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日本畫家筆下的老台灣——台灣歷史畫帖賞析(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日本畫家筆下的老台灣——台灣歷史畫帖賞析(上)

 2019-05-09 10:47
 小早川篤四郎〈古代的台南〉 油彩畫布 100號
小早川篤四郎〈古代的台南〉 油彩畫布 100號

如果想要了解古早台灣的歷史,《台灣歷史畫帖》就是一本絕佳的圖書,這本畫冊收錄了21幅台南府城的歷史油畫,可引領讀者了解台南為何是台灣開發史的古都。

本書由日本著名畫家小早川篤四郎(1893~1959)於1935年完成。原本這21幅大油畫是為了紀念日本在台統治40周年博覽會而創作,透過這批歷史畫,將台灣歷史從原民開發期、荷蘭殖民期、明鄭時期、日本統治時期有計畫的呈現。博覽會結束後,由臺南市役所將這些畫作編輯成《臺灣歷史畫帖》,於1939年正式發行。

《台灣歷史畫帖》是以台灣較早開發的台南地區歷史為創作背景,透過這批畫作,讀者也可以一窺台灣史概況。基於此理念,國立台灣圖書館於2018年將此書復刻重印,於今年5月於新北市中和圖書館一樓舉行畫作印刷展,並於5月10日(週五)下午兩點邀請筆者進行現場賞析講座。基於上述筆者精選8幅代表作進行賞析,並分成上下兩集與讀者共享。

畫中右下角樹叢中有一群狩獵的原民勇士,一位射箭好手正拉弓瞄準草原上的鹿群,畫面中心的獵人左手安撫小狗不要出聲嚇跑獵物,右邊的兩位獵人也屏息的等待今日的豐收。草原上的鹿群似乎不知道已被獵人盯上,因為牠們還在享用著青翠的湖邊嫩草,草原後的檳榔樹遠方約略可見湖泊與沙丘,這裡正是古早台南府城的鹿耳門沙洲,也正是早期原民圍捕鹿群的獵場。

關於早期原民捕鹿方式約有三種,第一種是看到獵物的身影,便會追逐在後,陸續用弓箭擊斃。第二種是勇士們帶著長矛集體出獵,發現獵物後排成圓形環陣,包圍獵物再縮小圓陣,直到逮獲獵物。第三種是在在狹小的路徑上、寬闊的曠野上設陷阱,將竹子埋入地面,將之彎曲後,以小木片固定將圈套綁上,上方鋪蓋泥土。當鹿一碰到這個陷阱,竹子會馬上彈起,纏繞住鹿的腳將之獵捕,而本圖畫中應屬於射箭與圍捕的綜合法。


小早川篤四郎〈御朱印的活躍〉油彩畫布 100號

本畫題定為〈御朱印的活躍〉,而御朱印指的就是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通航貿易證,基於拓展外交和獎勵通商,加速當時的海外發展,幕府針對海內外貿易船頒布的「御朱印狀」,這張印狀也就是現今的海關通行證。

畫中場景是台灣早期著名的國際商港鹿耳門。掛三色旗子的荷蘭船停在右邊,掛丸字旗的日本船停在中間,而最前方的中國帆船或許為了國際通航,反而掛了洋式船旗。

港口岸上正進行著熱鬧的交易活動。右邊的漢人協助日本船貨上岸。中間裸身帶刀的原民,被雇用來充當碼頭搬運工。左前方接近商業辦公室的廣場正進行各種商品買賣;有來自中國的絲綢絹品,有荷蘭船從南洋帶來的香料,當然也有外國商船最想搶購的台灣鹿皮。


小早川篤四郎〈破曉的熱蘭遮城〉油彩畫布 100號

畫中充滿異國風情的船隻和建築,正是400年前荷蘭在安平興建的熱蘭遮城,也是荷蘭佔領台灣的最高政治與國防基地。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從此改名為安平鎮,也就是今日的安平古堡。

臨港興建的西式城堡,寬厚的石牆內有紅瓦洋房,越往高層處住的就是荷蘭領台的高級官員,下層則作為官員宿舍、商店和居民住所。

帶霧氣的晨光照映著古堡前的港口,左右的大船可能是來自阿姆斯特丹的遠洋大船,中間的帆船來往於台灣海峽兩地,當然也有協助搬貨物的小舢舨,靈活的在港口穿梭。

熱蘭遮城是西元1624年9月初,荷蘭軍自澎湖島移往台灣後所興築的,因為當時無法充分地取得石材與磚塊,只好雇用中國職工來製作磚塊,漸漸地改造了城牆,終於在1632年底落成了這座具有四座陵堡的石城。荷人取得今日安平一帶,當時被稱為「大員」之地後,便在此築城,同時,為加強熱蘭遮城的防禦功能,在城的四周建築四個稜堡,其後又另築烏特勒支碉堡(Redoubt Utrecht)。

其中,四個稜堡中的安娜麥頓(Arnemuyden)堡後來整建後改名為阿姆斯特丹堡(Amsterdam)。隨著熱蘭遮城的建立,以其中心的大員市街(即熱蘭遮市)已具有近代城市街道的機制設計,其中包含衛生設備、防火設備、街道和市區規劃,因此後人將現今的安平老街稱為「台灣第一街」。


小早川篤四郎〈夕陽下的普羅民遮城〉油彩畫布 100號

畫中描繪的是夏日夕照普羅民遮城的港口景象。普羅民遮城是1624年荷蘭佔領安平後,在台江內海赤崁沿岸所興建的商業辦公室,建築體的下層是城堡厚牆,城牆上蓋有紅瓦洋房,內設辦公室、醫院和倉庫。

400年前畫中的普羅民遮城,位於台江內海的水岸邊,漲潮時中式帆船可以開進赤崁港,但退潮時只允許小舢舨進行搬運,因此畫中並沒有荷蘭大商船在此停靠。

荷蘭興建的「普羅民遮城」,台灣漢人先後給它不同的名稱: 「紅毛城」、「番仔樓」、「赤崁樓」。到了光緒5年,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在舊基座上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而隨著台江內海的淤積陸化,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也曾是日治時代陸軍醫院,現今已被台灣政府審定名列國家一級古蹟,因蒼海桑田的地質演化,畫中城堡前的海港場景如今已蛻變成台南市美食市場「石精臼」的基地。

延伸閱讀:【專文】日本畫家筆下的老台灣——台灣歷史畫帖賞析(下)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