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長蘇嘉全今(16)天召集朝野黨團針對「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進行朝野協商。蘇嘉全協商前受訪時表示,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是許多人期待的改革方向。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說,改革必須承擔,水利會不改變不行,是轉型正義的問題。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更指,立院外抗議民眾的訴求與這次修法沒有直接關係。
立法院下午14時30分進行朝野協商,同時立法院群賢樓外也聚集上千位農田水利會的會員抗議,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到場聲援。蘇嘉全說,會聆聽各黨團對於水利會改制的意見,至於今天是否能夠完成三讀,蘇嘉全說,若協商有共識,院會處理的程序會比較快,若協商無共識,院會進行的程序就會比較慢。
蘇嘉全表示,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是很多人期待的改革方向,改制為公務機關就會有公權力過去水利會選舉流於派系對決,且投票率大約只有兩成,對於民主直選而言,兩成的投票率很奇怪,但會尊重立委們的決定。
柯建銘說,水利會改革必須要承擔,這也是轉型正義的問題,不改不行。國民黨長期掌控農田水利會,水利會是國民黨長期軍團。面對歷史改革,民進黨必須承擔,國會過半勢必要來改革,過半再不改革的話,就沒有辦法調派水利會會長。
柯建銘強調,改革並不是為了選舉考量,如果是為了選舉就不用修法,目前還在任的會長可以擔任到2020年9月30日,17個水利會長有民進黨籍的只有4個,今年底地方選舉到2020年總統大選,都還是國民黨的人在擔任水利會長,假如是以選舉考量就不會這麼做了。
林聰賢則表示,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希望能夠一元化的管理水資源,大家關心食安問題,農地水源可能受到污染,因為農田水利會沒有公權力管理水資源,改制為公務機關後,可呼應民眾關心農地生產的安全問題,同時,台灣的農地有68萬公頃,還有在耕作的農地有36萬公頃沒有在灌溉區內,希望能夠透過改制,把國家資源導入,讓農業農田受到所有的服務。
另外,林聰賢也特別指出,在立法院外抗議民眾的訴求,和目前的修法沒有直接關係,民眾關心的亞泥會在下一個階段的修法,過程中的意見都會納入參考。因為極端氣候,前瞻建設要開發水資源,把治理工作做好,農民的用水權一定會在第一順位。
不過,國民黨團總召林德福說,民進黨執政後處處動腦筋,把所有組織變成國有,包括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其有很多財產是農民捐獻,當初為了建立水路,農民自己興建打造,原本是農民的私有財產,憑什麼修法變成國有機關?林德福說,民進黨的作法與過去威權政權沒兩樣,看起來比威權更獨裁,「未來總統乾脆由蔡英文永遠做,官派算了!」
親民黨團總召李鴻鈞說,水利會改革最重要是水權統一的問題,牽涉到政府組織再造,應該是由上而下整水資源,一條河川有三、四個單位共管,也無法統一,所以不是用簡單以官派會長就可解決長期以來對水利會的質疑,應該理性探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