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瑞士25載、王泰銓收留刺蔣案要角鄭自才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瑞士25載、王泰銓收留刺蔣案要角鄭自才

 2018-05-07 20:27
國立高雄大學榮譽教授王泰銓。(鄒麗泳攝)
國立高雄大學榮譽教授王泰銓。(鄒麗泳攝)

小時候,活潑愛玩,廣闊鄉間就像一座大運動場,無拘無束跑跳,練就一身好功夫。曾一舉拿下台中縣內埔鄉國民學校運動會跳高、跳遠、三級跳冠軍,不僅是運動健將、也是三冠王。國小沒甚麼功課壓力,成天徜徉鄉間,少年時光快樂自在。

運動健將  跳高跳遠三級跳「三冠王」

從鄉下轉到都市學校,第一次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城鄉差距立即顯現。國小六年級,全家跟著父親從台中內埔鄉調回到故鄉新竹,原本成績經常第一,轉學後,變成都市學校後段班學生,還被老師用棍子打手掌心,頗受打擊,一度傷及自信心。

為了趕課業進度、拚名校,他奮發圖強,經常挑燈夜戰。不忍孩子不眠不休,父親不時跑到新竹城隍廟口買炸物、小吃,滿足口腹之欲,母親則是熬雞湯進補。終於與名校結緣,一路從新竹初中部、高中部,順利考上台灣第一名校、台灣大學法律系。

新竹中學時代,幾次自願,或代表全班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對手實力堅強,包括曾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陳榮基醫師、台大森林系教授陳昭明、工程師蔡清貴等人,每一位都很優秀、也非等閒之輩。

SMART的大學生活、用三輪車接送女舞伴

從高中繁重課業解放出來,初到台北大都會,王泰銓在學風自由著稱的台大,生活得多采。週末穿著時尚的西服,把黑、白皮鞋擦得亮晶晶,拉風參加同學舉辦舞會,體貼用三輪車接送女舞伴。他是電影迷,喜愛美國好來塢巨星與日本電影明星,不折不扣的追星一族。

台大法律系同學頭角崢嶸,各有傑出成就,包括前司法院長賴浩敏、秘書長范光群、大法官王澤鑑與林永模、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立委李慶雄、監察委員張德銘、考試委員柯澤東、學者邱聯恭與林正弘等,以及許多知名律師、社會賢達。同學透過同學會、旅遊相聚,拉近距離、感情不錯。

大學畢業後,嚮往法國的自由、民主開放、人文藝術氣息與先進法學思潮,本來屬意到法國留學。不過,商學系學長張維邦、張偉雄告訴他,瑞士有教會(Oeuvre-St-Justin)獎學金,申請者不限教徒,提供留學生宿舍、大學費用、零用金,後來,決定到瑞士佛萊堡大學攻讀法律。當時,王泰銓與已故張維邦教授(台灣歐洲聯盟協會創辦人)都在補習班補習法語,兩人出國之前已結識,後來成為好友。

人在瑞士異鄉、台灣留學生訴鄉情

1964年,抵達瑞士,剛開始攻讀國際公法、比較憲法,屬於冷門的理論性法律。這些課程在歐洲社會不易謀生,瑞士是歐洲國家的小國,法律體系受到法國與德國影響甚深,許多外國留學生到歐洲留學多半研究德國、法國法律,轉而研究法國私法。

在瑞士的台灣人與留學生不多,人在異鄉,同鄉之情更為濃烈,也更團結。臺灣同鄉與留學生,包括楊飛龍、黃瑞娟、黃銳鑑、王鳳土、張維邦、張偉雄、辛忠道、陳守德、林山田、張維嘉、李世雄等好友,經常相聚一起,談天說地,討論臺灣政情。除了嚴肅議題之外,三五好友也相約打保齡球、打打小牌、餐聚,傾訴鄉情。


王泰銓(左一)與外國學者一起參加研討會。(王泰銓教授提供)

