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樂壇歷史廻廊】催生北市交響樂團 台灣音樂拓荒播種者:李志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樂壇歷史廻廊】催生北市交響樂團 台灣音樂拓荒播種者:李志傳

2016-11-29 14:01
李志傳。圖/本文作者陳義雄提供
李志傳。圖/本文作者陳義雄提供

轉型正義並非狹義的僅限於政治和司法而已。筆者處身一向被認為「高尚」「清純」的音樂界,從事樂教推展工作逾半世紀,眼見、體驗的不公不義、爭權奪利、攬功掠美醜陋事,雅不願以罄竹難書言之。唯有轉型正義得以釐清終戰後蒙塵失真的台灣音樂史,還原真相。

陳郁秀總策劃出版的「台灣音樂百科辭書」中,盧佳慧撰寫的《鄧昌國》辭條,記載稱鄧昌國「1968年秋,創立台北市交響樂團,擔任首任團長兼指揮。」是昩於史實的記載。本文論述台北市交響樂團創立的過程,釐正真相,應屬「樂壇轉型正義」一例。

台灣音樂拓荒播種者—李志傳

「學校(屏東女中)有活動或晚會⋯有樂隊⋯樂隊的曲子,都是校長李志傳編的,他很厲害,多才多藝。」在李淑德的記憶裡,李志傳是無所不能的;能指揮、編曲、作曲、擅長各種樂器⋯同是萬丹同鄉豪門李家,聘其為音樂教師⋯而李淑德日後對音樂教育的行徑,都不難看出有李志傳的影子。」
摘錄自蔡東源著「提琴有夢──李淑德65回顧」

1902年李志傳出生於屏東縣萬丹鄉萬丹村。自幼飽受音樂薫陶,熱愛音樂,參加學校樂隊擔任小鼓手。1918年進入台南師範學校就讀,繼續接受訓練,參加學校樂隊,演奏單簧管,後來改打小鼓,還常兼任指揮。此外也參加該校教師南能衛集合台南市及其郊區之教師組成的「台南管絃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演奏者。1922年自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留任學校附屬之公學校訓導,1924年成為該校音樂科正式教員。

1928年負笈東京國立高等音樂學校,師事窪兼雅、奧田良三、真篠俊雄等名家,專攻小提琴、風琴、聲樂以及理論作曲。1930年轉學到帝國音樂學校,翌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同時也以研究心得創「西洋六線式記譜法及理論」備受校方重視,旋即於畢業後得以優異的表現,獲延聘留校擔任助教,翌年升任副教授。

1933年返台,擔任屏東高等女校(今「屏東女中」)音樂教師。任課期間自組管絃樂團,每日課後義務指導,除在屏東地區之外,也曽帶領樂團遠到台北在放送局(廣播電台)演出,深得各界的讚賞。

1945年出任戰後首任屏東女中校長。在屏女服務16年期間,還兼任屏東中學、屏東師範及屏東農校的音樂課,對高屏地區樂教的灑種、推展,功不可沒。

1949年離開屏東女中校長職,轉任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代理校長。1950年奉派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督學,職掌管理音樂教育至1969年退休,在音樂教育行政領域服務近20年。

1960年被教育部聘為國民學校課程修訂委員。1965年主要由其編著,教育部審訂出版的「國民學校音樂課本」(共八冊),其中大部分短歌即出自李志傳筆下。

李志傳熱愛音樂,並且極為敬業,公餘暇時也不得閒,忙著為戰後凋殘零落,才難罕覓的音樂界培植後進,發掘伏藏。深厚的作曲與理論素養,造就了許多音樂教師與作曲家。例如以電影、劇場、舞蹈等的音樂創作,屢獲大獎而享譽樂壇的作曲家陳揚(1957/9/26),即是自幼受到李志傳悉心調教的;1971年4月21日晚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的一場「李志傳學生陳揚鋼琴作品發表會」,被列為慶祝建國六十年音樂節的重要節目,時年未滿14歲的陳揚,發表並親自演奏了18首鋼琴曲,轟動樂壇。

