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空污是台灣肺癌的重要致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空污是台灣肺癌的重要致因

 2020-01-13 11:45
空氣汙染可能是最主要或關鍵的肺癌誘發因子。圖/Pixabay
空氣汙染可能是最主要或關鍵的肺癌誘發因子。圖/Pixabay

面對癌死率第一的肺癌,陳建仁副總統和傳媒名人陳文茜女士,都接受手術切除。她們都沒抽菸,也都用手術後新生命的體驗不約而同地:1.指出空污是台灣肺癌的重要致因,2.強調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性。

此也意味傳統之肺癌防治需輸注新的認知,才能有效預防肺癌發生和早期發現,而得以活出肺癌死亡的威脅。健康署網頁列舉七項「常見的肺癌症狀」:1.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2.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3.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4.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5.聲音沙啞、6.骨關節疼痛和、7.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有上述症狀而懷疑肺癌的病友,請儘速就診胸腔科醫師。本文乃針對「沒有症狀」、「症狀不明顯」或「關心肺癌」的民眾,分享肺癌防治的新認知。

一、肺癌即空污,空污即肺癌

雖然健康署網頁列了六項肺癌因子,「菸害、空污環境、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病史和炒菜油煙」,並強調菸害的高比例,但空污可能是最主要或關鍵的肺癌誘發因子(註:我國抽菸率漸減,肺癌發生率卻漸增)。這也是為何陳建仁副總統和陳文茜女士語重心長、一再提醒的原因。所以,台灣肺癌防治的第一個新認知就是「肺癌即空污,空污即肺癌」。

肺癌可說是空污的過去完成式,而空污是肺癌的未來進行式;空污防制是肺癌防治最重要的一張王牌。空污以細懸浮微粒(PM2.5)與肺癌最相關,一般咸認1.暴露濃度愈大愈久,罹癌風險就愈高;2.肺癌生成時間至少20年(比照菸害性肺癌);因此,PM2.5資訊的分享就顯得非常重要。〈圖表1〉是最近一月(2019年12月)所有縣市的PM2.5濃度(μg‧m-3),即使都在環保署「橘警標(35.5~54.5,對所有族群的健康都有傷害)」以下,也需注意提高空污警覺和增強防制,尤其是前5高的縣市──高雄、金門、嘉市、台南和連江。並列去年1、2月值(更高)以為今年到來的1、2月參考也是基於此目的。

圖表1:台灣各縣市PM2.5濃度月值_2019年12月。圖/李武波提供
 

有的人認為「紅紫標(≧54.5,對所有族群的健康都有傷害)」才是空污;但從醫療觀點最好採世界衛生組織的高標(10.0),縱使務實,至少也應採橘警標。所以〈圖表1〉只是空品值,〈圖表2〉才是真正肺癌防治/空污防制的重點。前5高縣市,橘警標是高金嘉市南屏,紅紫標是連金嘉市南雲。提醒注意,去年1、2月的值都更高。

圖表2:台灣各縣市PM2.5濃度平均每日紅紫標時和橘警標時_2019年12月。圖/李武波提供

二、早期肺癌無症狀,發生率病史先知

要能活出肺癌,關鍵在肺癌的早期就要檢出。按照台大醫院陳晉興教授的報告,肺癌五年存活率,零期大於95%,第1A期也有80~90%,而第四期就只剩10%。臨床醫療的難處在1.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病人不會警覺性求診;2.即使做了現行檢出早期肺癌的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也不易診斷出。

因此病人的「在地肺癌發生率」和「周遭親友的肺癌病史」,等同生活環境流行病學,就成了評估肺癌罹患風險最重要的依據;這也是肺癌防治的第二點新認知(圖表3和4)。不僅可以緩免沒必要的恐慌,更可因警覺提高,增加早期肺癌發現的機會。以彰化男性為例,2016年發生率全國縣市第2高及5年平均漸升而最高,就在警示彰化男性「癌在你肺」,輕忽不得。同樣地,相同情形的嘉義市女性也應當如此警覺。需提醒的是,

1.縣市發生率要放在全國所有縣市中分別去比較,才能更顯它的真意;

2.在評估2016年時,需參照兩個5年平均趨勢;

3.女性肺癌發生還在高成長:發生率(A2011→A2016→2016)男性漸減45→44→43,女性可是漸增25→28→30,增幅更高;

4.女性肺癌傾向於都市型和室內空污型。

圖表3:台灣縣市男性肺癌發生率_2016年及5年平均。圖/李武波提供

圖表4:台灣縣市男性肺癌發生率_2016年及5年平均。圖/李武波提供

三、生命呼吸共同體

台灣肺癌防治的第三個新認知是「生命呼吸共同體」──「空氣共有,生命共活;空污同吸,肺癌同因」──亦即,維持生命呼吸所必需的空氣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除了極少數的特殊情況外(如戴防毒面罩或密閉的獨立空間等);即使有空污,生長於斯、癌痛也將於斯。所以萬一得了肺癌,第一個念頭或決定,就不是先顧己之「配合醫師的肺癌治療計畫」,而是1.婆婆媽媽先想到我的孩子孫子也都將得肺癌、2.我生活親密的家人親友也都將得肺癌、3.我汗淚相濡的同工伙伴也都將得肺癌、4.我生活與共的鄰居住民也都將得肺癌、5.我同氣相吸的鄉民也都將得肺癌。顯然,這個認知會進一步養成另一奇妙善果:生活在此同一「生命呼吸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家人、親友、工作伙伴、社區鄰居和鄉里居民,因「肺癌/空污/共同空氣」的自然病因連結,竟然可讓所有成員(不管關係遠近厚薄)彼此可以坦然地互作合乎人性的關懷(不論是主動被動)。

四、早期肺癌篩檢

肺癌防治的第四個新認知是「早期肺癌篩檢」。我國肺癌發現時大多已是第四期,而從佔率的居高不下(2006年53%到2016年51%),可知十年來,肺癌早篩的觀念和作法還有待加強宣導和落實。

誰需要做肺癌早篩?台灣肺癌學會建議民眾:1.55~74歲,菸史大於30包/年,且目前還在抽菸,或戒菸未滿15年;2.肺癌家族史;3.氡氣或特殊環境暴露。本文建議再增加以下民眾4.涉及「空污環境、肺部相關疾病史和炒菜油煙」;5.居住高空污地區(包括室內),而且「生命呼吸共同體」其他成員有肺癌病史;6.財務寬裕者,建議早篩年齡提早到40~45歲。

醫療界和健康署這幾年有在大力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的肺癌早篩方案:2016年檢出成果,雖然降幅3期才-7.6%和4期-4.8%,但令人鼓舞的是,0期增幅高達34.1%,1期6.7%。以彰化為例,縣府、衛生局和醫界共同推出免費篩檢方案,使得肺癌檢出更多,而且多屬早期,術後成效更好。

五、肺癌是公害疾病:政府應造冊列管和醫療照護

從台灣肺癌的發展史來看,肺癌防治的第五個新認知是「肺癌是公害疾病」。環保醫療界1.應主張「台灣肺癌是空污受害者」;2.進而要求政府將病人和罹癌高風險的民眾列冊服務管理,分別予以最適切的醫療照護和預防監護,包括肺癌早篩方案;3.除了戒菸,空污防制是肺癌防治的另張王牌,基於「生命呼吸共同體」的理念,呼籲民眾與政府共同落實空污防制和推動肺癌早篩的政策。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