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頂真人物】潘小俠用鏡頭 看顧土地與歷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頂真人物】潘小俠用鏡頭 看顧土地與歷史

 2018-05-18 13:57
潘小俠說,作家用筆、畫家用畫筆、攝影家就用照相機,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一些東西。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潘小俠說,作家用筆、畫家用畫筆、攝影家就用照相機,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一些東西。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做事認真、做人頂真,有別於現今訪談節目,公視新製台語節目「頂真人生」,希望能帶領觀眾一起看見在台灣的每個角落,總有一些有志之士,盡他們的專長,盡他們的力氣,在守護土地、環境和看顧弱勢,有些人則是透過文化藝術和演出,以文化的話語權展現對社會的關懷,推動台灣的價值,也為台語傳承在努力。

從攝影記者轉行從事紀實報導攝影,潘小俠拍照超過35年,早期是報社的攝影記者,在自立晚報上班,潘小俠說,作家用筆、畫家用畫筆、攝影家就用照相機,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一些東西。

他拍蘭嶼、艋舺、台灣美術家100年、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228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然後出版成攝影集,用影像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紀錄。潘小俠是第40屆吳三連獎得主,吳三連基金會秘書長;知名作家向陽就形容,潘小俠的鏡頭「有人道的關懷,看得出歷史的殘影。」

因為注重照片背後的歷史跟故事,所以潘小俠花很多時間,將自己浸泡在田野調查當中,每一個題材他動輒用好幾十年在記錄。拍照至今累積上萬張作品,每一張照片中的人物,潘小俠都能叫得出人名,說出一段故事,對他而言,照片中的主角不只是他拍的對象,更是他的朋友!


作家向陽形容,潘小俠的鏡頭「有人道的關懷,看得出歷史的殘影。」圖/潘小俠提供

「不管是拍照還是拍紀錄片,如果今天不做,明天就來不及了。」這是一直留在潘小俠心中的一句話,因此為了完成「見證228」一書,他花5年的時間,這5年他什麼事都不做,就是一直去找受難者及家屬,聽他們說話,陪他們流淚,然後拍下一張張照片。

每年228遊行,潘小俠背著相機,從年輕走到老,他說這是他對民主前輩追思的一種方式。

相機鏡頭始終對焦在台灣黨外運動、社會運動、原住民文化、人權議題,潘小俠說,「身為一個台灣攝影家,有責任,把眼睛看到的世界,記錄出來。」。

《頂真人物》專訪人文攝影師潘小俠預告

※本文由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本集「頂真人物」:人文攝影師潘小俠
播出時間:
107年5月20日(週日)下午5:30公視頻道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