李志傳研創的「西洋六線式記譜法及理論」之中文版,刊登於筆者主編的「愛樂月刊」,1963年以台北市交響樂團團長鄧昌國為論文提案人,在東京舉行的國際音樂研討會中發表;創作於1943年的重要管絃樂曲《台灣舞曲》,應許常惠教授邀請,在其「製樂小集」第三次發表會中,由李志傳親自指揮其一手扶植成立的「台北市教師交響樂團」首演。這首樂曲涵藴的本土精神,深深感動了在場聆賞的音樂家與聽眾。

1960年代台灣尚處音樂沙漠時代,市面上音樂書籍寥寥可數。李志傳取材翻譯自日文資料,1968年出版的《音樂歷史圖鑑》,就成了當時音樂學子學習,一般愛樂大眾欣賞音樂的必備參考書籍了。

雖然只是台北市教育局的督學,但是由於李志傳是台灣音樂界少有音樂學養與資歷俱佳完整的音樂家,備受倚重而成為參與全國音樂教育政策、推展樂教活動的主要策劃者之一。他的影響力廣達全台灣,各地許多俊秀(例如台灣首位贏得國際音樂大賽冠軍的鋼琴家陳必先)也因為他的慧眼發掘而受惠翹起,有機會為國家爭光,做岀貢獻。

李志傳擅長多種樂器,教導出許多傑出人才,望重樂壇提琴教育家李淑德教授,即出自其門下。即以他啟蒙調教,非科班出身的郭俊雄(大提琴)與其妹郭真美(鋼琴),都是昔日欠缺演奏人才時代,被爭相邀約參與演出的熱門人選。郭真美後來赴義大利深造,師事蜚聲世界鋼琴巨擘魏杜索 (Carlo Vidusso,1911-1978),並且擔任其助教。後來又與魏杜索結縭,成為享譽國際鋼琴大師波利尼 (Mourizio Pollini) 的師母。

催生台北市交響樂團

因為擔任台北市教育局督學職務上的方便,使關懷樂教推展的李志傳,在就任之初就推動了第一屆兒童合唱比賽,並進而組織「教師合唱團」。

對台北地區具有絃樂器演奏能力的教師,李志傳也調查瞭若指掌,招集鼓勵這些志趣相投的教師組成「教師絃樂團」,並予以百般扶持、指導。

有一段時間李志傳也曾代理教育局局長職務。職務與職權的運用,使這個業餘的絃樂團一路發展,由最初的絃樂團擴大為管絃樂團。1962年更取得市政府資助,更名為「台北市教師交響樂團」。

1964年,當時的黨外人士高玉樹當選第五屆(民選第二屆)台北市長。高玉樹與1978年就任市長的李登輝,是歷任城市首長中,最具文化觀、喜愛音樂的市長。高玉樹的音樂常識之豐富,鑑賞力之高,從其糾正其任內創設,成立不久的「台北市交響樂團」首任團長音樂會曲目編排之不當一事(筆者按:請詳閲下文「高市長糾正鄧團長音樂會曲目編排不當的故事」),可見一斑。

這位留學日、美,見識廣博的市長深知「一個城市可以向世人推介炫耀其各方面的優良傳統及偉大成就,文化藝術是重要的一項,而音樂是文化的一部份。音樂依其表達方式分門別類,一般來說,都以交響樂作為代表。廣義地説,交響樂團是表現音樂的最大媒介,也是最大的群體合作。所以説,要知道一個國家、城市的音樂水準,就要聽他們的交響樂團;交響樂的演奏也形成了一個社會的音樂活動重心⋯」(註1)。當選市長上任後,接受李志傳的建議,正式編列預算經費,創立交響樂團,創設工作委由李志傳全權負責籌辦,策劃、掌握執行。

李志傳就以現有的「台北市教師交響樂團」為基礎,擴大編制、架構,招募、招考各類樂器優秀演奏人才,以擴增演奏團員員額;事實上,在教師交響樂團成立時,已有許多非教師的團員加入;例如時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專員的王成節律師。

