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

2018-01-04 09:04
作者:
譯者: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12-15T08:00:00Z
官方網址:

「幸運之菸──福星高照,有益健康的保證」曾為香菸廣告的口號!

人手一瓶的Coca-Cola曾含有現今的一級毒品古柯鹼。

了解放射線對人體的傷害之前,「鐳」曾被視為養生聖品。

「血流匯聚到肺部的微小動脈,就像拍打岸邊的海浪──如果導管是船,有什麼東西可以發揮帆的功能,帶領船靠岸?」

因聖塔莫尼卡海灘外的帆船觸發靈感,新型肺動脈導管問世,造福人群。

黃色炸藥曾是和平的威脅,主成分硝化甘油,竟也是心絞

「幸運之菸──福星高照,有益健康的保證」曾為香菸廣告的口號!

人手一瓶的Coca-Cola曾含有現今的一級毒品古柯鹼。

了解放射線對人體的傷害之前,「鐳」曾被視為養生聖品。

「血流匯聚到肺部的微小動脈,就像拍打岸邊的海浪──如果導管是船,有什麼東西可以發揮帆的功能,帶領船靠岸?」

因聖塔莫尼卡海灘外的帆船觸發靈感,新型肺動脈導管問世,造福人群。

黃色炸藥曾是和平的威脅,主成分硝化甘油,竟也是心絞痛治療的最佳解藥。

今日的發現是明日幸福之藥,還是打開潘朵拉盒子的鎖鑰?

前衛的嘗試難免異想天開,然而擁抱細節,總能為難題找到更開闊的出路。

試驗累積,醫學發展得以進入新的一頁。

透過蘇上豪醫師對史料與醫療知識的仔細梳理,一張張在醫學史上飄過的船帆,於焉展開。

作者簡介

蘇上豪

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熱衷寫作,一手執刀,一手提筆,專攻最困難的心臟外科,以及最需才情的長篇小說與科普散文。

2010年起,陸續於PanSci泛科學、UDN元氣網、健康兩點靈、東網等媒體發表各式醫療史故事。

著有《國姓爺的寶藏》,獲選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等殊榮。《開膛史》、《鐵與血之歌》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以及《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小說《DNA的惡力》等。2016年以《暗黑醫療史》榮獲金鼎獎殊榮,以及《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等。

內文摘錄

三千煩惱絲

任職於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齊西(Chidsey)助理教授,於一九六八年負責米諾地爾的人體實驗。使用米諾地爾七~十天內,高血壓病人即產生顯著的降壓效果。雖然仍有少數案例出現水腫或心臟衰竭,其臨床效果依舊令人振奮。

可惜米諾地爾出現了副作用。若治療時間超過二星期,齊西發現超過一半的人發生多毛症(hypertrichosis),全身多處長出毛髮;隨著時間愈久,現象愈明顯。為了這個惱人的結果,齊西找來了同醫院的皮膚科醫師吉特‧卡恩(Guinter Kahn),希望以他的專業找出其中的原因。

雖然最終沒有得出什麼結論,不過齊西和卡恩的想法不謀而合,覺得米諾地爾似乎可以解決掉髮的問題。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卡恩向普強公司要了一些米諾地爾的樣品,和另一位同僚保羅‧葛蘭特(Paul Grant),打算私下用它做刺激毛髮生長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未經普強公司授權或經齊西認可,自然埋下了日後雙方專利權紛爭的導火線。

二人以一%濃度的米諾地爾,混合以酒精為主的溶液,製作成局部貼片,並且找了另一位皮膚科醫師及辦公室祕書做白老鼠,將它們貼在上臂的皮膚上,看看會產生什麼現象。除了卡恩的皮膚因刺激而產生皮膚炎(現今生髮藥水仿單1上提醒消費者的副作用之一),葛蘭特身上「新增的黑色毛髮」,讓二人相當興奮。