帥哥主廚包辦台灣料理

王泰銓長得高頭大馬,是「帥哥家族」成員,廚藝媲美專業級廚師,有辦桌實力。同學聚會,甚至於辦喜宴他掌廚,其他同學負責買菜、洗菜、備料等。有一次,在台灣的瑞士傳教士回本國募款,這些善款要給台灣鄉間運用,台灣同鄉、留學生齊心協力做了好多道台灣料理義賣,他是主廚不二人選,辦桌功力不輸大廚。

1965年,未婚妻王清月抵達瑞士,兩人在教會教堂結婚,由Père Bernadin教授主持,學長張維邦不顧博士論文考試前的緊要關頭,情義相挺,特別擔任翻譯。


王泰銓教授與妻子王清月於瑞士結婚。(王泰銓教授提供)

情義相挺、張維邦擔任婚禮翻譯

婚後,兩個可愛小天使陸續降臨。夫妻一邊讀書、一邊養育一對女兒,獎學金已難支撐一家人基本開銷,不得已放棄獎學金,利用寒暑時間打工賺錢。把孩子交給教會托兒所、瑞士友人家庭照料,生活過得清苦。

博士論文指導教授Guy Flattet瞭解學生過得窘迫,推薦他申請瑞士聯邦政府獎學金。瑞士聯邦政府獎學金主要提供邦交國家留學生,台灣與瑞士沒有邦交,基本上,不符申請資格。這位法國籍指導教授在學術界相當有分量,幫助他順利爭取獎學金。

獲瑞士聯邦政府豐厚獎學金、全力拚論文

瑞士聯邦政府獎學金豐厚,可充分照顧全家人生活所需,停止打工,全力拚論文,順利拿到洛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爾後,加入洛桑大學法國法、比較法研究中心行列,受到兩位中心主任Guy Flattet、Bernard Dutoit教授支持,從第一助理一路升任正教授,講授法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商法和亞洲法律。瑞士一待就是25年,人生精華與青春歲月貢獻給洛桑大學。

還沒拿到博士學位前,度過一段清苦日子,妻子王清月兼差打工,也到佛萊堡大學學習法文及法國文學。天無絕人之路,受到一位瑞士朋友Coeur En Alert雜誌社長Ernest Winistoer照顧,推薦她從事行政工作。

教授之妻子創業變商場女強人

獲得洛桑大學教職,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妻子也自行創業,開設服飾店LELA,經常到時尚之都巴黎與浪漫的羅馬採購,批貨回瑞士販賣。對衣服流行與設計很敏感,又有先進的審美觀念,從巴黎、羅馬買回來的衣物與配件很快就賣出去了,生意興隆。

朋友都知道王泰銓擁有好手藝,家裡經常高朋滿座聚會。有一天,一位越南朋友建議,何不合資開餐廳,幾經思量,決定拓展事業開餐廳。

開餐廳,王泰銓不再親手做羹湯,由妻子王清月擔任餐廳負責人與管理者。為此,特別到瑞士旅館學校念書,也順利申請餐廳開業執照。一方面忙於管理餐廳(Restaurant Merveille Asie),另方面又要照料服飾店,井井有條。「教授之妻」轉型為「商場女強人」,事業蒸蒸日上。

熱衷政治活動、我家變成台灣人聚集地

從小在家裡受父親本土意識的薰陶,在臺大念書時代,對自由的渴望與民主追求只能深埋心底,臺灣意識開始滋長,敬仰殷海光教授自由主義思潮,雷震自由中國雜誌論說,認同臺灣的臺灣意識。到了瑞士之後,瑞士的自由空氣與民主成果,迴異於蔣家威權統治下的臺灣,出國後,接觸到不少思想進步人士,瞭解臺灣的國際處境,台獨意識萌芽成長。

「當年台獨份子及台灣留學生到瑞士都會來找我,我家變成臺灣人的聚集地」,許多志同道合之士在餐廳談天說地、討論時局。即使是生活清苦的那段日子裡,依舊熱衷參加政治活動,是瑞士臺灣同鄉會的積極份子。時而主持同學會、同鄉會活動或歐陸臺灣同鄉會政治論壇,甚至發生中國學生鬧場情形。

