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光復劫系列2】一個因光復而淪陷,一個因戰敗而得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光復劫系列2】一個因光復而淪陷,一個因戰敗而得利

--從10月25日看台日兩國不同的命運

 2017-10-25 10:19
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日本本土景況形同廢墟。圖為二戰時遭盟軍空襲後的神戶。(維基公有領域)
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日本本土景況形同廢墟。圖為二戰時遭盟軍空襲後的神戶。(維基公有領域)

一、10月25日不只是淪陷日,更是台灣人一次的世界末日

(一)10月25日是台灣人的世界末日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國民政府派陳儀代表聯合國軍隊來台灣接收,他並沒有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就逕自把台灣劃為中國的一部,把台灣人的國籍從日本國籍逕自改成中華民國國籍,這是典型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現象的活生生呈現。這種把國際法上的軍事占領直接轉變成自國領土的編入,當然是對台灣的侵略,因此,10月25日其實是台灣再次被入侵的日子,並因為被侵略而再度淪陷,所以10月25日也是再淪陷日。不過,10月25日是淪陷日其實早已漸漸變成台灣人的共識。我倒是想用另一個譬喻來說,那就是10月25日其實是台灣人的另一次的世界末日。

(二)沒有自決權而任人宰割的末日

我記得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常常碰到一位前輩黃景明先生,他以日本政府為被告提起確認其仍具有日本國籍之訴訟。當時,每當東京大學台灣同學會舉辦活動時,他都會來參加。他常講一段令人心酸的歷史,他說:他的阿公是清國的人,甲午戰爭之後,他的阿公就跟他爸爸說,你現在變成日本人了,而他跟著爸爸生活,也自然覺得他是日本人,可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宣布投降,日本人告訴他變成中國人了。其實,黃景明先生所講的話只不過是在強調台灣人的命運就像童養媳一般,被人踢來踢去,在民族自決的浪潮當中,當民族自決的思想已經是普世價值的時候,許多非洲國家都獨立了,但是台灣人卻始終無法得到自決的權利。也因為台灣人沒有辦法實施自決權,所以就被任意宰割,而我所以稱10月25日是台灣人的一次世界末日,是因為國民黨在二戰後對台灣的剝奪使台灣人的生活淪為赤貧,使台灣人生活在恐懼之中。現在年輕人或許無法體會,我在日本留學時,有一位前輩曾跟我說過,他離開台灣前,台灣在他的印象中始終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有時肚子會餓到走不動。各位也沒有辦法想像,當人們喊土匪兵來時,家人慌張、恐怖地手腳顫抖著跑到屋頂躲藏而不敢大聲呼氣的場景。讀小學時,我到四年級,還是赤腳上課。舊台幣4萬元換新台幣一元前後,多少人從小康淪為赤貧而造成人生180度的大轉變,這如果發生在現在年輕人身上,很多人或許會受不了而走上自殺乃至憂鬱而過著自暴自棄的一生。大家如果再慢慢去體會228受難家屬所經歷的一幕幕的場景時,其實這些情況是可以用《活不如死的活地獄》來形容的。

(三)歷史的終結與世界末日

美國的政治學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說1989年是社會主義的敗北、資本主義的勝利、冷戰結束之年,他把這個狀態稱為「歷史的終結」。當然他的說法並不是說歷史真正的終結,而是過去的歷史已告一段落,新的歷史必須用不同的角度來寫。其實,如果把「歷史的終結」這個觀點套到台灣史來看,那就是原本生活在一個平坦路上的台灣人突然掉落到深坑裡頭,而自己無法爬出,只好認命地認為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也只好面對新的世界末日而讓自己活在活地獄裡頭,這就是我從我父親身上刻骨銘心所體會到的經驗。

(四)不公平的世界

歷史的終結其實也發生在日本這個不同的國度上。台灣人向來是被統治者,也沒有發動戰爭,但是戰爭的結束卻把台灣帶入新的地獄。相反地,一個發動戰爭侵略許多國家的日本,卻在美軍的占領之下,建立起新的體質,而讓自己走上民主化,發展成經濟大國。日本人發動戰爭讓自己掉入了地獄,但是他們卻在占領期間脫胎換骨,走上天堂。一個是被中國軍事占領走上末日,另一個是被美國占領而走上更強大,這是多麼矛盾、多麼讓人不勝虛唏的現象啊!也因此,我們要在這個淪陷日的日子裡,來看一下:日本如何終結過去的歷史而形成新的歷史局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簽署《降伏文書》。圖/維基公領域

