英文說明

除了台灣、香港、日本、中國產品有漢字外,有些店尤其韓國人開的店,有用韓文為主的產品,最近越南來的產品也越來越多,寫越文為主。顯然為招攬華人,都有漢字寫「麻油」或「蔴油」,沒其他漢字說明,再次請大家注意,看瓶外的英文說明。韓國與越南的產品,是台灣產品的競爭對象。

因為在美國賣,政府有規定,必須有英文寫的說明。我注意看,一般必須有Nutrition Facts(營養真象),Ingredients(成份),公司名,產地及量多少。用韓文寫的產品,不一定來自韓國,有些由美國韓裔的公司經營,從外國大量進口再供銷。看一幾乎全用韓文及些許英文的食品,後面的小字體寫Product of P.R.C.。連China都不願用,用PRC,其用意在哪裡?大家心裡明白,總之,大家要多注意。

越南文為主的產品除「麻油」兩字外,也沒其他中文字,有簡單英文說明,寫Product of Vietnam,由亞裔經營的美國公司供銷。用越南文寫的產品,一般而言可能都在越南生產,因為產地價格低,用韓文、日文為主的品牌,因為韓國及日本國內產品價格較高,較有可能用其他國家的產品。

美國規定要用英文寫出產地,習慣漢字的亞裔,容易疏忽用英文的小字體。品牌用日文,只用英文小字體,寫出來自PRC、China或台灣的食品,當然不只麻油,其他一些亞裔喜歡的食品,常有類似的情形。

還要跟美國製的競爭

一般人對美國產食品較有信心,有些人甚至堅持只吃美國製的食品,雖美國人不常用麻油,美國製的麻油也漸漸出現。為了好奇,到美國大連鎖店的超級市場看,亞裔較多的大城市如芝加哥,在一般超級市場可買到美國製的麻油。的的確確地標明,是美國製造的麻油。沒詳細找,只看到一品牌。

麻油不但明寫是Product of U.S.A.(美國產品) ,有公司的全名及地址。上網去查,可找到這公司的網站,也製造其他亞洲人喜愛的各種食品,或許因為價格稍高,平常亞裔商店不賣,只在美國的一般超級市場,看到過這公司的產品。只略去查詢而已,沒詳細考證,不知其品質如何,沒去找此公司資料,或查其信用如何。

結語

這裡分享我想買麻油而去查證的一些發現,不是詳盡的考證。只麻油而已就有不少問題,消費者還是多看包裝的說名,可盡量避免買到以後會感到受騙的產品。「ごま、蔴油」等日文式品牌,可能不是來自日本。這些資訊給大家買麻油時當參考。台灣要多注重品牌的名譽,信用可靠的品質是第一要素,不要故意讓人混亂,若使人感到受騙,品牌絕對不會持久。最後總覺得,應多向日本少向中國學習。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