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英國「脫歐公投」終於落幕,脫歐派以些微差距勝出,獨立黨主席 Farage 稱6月23日是英國獨立紀念日,當天的公投是英國的獨立公投。
留歐派主要為蘇格蘭與倫敦,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重要不下於紐約,國際大銀行在此僱用的金融專業人才不計其數,另外也有不少跨國大企業將歐洲總部設在倫敦,由此進入歐洲市場,為了現實的經濟利益,必須留在歐盟。支持脫歐的名人除了前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外,還包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要訴求在於拿回英國的主權和民主,他們受夠了歐盟整個機制的失靈,和處理難民與歐元危機的無能。
英國脫歐公投第一位受害者是首相 David Cameron,他主張留在歐盟,公投結果像是對他投下不信任票,得知公投結果後,立刻請辭。
公投前歐洲不少名流士紳或好言相勸,或出言恐嚇,無不希望英國留在歐盟,但是很明顯沒有奏效,搞不好更引起英國人反感。
開票過程,留歐與脫歐互有領先,英鎊兌美元亦大幅波動,開票結束時以貶10%作收,歐元兌美金也大貶,日本股市則大跌逾1000點,台灣股市也跌了199點。
歐盟最大夢靨,英國脫歐後的骨牌效應,有多少其他歐盟成員受到英國公投結果激勵,考慮起而效尤,也在國內舉行脫歐公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實驗將以失敗收場,歐洲甚至世界和平將會面臨威脅。用以對抗蘇俄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則還有待觀察。
經濟方面金融業首當其衝,美國、日本、及瑞士公債成了避風港,新興市場資金若竄逃到避風港內,對本已奄奄一息的全球經濟又是重重打擊。以歐盟為基礎的歐元區亦是覆巢之下無完卵,19個使用歐元的國家被迫或自願恢復使用原本的貨幣,屆時對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造成的衝擊和混亂,會遠超過金融界專業人士的想像,從個別銀行的交易系統要將對歐元的匯率改成對19個不同幣別的匯率,到貿易商要根據一份以歐元計價的舊合約轉換成多份以不同幣別計價的新合約,到國與國之間匯率如何決定,這些多出來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難以估算。
公投前的紛紛擾擾,是否就此止住,還待觀察,但是需要解決的事還是要解決,而無法解決的事仍然無解。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英國人的獨立公投勇氣可嘉,雖然短期經濟衰退,但是拿回自己命運的主導權,勇敢地航向不可知的未來,日不落國早已雄風不再,誰能斷言日不落國的夕陽不會是全球的旭日。
英國不愧是近代民主國家,公投採取簡單多數決,台灣的鳥籠公投法相較之下,非常不民主,僅希望在泛綠控制的國會能盡快下修公投法門檻,將權力還給人民。
再者,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大家最擔心的黑天鵝已經飛出來了。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