二、戰時占領的管理體制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於8月6日在廣島丟下原子彈,8月9日在長崎丟下原子彈之後,日本於8月14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文書上簽署,於是由聯合國所進行的戰時占領正式開始。在投降文書簽署前,由美國所主導而組織的先遣部隊已先到達日本本土。當時,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D.MacArthur,1880-1964)被任命為聯合國軍隊最高司令官,他於8月30日已乘用專機到達神奈川縣的厚木海軍飛機場。當時,在東京設置了聯合國軍隊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General Head Quarters of the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與對日委員會。GHQ在管理機關當中,雖然被定為為行政機關,但在實質上是日本的統治機關,而對日委員會是由美國、英國、中國、蘇聯所組成,是諮詢機關。1946年1月,在華盛頓設置了由11個交戰國所組成的遠東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立法機關。

GHQ並沒有實施軍政來直接統治日本,它所採取的方法是給與日本政府指令與建議。這個方法被稱為「間接統治」。當時,美國採取這種方式就緩和了日本人對美國人的反感,而成功的使戰後的日本遠離蘇聯,並成功地把日本編入到美國的陣營裡頭。

三、戰後日本的慘狀

日本因為戰爭動員了1000萬人的士兵,而造成了戰死與行蹤不明者達200萬人。如果把對於一般日本人的空襲與原子彈的轟炸而犧牲的人加以合計的話,有將近300萬人的生命命喪戰爭當中,而存活的大部分日本人則苦於戰時中的企業整備.徵用.勞動動員。

不只是人的損失,日本在戰爭結束之後,喪失了44%的國土、34%的國家財富,工礦業生產如以戰前的平均基準(昭和9-11年平均)來看,只達到30%,糧食生產降到70%,生產力顯著下降,物資顯著不足。

當時除了《從被破壞的軍事工業跑出來的失業者》之外,復員軍人、海外撤退回日本者約有1000萬人沒有職業。許多日本人無法在衣、食、住方面獲得基本的需求,可以說是處於餓死邊緣的狀態。

日本政府在戰爭當中,為了戰爭,編列了巨額的軍事預算而濫發紙鈔,並且頻頻發行公債。隨著戰爭的結束,日本政府對於企業家進行軍需補償,而且因為占領軍的設施費用與復員津貼等不斷支出,這就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爆發,日本銀行所發行的銀行券在1941年是47億,1945年是286億,戰後的1946年2月超過600億。


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所在地:第一生命館 拍攝於1950年。圖/維基公有領域

四、占領軍的占領政策

(一)非軍事化的占領政策

美國在重建日本的時候,樹立了兩大方針,亦即非軍事化與民主化。

在占領後,軍隊被立刻解散,軍事產業被停止。當時日本的上階層想要溫存舊勢力,GHQ就更進一步釋放政治犯,將思想警察與特別高等警察加以廢止,把治安維持法等壓抑自由的法令加以廢止,承認批判天皇的自由。而且在政治上,新的幣原喜重郎內閣也實施GHQ所發的指令,廢止兵役法、將神道與國家分離、對於修身、歷史、地理等的課程進行修改與廢止的作業。

1946年1月1日,日本天皇發布紹書,宣布其為人,而否定自己的神格化,1月4日,GHQ 發布指令把軍國主義者、超國家主義者趕出公職,並把超國家主義團體解散。1月19日,麥克阿瑟承認「遠東國際軍事法院條例」,5月遠東國際軍事審判開庭,由代表11個國家的11位法官審理28位的戰爭嫌疑犯,1947年11月法庭對於東條英機等七位戰犯處以絞刑的判決出爐。

1946年11月3日,在GHQ強力的指示之下,包含放棄戰爭條款的日本國憲法公布。日本的非軍事化可以說在短短的一年當中就被達成。

(二)民主化的推動

1、財閥解體

另一方面,日本的民主化政策主要是以經濟、教育、政治三個領域為中心來推動。在經濟方面,財閥解體、農地改革、勞動改革的三個改革就被加以推動。

當時,財閥被占領軍認為是「最大的戰爭潛在力」,GHQ就對日本政府下達將財閥加以解體的指令,1945年11月,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個財閥的資產被凍結,1946年4月,為了執行《對財閥的資產進行管理、處分,並解散其持股的公司等》的業務,設置了「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日文名稱:持株會社整理委員會),進行財閥的解體。12月,「過度經濟力集中排除法」通過,該法把中日戰爭以後被擴張的企業加以分割、重組,而這個業務也由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來執行。