在卡恩暗地做實驗的同時,米諾地爾通過了FDA核准,以治療高血壓的處方藥上市,普強將它取名為「洛寧錠」(Loniten)。只能說卡恩與葛蘭特涉世未深,不懂商場上的狡猾與勢利。二人得知局部塗抹布米諾地爾可以長出新毛髮後,一九七一年底便前往密西根州普強公司總部,連袂會見該公司高層,說明這個研究結果。普強公司立刻為米諾地爾可以局部生髮的作用申請專利,而向FDA打小報告說卡恩他們做了未經授權的人體實驗。普強公司只給了二人微薄的獎金,就草草打發他們。這個意想不到的待遇,讓他們不甘研究結果被剝削,於是聘請了律師布魯斯‧克拉斯(Bruce Klaus)申請了相同的專利──從此他們和普強公司展開了十幾年的專利法律訴訟。

由於訴訟的關係,一九七○到八○年代,洛寧錠雖是治療高血壓藥物,但可以「生髮」的消息卻沸沸揚揚,有不怕死的禿頭患者,私下接受醫師的建議,冒著血壓下降的風險,將洛寧錠變成「仿單外使用」(off-label use)的生髮藥物,試圖解決身上的痼疾。

由於卡恩與葛蘭特與普強公司的訴訟過程冗長痛苦,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一九七八年,葛蘭特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並成立了慈善基金會,不只行醫、做宗教研究、還救濟窮苦人。他曾對妻子說,如同《聖經》中的大衛和巨人歌利亞決戰,他只能祈求上帝解決此一爭端;而卡恩過得相當辛苦,不只家裡遭受祝融之災、財產付之一炬,還與妻子離了婚,落得獨自和大腸癌對抗的處境。

普強公司以米諾地爾治療雄性禿,在人體試驗階段得到不錯的效果。為了讓此藥可以順利上市,終於在FDA的居中斡旋下,和卡恩二位之間的訴訟在一九八六年畫下句點。普強公司願意和他們共享專利權,至於最後有沒有付錢,倒沒有人出面證實。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八日,普強公司得到FDA核准,以五%米諾地爾製成生髮藥水「落建」(Rogaine),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被科學證實有治療脫髮效用的藥品。

落建的名字「Rogaine」有玄機在裡面。原來普強公司一開始申請的名字是「Regain」(意為「再次獲得」),但FDA有些擔心,不同意使用以令人誤解的名字上市,如學者葛軒(Gersh)說人體實驗結果顯示:「大約只有三十九%的使用者有反應,而且長出的毛髮疏密度不一,更重要的是,只要停用,效果就無法持續。」普強公司始終沒有明確界定,米諾地爾用在哪些人身上有刺激毛髮生長的效用;使用米諾地爾可以長出毛髮的原因,至今也不清楚。

「提升健康」的時代飲品

一九四九年以前,民眾平時喝的飲料多屬於前述加糖的碳酸水,或是添加了其它水果風味的人工甘味飲料。到了一九四九年,一位芝加哥化學家卻另闢蹊徑,發展出另外一種飲品,正是機能飲料的濫觴──「能量飲料」(energy drink)似乎可以看做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飲品」。

這位化學家叫比爾‧史華滋(Bill Swartz),因為常常聽到周遭的工作夥伴抱怨疲累,而且談到可能是食物中缺乏維他命所導致,於是史華滋心有所感,以一般氣泡飲料為基底,加入咖啡因、維他命B群以及檸檬汁。

為何史華滋的同事會覺得自己沒有工作活力,是因為食物裡缺乏維他命?原因很簡單,維他命在當時是新興時髦的玩意,正被商人製成各式各樣的錠劑,宣傳它的好處,要消費者當成營養補充品。

二十世紀初,研究腳氣病的波蘭化學家芬克(Funk),認為米的外殼(husk)有種胺類(amine)物質,缺乏該胺類物質是造成腳氣病的原因。他稱此種胺類對人體很重要(vital),所以將兩字「vital」、「amine」組合,成為今日「維他命」(vitamin)的由來。人體在缺乏各種維他命時,會有發生疾病。一九一二年英國化學家佛瑞德克‧霍普金(Frederick Hopkins)爵士,以及前述的芬克提出「腳氣病是缺乏維他命的假說」,並成功分離出糙米外皮的胺類物質及維他命B1,開啟了日後的重要研究。

