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同為一國兩制 澳門與香港的大不同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同為一國兩制 澳門與香港的大不同

 2019-12-25 15:30
澳門與香港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乃至追求民主的路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澳門與香港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乃至追求民主的路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參加慶祝澳門回歸中國20週年典禮;於此之際,香港反送中運動未見歇止,而同為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卻甚少出現示威運動,成為鮮明對比。

回歸後經濟高速成長 「愛國愛澳」意識深厚 

澳門與香港分別在1999年和1997年先後回歸中國。這兩個同在廣東沿海的土地,都在回歸後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然而,澳門與香港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乃至追求民主的路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澳門於1999年回歸中國統治後,與香港一樣同屬中國「一國兩制」的城市;澳門有自己的貨幣澳門幣、也與香港一樣,比中國大陸享有更多的自治權。另外,美國在1999年通過「美國—澳門政策法」(U.S- Macau Policy Act),承認澳門為獨立關稅區,讓澳門在貿易上享有比中國更優厚的政策。

事實上,僅有67萬人口的澳門,有近半數人口來自中國本地;而主導澳門經濟的博奕業,就佔澳門政府營收80%強。而澳門賭場一個星期的營業額,幾近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一個月的營業額。澳門是中國唯一可以合法賭博的地方,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因此從1999年的64億美元,高度成長至現在的550億美元以上,讓澳門的購買力平價(PPP),即民眾所得的實質購買力,成為全世界第二高,僅次於卡達(Qatar)。

澳門經濟的迅速發展,讓政府大方發放全民紅包,而且民眾從2008年就開始領取,一年領得比一年多,像澳門的永久居民今年就可獲得1萬澳門幣(1,245美元)紅包。

澳門在回歸之後博奕業一枝獨秀、再加上政府慷慨的紅包及社會福利政策等,與澳門回歸前的經濟停滯不前、甚至一度負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在澳門,中國國旗在各個政府大樓飄揚、學校使用中國的教科書、也沒有人會像香港的抗議人士一樣對中國國歌發出噓聲。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王建偉表示,澳門社會「愛國愛澳」的傳統意識深厚,自回歸前就是如此;而最大的不同就是「回歸之後,澳門老百姓的生活確實有非常大的改善」。

國安法箝制 公民力量難以凝聚 

相較於澳門,毗鄰的香港早於1970至80年代就經濟起飛,再經過將近半甲子的發展,已有一批強大的社會中產階級,包含律師、醫師、教師、金融人士等,形塑香港成為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相對香港約750萬人口,澳門人口僅約香港的十二分之一,在經濟仰賴博奕甚深之下,無法像香港一樣形塑社會中堅。

另外,澳門政府於2009年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國安法),亦即「基本法」第23條,禁止任何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共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然而,基本法第23條在香港遭到大規模的抗議,導致中國政府不得將其擱置。

澳門率先於香港,通過國安法的立法,也讓澳門的集會及新聞自由受到箝制,難以聚集抗爭力量;且澳門產業單一,專業人士等更受聘於政府,讓澳門的公民社會難以健全發展。

民主訴求薄弱 與中國作對等同與生計作對  

澳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在接受美國之音(VOA)訪問時分析,澳門民間社會自尚未回歸前,就長期遭親共團體控制;另外,葡萄牙治理澳門時期水準遠不如英國治理香港時期,因此澳門人多數盼望回歸中國;再加上澳門人與香港人在社會意識與公民社會的進步上呈現巨大落差,因此,澳門對民主的訴求並不強烈。儘管澳門也像香港一樣希望爭取選舉權利,但區錦新說,澳門人訴求遠不如港人強烈、更不會透過暴力抗爭爭取。

現居倫敦的澳門社運人士周庭希在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時表示:「澳門人過於依賴現有的經濟秩序...與中國作對就意味著與生計作對。」

經濟發展光鮮亮麗 卻暗藏產業及社會問題 

儘管澳門在回歸中國之後經濟數字亮眼,然而澳門仍存在一些產業發展與社會問題;除了龐大的貧富差距之外,澳門也被美國國務院視為洗錢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更被列為全球組織犯罪的中心據點。

另外,澳門太過仰賴博奕業,也讓澳門的經濟結構無法多元化發展,一旦博奕產業衰退,產業單一化將引發社會危機。而博奕業的高度發展,更使得當地房價高漲跟租金高昂,使得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長遠來說,可能引發中小企業的倒閉潮。

儘管澳門人鮮少發動示威抗議,然而各種社會問題及生活成本過高仍讓當地民眾挫敗及擔憂。此外,民眾也希望當地葡式與粵式交融的文化特色風格得以保存。

澳門立法會議員蘇嘉豪對法新社說,「人們希望保留澳門的遺產」,但他擔心,澳門愈來愈難避免「最終將成為中國的另一座城市」。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