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蝦米,開六指?從隋棠急產經驗看大家對生產內診哪裡有誤會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蝦米,開六指?從隋棠急產經驗看大家對生產內診哪裡有誤會了

胎兒足月時胎頭最大橫徑約10公分、子宮頸口全開是10公分,1根手指頭大約2公分粗細,所以內診以指測量,子宮頸全開也只有5指

2017-02-09 13:08
名模隋棠2度當媽媽,常在臉書分享懷孕、生產及育兒的心得。圖/取自隋棠臉書
名模隋棠2度當媽媽,常在臉書分享懷孕、生產及育兒的心得。圖/取自隋棠臉書

「醫生!我要剖腹產,我不要被內診啦!」曾有網路票選1000名媽媽最害怕的產檢項目,「內診」高居冠軍,理由是又羞又痛。

但是,不管時代和科技再進步,生產內診還是得靠人的檢查和感覺,所謂內診,就是醫護人員戴著手指,以1個或2個手指伸進產道觸摸子宮頸口,來評估子宮頸擴張、變薄,胎頭下降的程度。僅管內診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許多產婦還是覺得很不舒服,有些甚至覺得內診比陣痛更可怕,有時產房傳來產婦尖叫聲,不是因為痛而是內診。

但內診就是這麼重要的步驟,產程瞬息萬變,不內診單看子宮陣痛的情況,無法掌握產程進展到什麼地步,醫護人員也知道會造成產婦不適,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有時子宮頸口較難碰觸到時壓力更大。萬一你前腳才跟產婦説離生產還早呢,結果5分鐘後產婦就生在床上,這樣報告都寫不完。

最多「5指」、不能再多了

最近二度當媽咪的名模隋棠在臉書分享她慘烈30分鐘生產過程:急診到產房,一內診護理師冷靜的說:「開六指。」那瞬間真覺得自己聽錯了,「六指?」我再次確認一下,「對,等下幫妳換衣服,我們要直接進產房了。」

的確,產婦痛起來只想趕快生完,三指、五指,哪管那麼多,就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進產房可以生了。無論生過孩子的還是沒有生過孩子的,仿佛對於「開多少指」 這個分娩術語很了解似的,但真要問起什麽是開指,到底最多是幾指,相信不少人還是傻傻分不清楚,就連網路上有些衛教文章還教大家十指全開才會生。

簡單地説,足月時胎頭最大橫徑將近10公分,因此子宮頸口全開就是10公分,由於內診是以手指做檢查,雖然手指有粗細,但一指大約等於2公分,開5指就全開了!不能再多了!所以不會有開6指以上。有些醫院會說開幾指,有些則説幾公分,其實都沒有對錯,端視習慣而已,不過也可能因為單位不同造成誤解。

 
隋棠臉書分享生第二胎時聽到「開六指」的經驗。圖/取自隋棠臉書

內診是大海撈針 錯診率可達5

內診其實是一種盲目的檢查,有時就像大海撈針,子宮頸口沒那麼好找,憑的是檢查者的經驗。有時這位跟你說快全開了,準備進產房,另一位卻摇搖手説還早,根本沒開,據統計錯診率可達五成。

因此一直以來都有醫學研究試圖運用客觀的工具來評估,過去曾有以X光來測量骨盆大小,但它測量複雜,且有輻射的疑慮;隨著超音波的進步,簡單、方便取得的超音波自然成為目前的首選。超音波也不負眾望,對於子宮頸、胎頭、產程的評估,較諸傳統內診,都有令人滿意較佳的結果。不過待產中超音波檢查還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執行,使用還是受限,因此還是保留在比較困難生產的案例。

常見的是胎頭方向或先露部的評估,一般而言,自然生時胎頭向下且臉也是朝媽媽的背側,如果臉朝上或角度不對,產程容易不順,可以利用超音波觀察臉的位置;有時內診摸到不是頭的感覺,也許胎位突然轉不正了,或是手在最下方,這些生產也會有困難,早點利用超音波得知,免得白痛做白工。

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曾遇到一位懷孕20週胎死腹中的產婦,利用水球灌注催生,催了兩三天怎麼都沒動靜,超音波檢查發現水球和胎兒相對位置怪怪的,只好剖腹進去,結果懷孕不在子宮內而在腹腔,只是剛好胎兒被包裹在子宮下方導致誤判,幸好沒造成大出血,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