佛瑞德克以餵食「單純化」的食物為設計,做出可能缺乏營養素的食譜餵動物,慢慢找出各種維他命,後來才能知道缺乏維他命A會引起夜盲症,缺乏維他命B2會有口角炎,而缺乏維他命D身體會有骨質疏鬆現象。於是各種維他命被做成藥片上市,商人們鼓吹消費者多加服用,做為一種營養補充。殊不知這些維他命是治療疾病用的,並非是真正必要的食品,無奈這種觀念還充斥於今天的民眾之間,也算是商人廣告的厲害之處。

史華滋腦筋動得快,將維他命混入飲料。但他沒有製造經驗及設備,於是在雜誌中刊登廣告,想找合作夥伴。結果在田納西州的約翰森市(Johnson City),有一個名叫「Tricity」飲料公司的負責人查爾斯‧高登(Charles Gordon)來找他。二人一拍即合,創造出「能量補充」(engery booter)飲料「Dr. Enuf」──Enuf發音同英文「enough」,表示「足夠」的意思,同時在宣傳中說到:維他命B群就是飲料可以提神的來源。這種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時至今日還是沿用在各種提神飲料或維他命補充品中,以含有維他命B群自豪,算是商人利用廣告洗腦、以訛傳訛最佳例子。

Dr. Enuf最後賣給百事可樂集團,目前仍有生產,而且與時俱進推出各種不同內容物的飲料,添加了更多之後「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不可缺少的氨基酸或營養素」,雖然銷路大不如前,但仍不失能量飲料領頭羊的風範。在Dr. Enuf之後,有更多的能量飲料出現,其中最成功的當是紅牛(Red Bull)這個品牌。它的崛起是個傳奇。

紅牛原是華裔商人許書標(Chaleo Yoovidhya)於一九六六年在曼谷製造的飲料,因為含有咖啡因可以提神,常常被夜班工人、長途貨運司機,甚至是泰拳選手做為提神與健身用;也因為叫紅牛,常被認為有牛身上的萃取物,大概是其成分牛磺胺(Taurine)的關係。牛磺胺雖然在一八二五年就被發現,但是它的效用在二十世紀中葉才慢慢為科學家所了解。它能維持腦部運作及發展,還有加速神經元增生作用,除此之外也可以降低血壓及減輕心衰竭症狀。因為具有抗氧化、增加肌耐力的作用,所以被以「抗疲勞」的效用加入能量飲料中。

工傷「鐳女孩」

且讓我們把時間拉回一九一五年的五月十五日,這天是美國伊利諾州醫學會(Illinois State of Medical Society)在春田市(Springfield)的共濟會會所舉行年會的日子。讓我們隨普塔克來到編號十八的攤位上,看看這裡有什麼令人驚豔的新玩意。

普塔克告訴我們,這個攤位是今年醫學會最炫的地方,因為它所展覽販售的商品是最火紅的東西,堪稱是當時大眾心中的「萬靈丹」──含有「鐳」(radium)成分的萬靈丹。

讀者們可能會感到匪夷所思,心臟跟著蹦蹦亂跳──難道那時的醫學是在玩命嗎?不過一九一五年距離居禮夫人(Marie Curie)發現鐳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十七個年頭。不要說普羅大眾,就連居禮夫人及醫學界,對放射線物質的危害也還沒有概念,所以讓腦筋動得快的商人,一股腦兒就把鐳當成是養生的東西在賣,連日常生活用品都難逃它的侵入。

回到十八號攤位上的商品。其中有一款「鐳補」(Radithor)藥水,它是紐澤西州貝利鐳藥廠(Bailey Radium Laboratories)的貝利博士(William J.A. Bailey)所發明的。貝力是哈佛大學的輟學生,卻含混地說明自己的出身,讓人誤以為他是醫師。貝利宣稱這種產品為「永恆的陽光」(perpetual sunshine),號稱是「治療活死人的良方」(acure for the living dead),甚至還獲得專利。

另外還有一種肛門塞劑(Vita Radium Suppositories),由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家藥廠生產。這種加入可可奶油的藥品,還在報紙上大肆宣傳說它是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良方,還影射可以壯陽,因為它讓你可以重振雄風(stage of come back)。

