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2022-02-25 15:15
時下報章所載時評,或電視談話節目,內容不外藍綠戰將互揪小辮互咬,對真正攸關人民權益福祉,社會健康文明,國家安危存亡之嚴肅議題,反而殊少認真討論。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時下報章所載時評,或電視談話節目,內容不外藍綠戰將互揪小辮互咬,對真正攸關人民權益福祉,社會健康文明,國家安危存亡之嚴肅議題,反而殊少認真討論。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今天仍有意願關懷國家社會人士,目睹時下輿論表現,恐都不免深有沮喪甚至絕望之感。

時下台灣輿論風尚,不論報章所載時評,或電視談話節目,內容不是藍綠戰將互揪小辮互咬,即是大談未必很值得重視熱門新聞,反之對於真正攸關人民權益福祉,社會健康文明,國家安危存亡之嚴肅議題,反而殊少認真討論,思之何止可嘆?

台灣社會多年積弊沉疴是否依然不動如山,國人惡惡而不能去?台灣的政治生態,是否正常民主國家宜有現象?台灣的國民心態,又是否符合民主社會公民應有標準?台灣的興衰甚至存亡,恐皆繫於這三項考驗。但又何嘗見到主流輿論賦以應有重視,向國人提出嚴肅警告?

極可憂的是,就台灣社會現實而言,此三項關鍵疑問的正確答案,恐都全然不可樂觀。本文即就三項疑問所涉及可憂現象,做一標題式簡單提點,以供憂時憂國人士參考。

以言多年積弊沉疴,最具潛在危險性者,恐莫過於軍方高層仍被黃埔色彩大中國意識將領把持,現政府對之似也束手無策,只能視而不見。

如果軍方共識是不將盟邦當盟邦,不將敵國當敵國,又何足以言抗共保台?

聲勢浩大宗教團體宮廟集團,也無異另一國中之國,龐大廟產宮產金錢進出是否合法,政府敢查帳?統戰色彩機交流活動,「兩岸一家親」的洗腦灌輸,政府敢干涉?

法官層出不窮的違悖常情常理判決,部份法官的脫線言行,國人早已痛心疾首而又無可奈何。「法官之亂」勾繪出又一國中之國。

人民想離婚,除非是兩造同意,則必須法官判准。現代文明國家,可有如此你是民,他是主威權法律?台灣現行法律,多是此類訓政式,北洋式貨色,人民只有俯首任其擺佈。所謂人權立國,恐不甚經得起細細檢視,說來自我陶醉而已。

所謂「中華民國憲法」,當年是國民黨強加於中國人民,骨子裡根本是延續訓政的黨式憲法。今天則是在發揮圈禁人民自主自決意願功能的緊箍咒。台灣縱使一時不能擺脫這部憲法,至少是否也可請求本土政權大人物,不要時時刻刻掛在嘴上,莫讓本土父老心頭淌血?

台灣社會類如上述存在多年的種種積弊沉疴,迄今全未見有明顯調整矯正跡象,怎不令人滿懷沮喪無奈?本文限於篇幅,也只能聊舉數例到此為止。

再談到上述關鍵疑問之二。台灣的政治生態,是否正常民主國家宜有現象,答案恐也是令人沮喪不容樂觀。

今天台灣政治生態,一言以蔽之,即是政治綜藝化而治國也綜藝化。兩者皆是意在唬弄取悅選民提升民調,絕非誠摯謀國正道。本文即各舉一例作為標示。

以言政治綜藝化,前總統馬先生應是創始人或始作俑者。他在任時慣以多種裝飾扮演各種角色維繫其高民調。而繼任者似也視此為政治高招而接續這一風尚,舉凡密集拜宮廟助長迷信,或身穿迷彩軍裝趴趴走,均是明顯例證。

以言治國綜藝化,台灣現存邦交國,有不脫部落色彩所謂王國,有地小名稀,袖珍式或微塵式國家,仍夸夸其言稱為拚外交,也正是治國綜藝化之縮影和明證。

政治綜藝化和治國綜藝化,豈是健康成熟民主國家宜有現象?

前文所舉種種不正常不光彩現象,應都歸因於三項關鍵疑問之最後一問。台灣的國民心態,恐是不甚符合民主社會公民應有標準。

有論者云台灣之病,是只有選民而無公民。此論恐真是一針見血。

台灣有眾多馬粉蔡粉柯粉,選舉時皆是慷慨激昂,為偶像搖旗吶喊。但一旦偶像當選上台,其一應作為是否得當合理,有無恃寵而驕濫權胡為,粉絲即全不理會,徹底放棄公民應有檢視質疑鞭策責任,而形成你是民他是主局面。如此又焉能不養成在位者任意而為心態,可以放心憑一己好惡或政治利害,而選擇各種作為或不作為?

台灣的國民心態,恐多是國內有多種國中之國,與我有何相干?法官的荒謬判決,當他笑話看待可也,又何必為此費腦筋傷神?

國民心態陷溺至此,又怎能獨怪主流媒體不多留意重要嚴肅課題?若不多去報導緋聞醜聞,閱覽率和收視率又從何而來?

然而所謂風雨如晦而雞鳴不已,儘管輿論風尚如斯,台灣仍有少數憂國憂時之士,以其微弱呼聲,提醒國人勿忘留意關乎社會健康正常,國家安危存之嚴肅議題。其心情應也是「儘力之所能行心之所安」,明知反映極可能是聽者藐藐效果有限,也要盡上一份心意。

有一則很辛酸寓言。據云山中大火,一隻鸚鵡見之即以自身羽毛沾水飛去灑救,也即有一位天神開導他,「你的志氣固然好,但又於事何補」?鸚鵡的答覆,則是只能令人心酸落淚,「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也即是「我曾在山中居住,不忍見到被大火焚毀」。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應也是今天上述憂國憂時人士的心聲。

堪稱是本土鬥士的陳永興醫師主持《民報》系統多年,日前或因年齡考量決定交棒淡出,也不免令關懷《民報》人士深有失落感。

陳先生主持的《民報》風格,應是泛綠本土屬性,但也絕未淪為奴顏婢膝,所以恐也未得到有力者的關愛眼神,而只能自營辛苦耕耘。他主持下的《民報》,對本文所舉三大關鍵疑問,很難得也未全然忽視,而對於針對民進黨或蔡政府的各方「恨鐵不成鋼」批判性來論,也多是無所顧忌包容發表。凡此也皆是他令人欽敬懷念的風格。

很希望接掌《民報》體系的新世代,能將陳先生這一風格延續下去,也讓台灣至少有一微弱媒體,願意也敢向國人發出必要的警示和呼籲。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是何等意志何等悲壯?今天台灣處境,當然不似上述該鸚鵡之絕望,但這句名言確值得所有國人銘記在心,時時不忘自我激勵。激發國人公民意識之道或即在此?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