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主」怎麼教?從看見身邊的不公義開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主」怎麼教?從看見身邊的不公義開始

文/劉政暉

2017-05-28 20:10
關心恆春古宅拆遷問題。圖/王采麗攝
關心恆春古宅拆遷問題。圖/王采麗攝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新公布的2017世界自由排名,台灣再次往前一步,連同「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都提升到與「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同分的第一等級。但正當國人享受這比美國還要「自由」的時刻,台灣的最高議會殿堂,卻出現粗糙且為人詬病的審議過程,以及破壞議事規則卻引以為傲的誇張行徑。這些新聞成為台灣人茶餘飯後的餘興節目,殊不知他們可是會決定我們這一代與下一代的未來。

至於與「自由」齊名的「民主」,這項台灣在《經濟學人》智庫所做的排名調查中,多年來僅位在中段班的「部分民主(Flawed democracies)」,不意外的我們在「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與「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得到了不及格與勉強及格的成績,台灣的政治窘況讓人感慨。

台灣的民主教育開始並不久,但在課本內容部分也還算是包羅萬象,舉凡希臘民主起源至法國、美國民主進程,以及台灣的民主步伐,通通都在其中。然而一進到升學主義的框架下,為了所謂的「考試鑑別度」,學子們得背誦複雜的立委席次計算,以及就現階段幾乎不可能會通過的公投法流程,民主的真諦與精神,早已因為「不常考」而被犧牲了。

在台灣政治仍處於陋習未改、惡鬥內耗之下,讓多數人能不碰就不碰、卻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民主」,到底應該怎麼教?筆者嘗試透過實際經驗提出另一個可能。


校園民主講座。圖/作者提供

▋有血有肉的民主課程

「民主是得來不易的」,這句話早被課本、政治人物或媒體不斷傳頌。但台灣為何仍然出現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毫無尊重與對話的議會,以及對於自身與他人權益毫不在意等的「非民主行為」呢?除了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之外,健忘的台灣人已忘記或從未經歷過「不民主」的時代,或許才是問題的主因。

今日的台灣的確不該重回「不民主」,但或許仍能透過實際帶著學生走一遭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景美人權園區等,聽聽導覽員的說明,而去了解當年白色恐怖的狀況,在那種現場氛圍與無奈故事交疊之下,爭取民主的艱辛歷史方能一一浮現。

筆者在教授民主課程時,幸運地認識了來自中國大陸的公益人士寇延丁女士。她因為從事公益踩到了中共的「你做好,等於是我做不好」的原則,又恰好到台灣、香港交流的期間,前去「參觀」了太陽花學運與雨傘佔中活動而被中共當局盯上,在2014年「被消失」了128天。近期她在台灣出版了《敵人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講述她在那迄今仍不知於何處的秘密監獄中,遭受到心理、生理上的虐待之下,如何面對恐懼、用「愛」融化仇恨而得到力量的過程。她目前徒步環島的旅程中,也到了我所任教的學校,對學生們進行第一手的故事分享。

猶記得有學生問起寇女士的家庭,以及在出版吐露真相的書籍後,是否仍要回中國?而她以近似過去遭到軟禁時的翁山蘇姬的溫柔與堅持,淡淡地說出她為中國民主努力不願放棄的決心時,學生眼神中透出了不捨與光芒。當下我瞭解到,「民主」那空洞的文字內容,已成為學生心中有血有肉的一部分了。


學生與中國大陸公益人士寇女士擁抱。圖/作者提供

▋創造可以實踐的公民運動

寇女士在分享過程中,亦提到她在台灣環島的所見所聞。像是屏東恆春、與恆春古城同年興建的張家古厝可能遭到拆除一事,其所帶來的竹塹文化與台灣歷史消失的嚴重性,以及在大法官釋憲法律違憲後,縣府仍與建商合作計劃搶在「釋憲條文」生效的一年內,讓這座台灣的古宅消失的事實。

於是,一場屬於學生的公民運動發起了。

高一的學生們自組團體,與張宅的負責人聯繫,由他們協助安排了一趟深度了解古宅、恆春古城、鹽鹵文化之旅,還邀請家長們一同參與;甚至成立了FB粉絲頁「公民覺醒.覺醒共鳴」,希望從恆春張宅等公民議題開始,能從持續獲得關注,並培養自己的公民意識。

所謂民主,正是在所有人透過實際行動,成為關心這塊土地上所有人、事、物開始的。


學生實際參與竹塹復育。圖/王采麗攝

▋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積極公民

台灣NGO的工作者李明哲在赴中國大陸訪友過程中,遭受到如寇延丁女士般的「被消失」處置。到目前他已經失蹤了兩個月,享受著自由與民主的台灣人,再次拾起健忘的本事,對於這件事失去了關注。

不難了解,生長於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上一輩,對於政治的恐懼仍在,總耳提面命要下一代「遠離政治」。然而希臘哲人柏拉圖說:「拒絕參與政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當我們總習慣對著電視機大罵、卻從未實際做出改變時,我們將只會陷入那無窮的惡質循環。

民主,該怎麼教?也許就從我們自身開始,面對上一輩傳給我們的恐懼,參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所留給世人「寬恕才有未來」的建議,有機會的話,可以中國大陸朋友的「不民主」經驗為鑑,與身邊的新生代共同關心那些不公不義的大小事吧!

延伸閱讀:
■正視「私校小聯考」對教育公共化的影響
■伊斯蘭化的歐洲:為什麼這些年輕人志願加入極端組織?
■大學教授還是學店主管?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公共想像

本文由劉政暉執筆,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謹此致謝。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