攤位上還有賣牙刷與沐浴清潔用品,所有產品的特色就是加入不同濃度的鐳,據此強調其效能,當然也可以哄抬售價。因為鐳,這些東西都變成不可多得的萬靈丹──看到這裡是否讓人寒毛直豎?在醫學會出現這些攤位不是特例,而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為對於放射性物質的無知、甚至崇拜,讓商人可以利用它來提振消費,自然在生活周遭的事物,被添加上鐳,便成為一種不可多得的風尚,而這些用物中最令我啼笑皆非的東西,可能是化妝品吧?不管是美國或是歐洲各國,都興盛起在化妝品中添加鐳,無論粉底、唇膏、保養品都有,甚至夜霜、眼霜也逃不過它的魔掌。

其中有家法國公司的操作手段令我覺得它的生意頭腦和現在的某些宣傳方法沒有兩樣,其著名商品是「Tho-Radia」。這間公司號稱由一位藥師亞力克斯‧慕塞爾利(Alexis Moussali)以及醫師阿爾弗雷德‧居禮(Alfred Curie)所創立。歷史學家懷疑根本沒有什麼阿爾弗雷德‧居禮這位醫師,他的存在只是為了附和鐳的發明人居禮夫婦,利用和他們同姓氏的關係,讓人們誤認他可能也是居禮家族的一員,尤其該公司廣告又極具說服力,打的是由「美麗的科學方法」(Méthod Scientific de Beauté)所製造,彷彿是醫師與藥師聯手打造的終極產品。

以上將鐳加入日常生活產品的例子,大抵是商人由於對鐳的無知所衍生的不實廣告而已,並不能據此替他們冠上「害人不淺」的帽子。但是底下的故事,就不能不說是惡意的傷害了,因為「唯利是圖」已無法形容其居心不良,以及對於員工生命漠視的殘忍,它就是發生在美國一九二○年代的「鐳女孩」(Radium Girl)事件。

詩人與劊子手

一八六○年,幾乎在亞硝酸戊酯被使用於治療胸痛患者的同時,有位英國醫師菲爾德(A. G. Field)以自己為白老鼠,試起了硝化甘油,並把結果發表在《醫學公報》(Medical Times and Gaztte)雜誌上。菲爾德醫師的文章中沒有提到他從哪裡取得大約百分之一濃度泡在酒精裡的硝化甘油。但他勇敢地滴在自己的舌頭上,結果三分鐘內出現脖子緊繃、噁心之感。據他事後描述:感到有些失魂,如「水燒開的茶壺」放出的聲響在耳邊響起,之後全身冒冷汗、不停打哈欠,更可怕的是之後半小時,他覺得胃痛、頭痛、全身無力,效果持續到隔天清晨才消退。

菲爾德醫師也各請了一位男女試試硝化甘油。男性的勇氣不夠,加上受不了那種味道,只舔了放置硝化甘油容器的軟木塞後放棄;另一位女性當時牙痛,勇敢地讓菲德爾滴了半滴在舌頭上,她覺得脖子有震動感,頭痛很厲害,而且伴隨著輕微想吐的不適,但牙痛竟然緩解了。後來又有一位健壯的女病人因蛀牙而不舒服,在菲爾德醫師的說服下,在蛀牙處滴了幾滴硝化甘油,結果五分鐘之內,立刻覺得頭痛、心搏加速,整個人病懨懨沒有力氣,但和前一位女性一樣,牙痛症狀減輕了。

菲爾德醫師在文末建議可以將硝化甘油給那些有神經痛,或痙攣發作的人試試看。他可算是第一個談到硝化甘油有如此效果的醫師。

另一位知名學者威廉‧莫瑞(William Murrel),不知哪來的魅力,總共說服了三十五個人,加入他設計的硝化甘油實驗,並將結果發布於一八七九年的《針刺》雜誌,這份報告確實有值得稱許之處,畢竟莫瑞不是省油的燈。這位當時英國著名的醫師與生理學家,一八七七年成為英國皇家醫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的一員,常在倫敦有名的西敏寺(Westminster Hospital)不定期發表臨床生理學報告,平時則擔任皇家醫院胸腔疾病的助理醫師。