「臺灣同鄉會」是留學生、海外臺灣人交換時局看法、發展組織、思念家鄉、聚會的交流平台,成員多半認同臺灣、具有臺灣意識。瑞士臺灣同鄉會成員多元,含蓋學者專家、留學生,醫師、工程師、哲學家、護士等。歐洲各國的臺灣同鄉會互相串聯,包括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促成「世界臺灣同鄉會」,鼓吹臺灣獨立運動,與四處推動台獨張維嘉互動多。他成為國民黨的海外黑名單。


王泰銓全家與友人合影。(王泰銓教授提供)

瑞士當局主動登門要求入籍 

洛桑大學教書生活安穩,有一天瑞士當局登門訪問他,是否接受瑞士國籍辦理歸化事宜。眾所皆知,瑞士國籍不易申請,很多人想盡辦法、擠破頭要成為公民。一般情況下,必須在瑞士12年工作,先有工作證之後才能申請入籍。瑞士官員主動找王泰銓入籍,相當少見,其工作表現與學術成就受到瑞士政府肯定。

1970年,受國際矚目、刺殺蔣經國的台灣異議人士鄭自才去找王泰銓,住在瑞士一、兩個月。當時,不少熱心的臺灣友人,主動幫鄭自才申請聯合國難民證。他請託洛桑大學國際公法教授幫忙,教授告訴他,「你要注意,不要再搞這些事,這件事,瑞士政府很難幫得上忙」,「難民證」遲無進展,因為刺殺行為屬於刑事問題,聯合國不接受如此難民申請。爾後,未通知主人的情況下,鄭自才轉進瑞典。

鄭自才求助、聯合國拒發難民證

「瑞士朋友到處走動,想解決聯合國難民護照,他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就走了,實在不解」。鄭自才逃到瑞典後,瑞士友人還是透過各種管道協助,王泰銓想飛到瑞典探視鄭自才,卻被瑞典政府拒絕入境。

瑞士是中立國,擁有瑞士國籍,可以無拘無束與世界各國的法學專家交流接觸,包括中國在內;在兩岸交流接觸上占得先機,成為與中國官員、學者最早互動的台灣籍重量級學者。

第一代接觸中方的台灣學者

與當年台灣國駐聯合國、瑞士代表黃演超、劉洋海、邱榮男、顧賦章,互動良好,但也跟中國駐聯合國、駐瑞士大使,中國司法部外事司司長張耀臣有互動。曾多次率團包括瑞士法學教授、律師、法官、議員,參訪中國,亦曾以瑞士知名人士成員受邀,隨團文化交流。造訪美國紐約時受中國駐美大使李鹿野款待。也接待過來訪中國法界人士宵尉雲、張友漁、郭壽康等,以及聯合國代表。這些互動主要促進相互瞭解,讓他們更認識臺灣。

1979年,中國啟動改革開放,1980年代初期,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邀請到北京、上海展開法學交流活動,由韓延龍教授全程陪同參觀,會晤法學大老張友漁、潘念之、高銘宣等人。

改革開放初期,中方想瞭解海外臺灣人在外國生活情形,國務院官員請他在北京飯店會晤,「他們想了解台灣海外學生或台灣人在海外做什麼」。據實相告臺灣人的真正想法,以及為何主張臺獨及臺獨運動。此舉,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洛桑大學有同仁一度質疑他是不是共產黨?