1969年,「台北市交響樂團」正式成立。樂團首任團長並沒有順理成章由勞苦功高的樂團原創催生者李志傳出任,卻憑空空降一位與樂團毫無淵源,對本土樂教也尚未有多大貢獻的黨國元老權貴子弟鄧昌國(註2)。無論整體音樂造詣與資歷,或對本土音樂發展的卓越功業,各方面都遠較優越,具有恭謹謙讓美德,傳統台灣老紳士風範的李志傳,並未力爭而屈居副座,默默地實際負責掌理樂團創立初期的一切運作難題和成長的事務。同年功成身退。

李志傳公職退休 (1969) 後,不辭辛勞,仍然繼續樂教推展工作,陸續擔任中華民國音樂學會理事、常務監事,實際參與學會策劃推動的事務。1971年執教於台灣神學院,並兼任音樂教育學系主任。1975年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72歲。

李志傳是台灣早期珍稀的本土音樂家,在終戰後,音樂園地荒涼,百端待舉的時代,無論是音樂行政、教育、理論與作曲、演藝與人才的培育,他都是貢獻卓越的「先驅者」(pioneer)。

前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主任張絢教授,在其「屏東音樂家小傳」中評論說:「李志傳先生對於基層樂教的貢獻,在台灣音樂史上應有一席之地。」

高玉樹市長糾正鄧昌國團長
音樂會曲目編排不當的故事

樂聖貝多芬是共和主義的支持者,對法國革命非常關心,對「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深深共鳴。1802年他開始寫第三號交響曲,那時正是拿破崙震撼歐洲的時代,他所領導的共和政府,為多少年來在帝制壓廹下呻吟的人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柏拉圖所構想的共和政府,終於能夠在拿破崙的領導下,付諸實現。貝多芬決定要嚴謹譜寫這首第三交響曲,題獻給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崙。

1804年春此雄偉壯麗的作品完成,貝多芬在樂曲總譜封面,題上了「獻給拿破崙•波納帕特」。正當要辦理呈獻手續之際,傳來拿破崙登基即皇帝位的消息!貝多芬憤怒填膺,怒罵道:「想不到這傢伙也只不過是一個凡庸之徒。如今他將逞其野心,蹂躪人權了!」爆怒之下,他撕碎了題獻的樂譜封面,把樂譜摔在地上踐踏!!

數日後經友人的勸解,心情漸趨平和,乃拾起樂譜重新整理,在新的封面上給這首交響曲重新題辭:「英雄交響曲,為紀念我心目中的一位偉人而作。」

《高玉樹回憶錄》中有如下一段記載:⋯⋯第五屆總統就職典禮⋯慶祝音樂會在國父紀念館演出,新成立的台北市交響樂團鄧昌國團長已經把節目表印好發出,我看到節目表主要演奏節目有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立即電召鄧團長,當面指示他不能以貝多芬的《英雄》樂章慶祝總統就職典禮。吩咐他即刻改變節目,重新印製節目表。

原來貝多芬在「譜製第三交響曲,雖名為《英雄》獻給拿破崙,但事實上插進第二樂章的〈送葬〉,因曲意在詛咒拿破崙的早日崩潰。」這樣的樂章怎能在慶祝總統就職典禮中演出?好在我還有這方面的知識,否則真要貽笑大方了!

何只貽笑大方,鄧昌國只顧耍拍馬屁,要歌頌蔣介石為〈英雄〉卻忘了曲中有犯嚴重禁忌的〈送葬曲〉樂章,在那威權統治白色恐怖的時代,是會要了他的命!高市長救了鄧團長一命!

註1:摘錄自1980年元月初在陽明山美國在台協會官邸歡迎美國吉他演奏家 William Marthews 宴會中與筆者的談話。

註2:鄧昌國是國民黨黨國大老鄧粹英之子。他的空降接掌新創立的台北市交響樂團團長,除了倚靠黨國權勢之外,謠傳也得利於樂團內部一位李志傳得力助手的背叛。這個顔姓團員暗中向樂團主管當局表達全體團員歡迎鄧昌國掌團之意。
事成之後,這個顏姓團員獲得重用,並得到公費赴日本大阪進修深造的機會。這似乎也證實了利益交換,裡應外合的謠言。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