莫瑞報告中所包含的三十五人之中,有十二名男性、二十三名女性,年紀從十二歲到五十八歲不等。由於有脈搏及血壓的數據輔助,他在患者的舌頭上滴入硝化甘油後,配合患者主訴及明確的監測數據來佐證,因此他的論文中有重要的二點,可以取得一般醫師的信任,終於開啟了「硝化甘油治療心絞痛」的里程碑。

第一是莫瑞醫師用了現今科學研究才有的慰示劑。研究論文裡,四位有明顯心絞痛主訴的患者,在給予硝化甘油的前一個禮拜,莫瑞醫師僅給予看起來相同的藥物,結果發現患者症狀出現緩解確實是在一星期後加入真正的硝化甘油才開始的。

第二是莫瑞醫師利用客觀測量工具做比較。他以亞硝酸戊酯與硝化甘油做比較,結果發現吸入亞硝酸戊酯的患者胸痛很快緩解,可惜只持續了九十秒鐘,之後心跳、血壓就慢慢回歸到吸入前的水平;但是硝化甘油不一樣,患者感到症狀緩解比較慢,有時可能需要六分鐘之久,但其效用卻可以維持心跳及血壓的改變三十分鐘以上,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莫瑞有提示患者一天按時間規律使用三至四次,但有兩位患者卻主動告訴莫瑞,只要改成症狀出現才用,就可以立刻抑制胸痛的效果。

患者症狀及作用長短的描述,我覺得沒什麼趣味可言,但莫瑞自述第一次使用硝化甘油的經驗,卻讓我不禁笑出聲來。

鑑於硝化甘油已是量產炸藥的威名,莫瑞醫師用軟木塞上沾到的分量放在舌頭上,想看看這些微的分量能有什麼驚人的效果。他不知道那根筋不對,居然在看診前舔了硝化甘油,因此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莫瑞醫師因頭暈目眩、心跳加快,不得不取消一開始對患者的問診,以免自己好似生病或中毒的樣子被看出來,他直接要求患者走到有布簾遮掩的檢查床,脫下衣服準備接下來的胸部聽診,他心想可以藉著這個時間的空檔,對抗突襲而至的不適感。

大概看診五、六分鐘之後,他覺得自己狀況好一些了,於是拉開簾子檢查病患,由於他的動作無法「對焦」,不敢對患者胸膛實施扣診──即以手指輕扣胸壁,聽迴音有無異常──轉而改成聽診,結果他一彎身就感到耳邊嗡嗡作響,根本無法聽清楚患者的呼吸音及心音,而且覺得頭部左搖右晃,連帶認為患者的身體也一樣在搖晃。

草草結束病人的檢查之後,莫瑞醫師才慢慢恢復正常,而頭痛則維持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他開始懷疑哈利醫師的話,認為那深刻的症狀並非如他所說是出於「懼怕」或「想像」。莫瑞醫師隨後又在自己身上試驗了三十至四十次,發現每次心跳加速、頭痛難耐的情況都會出現,尤其是身體因心搏過速造成的震動,最令人難受。甚至他在服下硝化甘油後,還想用放大鏡聚光到屋子裡的暗處,卻發現自己無法保持平衡,而且服用劑量愈大,這種左搖右晃、身體沒有「準星」的感覺維持得愈久。

和神農嘗百草相比,莫瑞醫師以自己身體做為硝化甘油作用的平臺,我看是相去不遠。要將鋪橋造路、打山洞,甚至是戰場上殺人武器當作藥物使用,心中除了充滿「英雄氣概」與「詩人浪漫情懷」外,大概只有精神病患或痴呆者才會有這種勇氣吧!

不過正由於莫瑞醫師鍥而不捨的努力,拉著另外三十五人做完實驗,才能在十九世紀末期即發現讓硝化甘油成為治療心絞痛的選擇。一百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其他藥物可以與之匹敵;而黃色炸藥早已被核彈,甚至氫彈比了下去。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