昔日黑名單成國建會禮遇的海外學人

中國對外態度悄悄轉變,臺灣的政治情勢也發生天翻地覆變化,本來由外省人獨大的權力結構,在蔣經國的「吹台青」政策下,延攬更多台灣知識菁英,甚至拉攏海外台灣知識階層。

一直被國民黨列為台獨份子、有家歸不得的王泰銓,有一天,突然收到國建會邀請返台。「我知道臺灣政府不敢捉我」,以海外學者身分接受邀請、回到久違的故鄉,距離1964年出國,已是13年了。

初到瑞士,東西文化衝突與生活習慣差異大。「剛開始很不習慣,吃沙拉的感覺就像在吃草,乳酪聞起來臭臭的,剛開始不敢吃,風乾牛肉也不習慣」,一段時間後,融入瑞士生活。原本臭臭的乳酪,愈吃愈好吃。住在瑞士25年,如倒吃甘蔗,洛桑成為第二故鄉。


王泰銓抱著大女兒王冰晶。(王泰銓教授提供)

東西文化衝突大、洛桑第二故鄉

瑞士是聯邦制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屬歐洲內陸國,國家基礎建設、自然風光與氣候條件有「世界公園」美譽。主要由日耳曼人組成,還有法國、義大利,塞爾維亞、葡萄牙及蒙特內哥羅移民等。他們工作認真、守時、守規矩,做事完美細緻、工藝發達。更有世界知名的大藥廠、金融中心,以及鐘錶、咖啡、巧克力的產地。四季分明,生活方式隨著季節變換,吃穿也不一樣,生活有趣、不單調,生活水準很高。瑞士生活安逸有保障。放遠看天下,關注臺灣。「外國的月亮雖圓、卻不如家鄉的美」,心繫祖國。

被情治系統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世,蔣家專制獨裁政權也劃下休止符,台灣情勢丕變。那一年,王泰銓接受台大聘書回到台灣,但情治系統依舊將他列為「不受歡迎人物」。立委朱高正遠洋電話關切,台大法律系力陳,「他是台灣人,家鄉在新竹,有什麼理由說他不受歡迎人物」,堅持聘他擔任專任教授。

為避免困擾,台大法律系勸他要「安靜一點」,「我說,我不會穿政治布鞋去搞政治活動」;不過,堅持學術自由,在教學上向學生傳達自由、民主、法治、比較法學思潮。

放棄瑞士回台灣、頭殼壞去?

放棄洛桑大學教授高薪、妻子王清月也有自己的服裝、餐廳等事業,瑞士是世界最民主自由的國家、社會福利極佳與仙境般的國度。決定回到故鄉台灣,很多人不解,甚至有朋友說「住在瑞士好好的,怎麼會回來台灣,是不是頭殼壞去?」。

「我的頭殼沒有壞去,這是為了理想,也是為了台灣前途,我必須回來」。當年主張台獨是因當年是蔣介石專制獨裁,一般人無法改變專制政權,要推翻這樣的政權只有透過台獨。


與妻子及小女兒王冰涵。(王泰銓教授提供)

兩岸交流變數多、隨時被喊卡

返台後,對敏感的兩岸交流一度心灰意冷,很多事讓他打不起精神,當年的政治衝勁轉為低調。

有一次台灣的仲裁協會與中國的仲裁協會在武漢舉行交流活動,應邀發表評論,當年武漢大學校長是他在瑞士洛桑大學教書時的中國留學生。國台辦遲遲未發台胞證,有學者質疑,大家都有台胞證,為何只有王教授沒有?國台辦人員趕緊解釋,請王教授到香港去拿台胞證。台灣仲裁協會告訴他可以到香港拿台胞證,面對此翻刁難,王泰銓選擇不參加。

擔任台大法律系中國大陸法制中心主任時,舉辦兩岸大型法學交流活動,由「韓忠模法學基金會」資助,邀請2、30位資深中國法學界重量級專家參加,在出發前夕,臨時喊卡。中國法學大老無法來台的理由竟是,「這麼多中國法學泰斗與菁英訪問台灣,台灣地震頻繁,很危險」。

還有一次率領開南大學法律系教授們參加浙江大學舉辦的法學交流會議,被中國外交部點名為「黑名單」,未能成行。

兩岸交流變數多,個人交情再好,也敵不過政治干預,只要上面一聲令下,辛苦籌辦多時的研討會或交流活動隨時可能胎死腹中。他感慨二、三十來年的交流、互動效應竟是如此的結果!?或許留得友誼長在,可惜抵擋不了政情衝擊!

