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聽聽哈佛經濟學教授Mankiw怎麼說
讓我們聽聽哈佛大學知名的經濟學教授Gregory Mankiw怎麼評論無異曲線分析法,在其當前知名的暢銷教科書《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於介紹過無異曲線分析法之後,他於該章的結語中說:(下文主要修改自林修葳等的譯文)
「由上述分析我們了解,消費者選擇理論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解釋人們如何在兩種商品(百事可樂和披薩)之間做出選擇,也可以說明人們如何在工作和休閒、消費和儲蓄之間做出抉擇。
然而,你現在有可能會對消費者理論產生一些疑慮。終究你也是一位消費者。每一次當你走進一家商店裡,你得決定要購買什麼東西。你了解自己,並沒有將預算限制式寫下來,也沒有把無異曲線畫出來,才決定要採購什麼東西。這種情形是否和消費者選擇理論是不一致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消費者理論並不是要對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作忠實的描繪。消費者理論代表一種模型…模型的目的並不是要描述實際狀況。
我們最好把消費者理論當作是對消費者決策過程所做的一種隱喻式的描述。(除了一位偶而像經濟學家的消費者之外)沒有一位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是如消費者理論所形容的,係透過效用極大來達成的。然而,消費者都了解他們的選擇受到他們財力的限制。在財力許可的範圍內,消費者盡其所能地使自己的滿足達到最大。消費者選擇理論嘗試用能顯現於外的經濟分析方法,來描述消費者決策時隱藏於內的心理過程。
「布丁做得好不好,吃了就知道。對某一項理論的考驗,就在它的應用。」
我同意Mankiw所誠實承認的「你現在有可能會對消費者理論產生一些疑慮。終究你也是一位消費者。每一次當你走進一家商店裡,你得決定要購買什麼東西。你了解自己,並沒有將預算限制式寫下來,也沒有把無異曲線畫出來,才決定要採購什麼東西」,以及「(除了一位偶而像經濟學家的消費者之外)沒有一位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是如消費者理論所形容的,係透過效用極大來達成的」的觀點。換句話說,無異曲線分析法無法真實反映消費者真正的決策模式或真實的思維方式是不用爭辯的事實,Mankiw 跟我一樣都同意這是一項假設不切實際的理論。
關於「這種情形是否和消費者選擇理論是不一致的呢?」問題的答案,我不同意Mankiw「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的看法,我的看法完全相反,我的看法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既然Mankiw自己在上一段的文字中都已經承認消費者不是在畫下無異曲線與預算限制線後才做下購買決策的了,怎麼會自相矛矛盾地又說無異曲線分析法會與消費者真正的選擇行為相一致呢?這是說不通的,除非Mankiw強辯說,他所講的不是指決策方式的一致性而只是指模型的預測結果與消費者實際行為相一致而已。然而,這項說法也不會成立,因為在前文中我們已經舉出一些例子跟你說明過,此理論可能會把蘋果看成橘子。
我也不同意Mankiw 「消費者理論並不是要對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作忠實的描繪。消費者理論代表一種模型…模型的目的並不是要描述實際狀況」,以及「我們最好把消費者理論當作是對消費者決策過程所做的一種隱喻式的描述」的觀點。我們身為一位消費者,我們有能力透過內審而了解我們是怎樣做下日常的消費決策的實際心理思維程序,所以消費者理論沒有必要只是「一種隱喻式的描述」理論,而是可以設計出一種能盡可能的真實刻畫消費者決策時隱藏於內的心理過程的「真實性的理論」。從而,我們也沒有充分的理由去宣揚或支持「消費者理論代表一種模型…模型的目的並不是要描述實際狀況」的講法。
我不完全同意Mankiw的「布丁做得好不好,吃了就知道。對某一種理論的考驗,就在它的應用」的觀點。
我不同意的地方是,檢驗一項理論,不只可以檢驗結論或預測,當然可以檢驗假設的。沒理由先劃定一條紅線,設立禁區,要求他人或批評者不可跨越,不可以往那邊看,不可以往那邊想。這其實這一種非常虛心的不誠實的心態,這也正彰顯這套理論是有問題的另一項欲蓋彌彰的間接證據。
由檢驗假設的角度來看,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假設是經不起絲毫考驗的。新古典理論絕對是一套建立在不切實際假設的理論,只要一檢驗其假設這理論就會崩潰,所以支持者只能抱持著「假設不切實際沒有關係」的怪異主張,這是一種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下的無奈的理由。
我同意吃了布丁後可能會知道布丁做得好不好,即同意可以由應用時理論表現好壞的角度來考驗一項理論的正確性。那在應用上,這套理論的表現如何呢?由檢驗結論或預測能力來看,答案也很清楚。答案就出現在這篇文章的標題或主題中:真正的蘋果橘子經濟學。答案就是新古典經濟學是一套怪異的經濟學,怪異到可以把蘋果一刀切成橘子,怪異到可以能讓聰明的經濟學家將把蘋果看成橘子,同時也在不自覺中使自己變成了魔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