1946年10月GHQ扣押財閥家族成員的股票。(维基公有領域)

為了防止獨占企業的產生,1947年制定了「獨占禁止法」,以使此後的經濟力不會集中,在這個法律之下,「公正交易委員會」(日文名稱是公正取引委員會)是主管機關。不過,由於美蘇冷戰的開始,重建日本經濟成為當務之急,於是對財閥在經濟上的限制就被緩和下來,GHQ對於財閥的核心=銀行並沒有下手,因而使得經濟改革的進行並不徹底、不完全。於是銀行系列的財閥就取代舊的財閥總公司而成為財閥復活的推動力,而獨占禁止法也屢屢被加以修正,其原有的禁止規定就被緩和下來。

2、農地改革

此外,寄生地主制被認為是軍國主義的溫床,而農地改革就採取兩階段來進行。1945年12月,GHQ發布農地改革指令,要將日本農民從封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重建民主。於是,在國會中停頓的「農地調整法」改革案立刻成立,而第一次農地改革就被付諸實施。但是該法仍然有著對地主有利的內容,所以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就透過GHQ的指令進行更徹底的第2次農地改革,「農地調整法」被修正,「自作農創設特別措置法」被施行。因為這個農地改革,明治時代的地租改正以後的寄生地主制與高額的佃租就被否定掉,由於不在地主的土地被分配給佃農,所以就創造了許多的自耕農。不過,農地改革並沒有擴張至山林的解放上面。

3、工會的保護

在勞動改革方面,鼓勵組成工會。本來工會在戰時體制之下,自1940年以後就已斷絕,而因為這個獎勵,工會就接連產生。1945年12月,保護勞工團結權的「工會法」(日文名稱:勞動組合法)被制定,跟著「勞動關係調整法」【即勞資關係調整法】(1946年)、「勞動基準法」(1947年)相繼實施,於是保障勞工權利的勞動三法(勞動基準法、勞動組合法、勞資關係調整法)於焉形成。因為勞動三法的施行,在1948年的時候,工會組織的比率就超過50%。

4、政治民主化

當時,政黨一齊復活,共產黨開始公然活動,日本社會黨被統一,自由黨、進步黨被組成。1946年4月10日,日本依據新修改的選舉法舉行國會議員選舉,婦女首次參與選舉。結果,吉田茂內閣成立。本來,日本在戰後,各方面對於大日本帝國憲法的修正意見已開始出現,而GHQ支持日本政府對該憲法進行修正的準備,但是政府所訂出的憲法修正案卻仍保持天皇統攬統治權的原則,而僅加入若干的修正,對此日本國內出現不滿的聲音,而在美國與蘇聯的反對論也高漲。於是GHQ就對日本政府提出「日本國憲法」的原案,強力要求日本政府以此為基礎訂出政府的草案。吉田茂內閣就向國會提出訂定民主內容的憲法修正案,在經過若干的修正之後通過,於是日本國憲法在11月3日公布,而於1947年5月3日施行。該憲法的要點如下:1、主權在民,不在天皇,2、天皇是國民統合的象徵,並不具有對國家政務相關的權能,3、永久放棄戰爭,不保持戰力,4、以國會為國家權力之最高機關,5、對於所有國民保障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權,6、對於工作者保障團結權、團體行動權,7、保障國民經營健康、文化的最低生活的權利。

在憲法修正之前後,各種法律也被修改成民主的法律,或是被新訂出來。國會法、內閣法、國家公務員法、地方自治法、警察法、職業安定法、兒童福祉法等被加以制定,而刑法、刑事訴訟法等也依循保障人權之原則被加以修正。


昭和簽署日本國憲法(維基公有領域)

日本國憲法(維基公有領域)

5、教育制度的改革

1946年,美國的教育視察團訪日,與日本方面的委員討論,而向GHQ提出報告書。日本就以報告書為基礎,於1947年制定「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這些法律規定了教育的目標是學生要成為和平國家、社會的形成者,而在教育學制上,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的6.3.3學制正式出發,並實施男女同校共學。1948年,設置了透過選舉產生的「教育委員會」,實現了教育的公共性、中立性與地方分權。而學校與家庭合作機關-家長會(P.T.A)也被組成。1947年,教師的全國性工會-日本教職員組合(日教組)誕生。