國內外教育工作三十五年,學術活動活躍

王泰銓從事國內外法學教育工作35年,學術活動活躍。應邀參加國建會後,1976年應法務部邀請中文翻譯法國刑法法典(Code pénal français)。

1978年J. J. Walsem基金贊助,訪問日本東京、早稻田、中央大學比較法研究中心,隨後完成日本法源(Les sources du droit japonais),瑞士洛桑大學比較法律中心叢書(9),瑞士國科會Le Fonds national suiss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贊助。

1980年代初期,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邀請展開北京、上海兩週法學活動。爾後,有聯合國Token Programme贊助,短期講學於北京大學(法國刑法)認識宵尉雲、羅豪才、張國華等;武漢大學(法國刑法)韓德培等;南京大學(國際商法)李元亨、朱勁松等。隨後完成論著中國法源(Les sources du droit d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瑞士洛桑大學比較法律中心叢書(22),基金la Fondation Edouard Fleuret贊助。

從事法學教育工作期間,應邀參加或主持各種重要法學會議,發表學術論文愈百篇(在瑞士:洛桑、日內瓦;法國: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比利時:新魯文;西班牙:巴塞羅那;德國:海德堡;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日本:東京;中國:北京、武漢、南京、上海、香港;韓國:漢城(首爾);新加坡以及臺灣各地)。應邀國際知名大學博士論文考試委員會委員或主席:法國安傑大學(Université d'Angers)Mme Boisson國家博士論文考試委員(1991);法國里昂大學(Université de Lyon)Mlle Christine Cheigne國家博士論文考試委員(1994);中國政法大學賴文平先生國家博士論文(商業名稱與商標之衝突)(江平教授指導)考試委員(2000);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Robert Schuman)林恩瑋律師國家博士論文( Les sources doctrinales du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taïwanais 臺灣國際私法學說淵源)考試委員會委員兼主席(2008)。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接受陳弘毅、翁松然、趙秉志等院長、教授的接待。

在台大專任教授兼任中國大陸法制中心時期,與中國多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政法、北京、南京、清華、人民大學等)法學交流頻繁,和當年留居瑞士時期一樣,和不少的知名學者、院長、校長、最高法院法官、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以及其他各界重要人士都有互動關係(徐杰、宵尉文、饒伐平、邵景春、史際春、劉海年、張文、王保樹、吳志攀、楊紫桓、江平、范健、朱慈蘊、王家福、陳光中、黃進、羅豪才、胡康生等)。

 
王泰銓(坐,左一)參加學術會議,蔡英文(站,左一)。(王泰銓教授提供)

王泰銓小檔案:

台灣新竹人。新竹中學、台大法律系畢業、瑞士洛桑大學法學博士。洛桑大學教授講授法國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及商法)、亞洲法,歐洲中國法學會主席,法國巴黎比較法中心之友(Ami de l'Institut de droit comparé de Paris,France),Société Jean Bodin 成員。洛桑為第二故鄉。

 1964年留學瑞士,1988年8月應國科會及母校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邀請,回國任教,講授歐洲法、中國法、商事法、兩岸關係法,兼任財經法研究中心、中國大陸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淡大歐研所、大陸所與東吳大陸法研究所教授。2002年8月受國立高雄大學王校長仁宏邀請,出任法學院院長。退休後,專兼任開南大學、東吳大學教授。 

重要經歷包括,歷任考試院、教育部、外交部多項國家考試委員、法務部大陸法規委員會委員,陸委會大陸事務研習班、經濟部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班、司法院司法官研習所、政大公企中心講座、歐盟研究協會、臺灣綜合研究院、全國商業總會諮詢顧問、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全國工業總會大陸事務諮詢委員。

指導知名大學碩、博士生愈百位,法學論著有關日本法、瑞士法、法國法、歐盟法、中國及兩岸關係法律四十來冊。主持或協同研究專案計畫三十多件。

※本文轉載自【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