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執政者,欠缺被殖民者的反抗意識;甚至肯連亞學術界,也出現討好中國殖民者聲音。《金融時報》報導引述肯亞法學院主任帕特里克·盧蒙巴(Patrick Lumumba)的說法指出,我們國家虧欠中國太多了,不只在經濟上,政治層面亦然。這位學者還說,肯亞人民相信,中國所帶來的基礎建設,將幫助肯亞開創東非經貿投資的新紀元,肯亞背負的債務,都是國家投資的一部份,拉長時間來看,都會得到回報。
《紐約時報》5月4日報導指出,位於西南非洲部的納米比亞(Namibia),中國的大量貸款和投資,越看越不像正常投資,反倒更像一種「新殖民主義」。基礎設施當然受到歡迎,但是,中國的貸款,讓國家背負沈重債務,並且對降低該國接近30%的失業率,幾乎全然無效。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水平」( GDP per capita ),每年約為1.1萬美元(台灣約為4.8萬美元)。納國是非洲相對富裕國家,主要因為鈾礦資源致富;然而該國的哈薩博鈾礦,由中國廣核集團子公司持股90%,納米比亞政府持股只有10%,該跡象顯示,中國已牢牢掌控納米比亞經濟命脈。《紐約時報》也指出,過去20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貿易總額持續增加40倍,而且呈現北京大幅出超局面。
非洲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已是不爭事實;打從2009年,中國就超越美國成為非洲大陸最大貿易國。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5月15日報導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與非洲研究所(China-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 簡稱Cari),公布的資料指出,中國與非洲大陸54個國家累計的貿易總額達1720億美元,而非洲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為320億美元。
肯亞是東非最發達國家,而且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程度較低,卻仍出現對華貿易嚴重赤字警訊。中國與非洲研究所Cari公布的2015年數據顯示,肯亞從北京進口59億美元商品,其中40億是向中國進口建造鐵路基建所需鋼材;然而肯亞對華輸出的貿易額卻不到1億美元(9.9千萬);顯見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相當嚴重。
北京對非洲命運的強大宰制權,讓肯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想要一吐為快,他也是上週參加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高峰會,兩位非洲領導人之一,他在峰會前夕向《金融時報》表示,非洲國家將日愈加深與北京的經貿關係。他並指出,中國正在部份非洲國家重塑「殖民經貿模式」,透過工業產品湧入非洲大陸,公然索取原料資源;另一方面則又獅子大開口,推進大型基礎建設合約。另一方面,他則委婉,婦人之仁式質疑指出,非洲大陸開放給中國,難道北京不應開放給非洲國家,藉以平衡雙方的嚴重貿易逆差?
肯亞總統肯雅塔批評中國在非洲的開發模式形同殖民主義,姑不以動機論臆斷;然而他主觀認為北京已意識到,並尋思解決雙邊經貿不對等問題,恐係自我寬慰,並有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之虞。該心理學名詞,重點不在凸顯個人思維的「邏輯錯謬」,而是著眼於描述,個體在同一時間有著兩種以上相矛盾的想法,因而產生了一種不舒適的緊張心理狀態。
肯雅塔總統的「認知失調」症狀,其基本模式為,一定程度故意忽略中國經濟殖民所帶來的壓榨宰制關係;並認為僅管北京在非洲大肆掠奪原料資源,製造經濟殖民種種「必要之惡」,中國所帶來的基礎建設,終會協助非洲大陸重新站起來。
背亞總統肯雅塔,也透過《金融時報》反駁,一些國內批評人士認為他向中國借貸龐大款項,興建一些「大而無當」(white elephant)計畫,債留子孫;他則認為一些計畫都是創造就業的關鍵之舉。以造價36億美元,預計於6月間通車,全長472公里蒙巴薩-奈洛比(Mombasa-Nairobi)新鐵路為例,未來將會通抵烏干達、盧安達,甚至會延伸到非洲西岸大西洋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未來前景樂觀。
肯亞執政者,欠缺被殖民者的反抗意識;甚至肯連亞學術界,也出現討好中國殖民者聲音。《金融時報》報導引述肯亞法學院主任帕特里克·盧蒙巴(Patrick Lumumba)的說法指出,我們國家虧欠中國太多了,不只在經濟上,政治層面亦然。這位學者還說,肯亞人民相信,中國所帶來的基礎建設,將幫助肯亞開創東非經貿投資的新紀元,肯亞背負的債務,都是國家投資的一部份,拉長時間來看,都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