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老太太長期貧血解黑便昏倒 竟是小腸出問題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老太太長期貧血解黑便昏倒 竟是小腸出問題

「單氣囊輔助小腸鏡」協助找出病灶幫大忙

 2017-11-22 15:59
小腸內視鏡影像下,發現患者迴盲瓣處潰瘍出血(箭頭處)。圖/新竹馬偕提供
小腸內視鏡影像下,發現患者迴盲瓣處潰瘍出血(箭頭處)。圖/新竹馬偕提供

一位年近70歲的老太太有長期貧血病史,血紅素低於正常標準,卻一直找不出明確出血點,還曾經排出大量黑便暈倒,後來接受「單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才找到小腸末端迴盲瓣處有潰瘍出血,經服用潰瘍藥物後,不再解黑便,血色素也逐漸回升到正常範圍,追蹤一年血色素數值正常穩定,終於可以鬆口氣。

新竹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吳政輝表示,成人小腸長6至7公尺,分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等3個部分,長約1至1.8公尺的胃鏡或大腸鏡只檢查得到部分小腸,無法到達小腸深部。傳統檢查小腸的方式為症狀判斷搭配推進式小腸鏡,放射線科的腹部電腦斷層、小腸鋇劑血管攝影,或核醫的胃腸道紅血球掃描,有時甚至得採剖腹術中腸鏡探查才能找出病灶。

新近的檢查工具「小腸膠囊內視鏡」及「氣囊輔助小腸鏡」提升小腸影像檢查的臨床應用性;小腸膠囊內視鏡為一內含攝影機的膠囊,患者吞服後,鏡頭會在胃腸道不斷拍攝,再由醫師透過影像檢查病變,雖然有無痛、非侵入性、能完成全小腸觀察的優點,卻也有無法反覆觀察病灶、無法切片取樣或即時治療的侷限。

小腸出血占消化道出血5%

但氣囊輔助小腸鏡鏡檢就沒有這個侷限,發現病灶可以反覆觀察、給予止血、切片取樣、或直接切除腫瘤與息肉;如需進一步手術,也可以標記病灶,方便外科開刀醫師找尋,是能對全小腸進行手術以外之檢查及治療的診斷方式。

吳政輝表示,雖然小腸疾患占消化道疾病不到10%,小腸出血也只占消化道出血原因5%左右,但當發生胃鏡與大腸鏡都無法確診的消化道病灶時,還是必須安排患者接受小腸鏡檢查。過去竹苗地區並沒有醫療院所具備小腸內視鏡檢查設備,須轉送醫學中心檢查。新竹馬偕2015年底引進醫學中心等級的單氣囊輔助小腸內視鏡檢查設備,至今成功為近15位患者診治小腸病例。

吳政輝表示,除前述個案外,也有患者解黑便與貧血的情況,胃鏡、大腸鏡都未發現明顯出血點,最後經由小腸鏡檢查發現小腸空腸處血管顯露且出血,確診病灶後,內視鏡術中為患者進行止血夾介入性治療。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