五、日本經濟的復興

日本政府為了壓抑通貨膨脹,於1946年2月17日,發布「金融緊急措置令」,發行新的日圓,並限定與舊日圓的交換金額,超過的部分就當做存款而將之加以封鎖。但是,這個效果僅止於一時,生產停滯、生活疲憊依舊,通貨仍然持續膨脹。1946年發生「食糧五一」的大集會遊行要求送米過來。占領軍因為日本陷入糧食危機與社會不安,於是透過亞洲救援公認機關的物資與占領地救濟基金的糧食等的放出來救急。

隨著冷戰的開始,GHQ 為了把日本變得反共的圍牆,開始放緩初期弱化日本的方針,要在經濟上要使日本安定下來,並要漸漸加強日本的自衛能力與再軍備。基於這個目的,透過占領地救濟基金.占領地經濟復興基金所實施的經濟援助就增加,而戰爭賠償也被放緩。

在吉田內閣末期左右,日本政府已採取傾斜生產方式,把政府的資金與資材集中於鋼鐵、煤礦等重點產業,而片山內閣持續推動,並實施經濟緊急對策。1947年8月,GHQ許可民間貿易再開,於是日本經濟慢慢走向重建之路。至蘆田均內閣,日本政府揭舉外資導入政策,接受了美國許多的對日援助,特別從美國進口棉花,於是紡織業明顯復活,工礦業生產回復到戰前的2/3。事實上,在片山、蘆田兩內閣的時代,生產與民間貿易的再起已開始上軌道。

隨著美國對日政策的轉換越來越明顯,1948年12月GHQ對吉田第二次內閣下了經濟安定9原則的指令。

為了對日本政府指導其將9原則於預算案中加以具體化,1949年2月,道奇(Dodge)來日。於是日本被迫實施所謂的道奇線(Dodge=Line ),這個道奇線是以平衡預算、集中生產、設定單一匯率(一美元換360日圓)為其基本的政策。跟著,蕭普(Shaup)博士來日,日本政府依據他的建議,進行稅制改革,這個改革除了考慮資本的積累之外,增加了容易實施的大眾課稅,而使稅收確實增加。

因為一連串的經濟安定政策,大企業就因此能夠有利地推動合理化而回復生產,而通貨膨脹也終於解決。但是,相反地,這也招來通貨緊縮的景氣蕭條(所謂的安定恐慌),因為中小企業的破產、行政的整理與企業健全的整備造成了失業者的增加,而給與國民生活嚴重的影響。

由於只靠道奇線,貿易並無法擴大,所以日本邀請羅剛(Logan )來日,他乃就日本的貿易振興政策提供意見。所謂羅剛構想是以進口優先與自由出口為追求的目標,日本就採納這個構想,而改變日本的貿易政策。


1951年9月8日日本簽署「和平條約」(維基公有領域)

六、日本恢復獨立與日本經濟的起飛

1951年(昭和26年)9月8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舊金山和平條約」,該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日本正式恢復其獨立國家的主權。在這之前,1950年6月25日,南北韓軍隊在北緯38度線爆發武力衝突,韓戰爆發。由於美軍不斷從日本的基地出動,美軍就大量在日本進行裝備、補給與維修。於是日本的產業就被美國動員起來以幫助美國打仗,而成為美國的下包軍需工廠,四年中達到23億美元的軍事需求,就使日本經濟重新站起來,工礦業的生產超越戰前的水準,而獨占資本的力量也強了起來,生產的集中度回復到戰前的程度。此後,日本經歷神武景氣、岩戶景氣、いざなぎ景氣而發展成為經濟大國。

七、日本與台灣戰後發展的啟示

日本在美軍占領下,改變了它們自己的體質,但是他們卻也極力要恢復自己國家的獨立,而他們的努力達成了他們的目標,但是台灣要走上獨立自強這一條路,卻是走得萬分辛苦,即使台灣已經透過人民的選舉選出總統,但是民進黨的政府卻不敢讓人民透過公投來決定自己的國家認同,蔡英文總統或許以為她所創造的兩國論是非常了不起的傑作,而想要以她自己的看法來代替台灣人民自己做決定,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典型的民主獨裁。或許蔡總統有她自己的考量,但是兩個論對台灣的傷害將是非常大,這容我另文分析。其實,10月25日要告訴我們的是,台灣人還沒有完全脫離活地獄,如果不小心謹慎,台灣有可能又會再次走入不堪的新歷史階段。

相關文章:
【光復劫系列1】一個沒有主角的故事──台灣人是如何走上「光復」的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