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撤職撤軍守護台灣(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撤職撤軍守護台灣(下)

 2022-01-19 09:55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在「密蘇里號」戰艦上代表盟軍最高統帥簽署了《降伏文書》,主持接受日本投降儀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在「密蘇里號」戰艦上代表盟軍最高統帥簽署了《降伏文書》,主持接受日本投降儀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麥帥一號軍事命令

隨著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太平洋戰區情況急轉直下,日本天皇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杜魯門亦於當天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統帥」,負責主持和安排日本受降,並實施隨後的日本佔領工作。麥克阿瑟要求日本政府,派出軍方代表團,前往馬尼拉商討受降事宜。他於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艦上,主持接受日本投降儀式,並於當天頒布杜魯門總統,事先批准的第一號軍事命令(General Order No.1)、第一條(a)款: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投降。依據該命令蔣介石、中華民國及其黨徒,開始在台灣的軍事佔領,至今仍未明文撤除。

麥帥訪台籌劃剿共

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入侵韓國,韓戰爆發,麥克阿瑟於7月8日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同時兼任駐日盟軍總司令、與美國遠東司令部總司令,連同所有韓國部隊皆由其指揮。7月30日這位遠東盟軍總司令,還特地自東京飛抵台北,與蔣介石交換對時局的看法。具體談了什麼不得而知,但他事後確實曾提出建議,要將已退守台灣的國民黨軍投入朝鮮戰場。但聯參會與麥克阿瑟,針對是否該切斷北韓補給延長線,有著不同的看法。麥克阿瑟主張以美國先進優勢軍備,給予北韓徹底瓦解殲滅。9月15日美軍陸戰第1師成功登陸仁川,當天僅21人陣亡,仁川登陸算是麥克阿瑟的一次重大勝利。然而,9月30日,金日成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週年的招待會,並在會上要求中國派遣部隊入朝。毛澤東幾經考慮後決定出兵,因避免與美國發生全面戰爭,派出部隊冠之「志願軍」之名,即中國人民志願軍,連同朝鮮部隊共同由彭德懷指揮。1950年10月16日,志願軍先頭部隊已經由集安祕密進入北韓。19日晚,中共大部隊通過鴨綠江入朝,不宣而戰,其規模壓倒聯合國軍:雙方人數比例為5:1。美國參戰兵力約30萬、中國190萬。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向大韓民國第2軍展開進攻,韓軍三個師損失所有裝備潰逃,而聯合國軍在北進的過程中第8軍團與第10軍的缺口隨著邊界擴大,位於第8軍團右翼的韓軍崩潰的同時,志願軍也襲擊了該軍團的側翼,後者因此被重創。雙方自1950年10月25日起至1951年6月10日前後,有五次大規模的戰役。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正自「麥肯尼峰號」上觀測海軍支援仁川登陸的沿海炮擊。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力陳剿共慘遭撤職

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已全面參戰,主張大舉增兵,還公開宣揚戰爭擴大化的觀點,主張對中國東北實施包括核子武器在內的大規模轟炸,但杜魯門與其支持者認為此舉不會結束戰爭,而一旦蘇聯干預朝鮮戰場,美軍勢必將轟炸海參崴,戰爭將因此擴大,日本也會受到蘇聯的報復性攻擊。在李奇威的努力下,聯合國軍重新恢復了戰力,於1951年1月26日發動「霹靂行動」,成功扭轉了雙方的攻守狀態。麥克阿瑟則再度重提對中國全面開戰,主張為防止聯合國軍遭到突破,應封鎖中國沿海、用砲火與空襲摧毀中國的戰爭工業,還要將已退守至台灣的國軍投入朝鮮戰場。然而杜魯門採取的政策是,只有當中國攻擊朝鮮以外的美軍,才會將戰爭升級。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起草向麥克阿瑟下達的命令,由布萊德雷簽名發布:「身為合眾國總統和三軍統帥,我非常遺憾地解除你作為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美軍司令的職務。你需立即將指揮權移交馬修·李奇威中將,同時授權你發布必要命令前往想去的地方旅行。我的替換原因會在你收到上述命令的同時公之於眾,並納入下一條信息。」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撤職消息透過商業無線電廣播到東京,而麥克阿瑟收到此消息時正在大使館招待客人午餐,麥克阿瑟聞訊後面無表情,僅向身旁的妻子表示「兩人終於可以回家了」。4月12日,麥克阿瑟離開美國駐日使館,驅車前去搭乘已改名為「巴丹號」星座式座機,約有25萬日本人在通往機場的沿路夾道向麥克阿瑟道別。4月19日,麥克阿瑟於國會聯席會議發表告別演說,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官方場合露面,麥克阿瑟講述自己在與杜魯門有關韓戰問題的分歧,並為自己的立場所辯護,演講還被喝彩聲和鼓掌聲打斷了50次,他最後說道: 我即將結束52年的軍旅生涯。我在世紀之交以前參軍,圓了我少年時代的希望與夢想。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大平原)操場上宣誓以來,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希望與夢想很早就被遺忘了。但我仍然還記得當年流行的一首軍歌,唱起來倍感自豪⋯「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正如這首歌,我這個老兵現在也要結束我的軍旅生涯,將要凋零,上帝的光明讓我這個老兵看清了自己的職責,這個老兵曾經努力盡職,再見。


1951年4月25日,日本《世界通信》發表頭條新聞《麥元帥解任 遠東形勢新局面 中共動向值得關注》,報導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職務。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奉令行事一代名將

依政治倫理,麥克阿瑟當然無法去跟,與他意見相左的上司杜魯門抗衡,而且他在接獲撤職命令時也即刻表示服從,這就是盡責軍人的本色。但70年已經過去了,當世人今天回顧這段歷史,如果美國當時如麥克阿瑟所擬,一舉殲滅北韓和中共,相信世局早已為之改觀。一生以軍職生活為榮、為傲的麥克阿瑟,最後竟然是在他最擅長的戰場、朝鮮戰爭中遭受撤職,真是情何以堪!

撤軍撤僑入籍歸屬

一場戰爭的結束撤軍、撤僑,是必經的過程。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馬關條約第五條明文規定,給台灣居民兩年遷居選擇期;看是要回歸中國當滿清人,或要留下當日本人。1951年舊金山和平條約,日本只宣佈放棄台灣澎湖的治權、產權和債權,並沒有給時已入籍日本的台灣人選擇居留權。不盡令人質疑,二次戰爭的軍事佔領,是否已經結束?前些時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的撤軍撤僑,彷彿讓人們看到二戰後台灣的身影。


作者指出,1951年舊金山和平條約,日本只宣佈放棄台灣澎湖的治權、產權和債權,並沒有給時已入籍日本的台灣人選擇居留權。圖為1951年9月8日簽署舊金山和平條約,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華民國要代表誰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與其國民黨軍,在國共內戰失利後,在美國協助下他們撤離逃亡到台灣。當時他已下野,根本不具有任何官職,但卻於1950年3月1日復行視事,毫無法源依據明顯違憲。而且於1950年7月30日,受到麥克阿瑟到訪的加持。唯不知,一直在台灣被沿用到現在的中華民國國,它究竟要代表誰,中國或台灣?如果是中國,那中華人民共和國又要代表誰?要代表台灣,卻無任何法源。國際社會根本不承認今日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他們要捍衛、要守護的是台灣,絕不是中華民國。

戰雲密佈守護台灣

此刻台灣本土與海峽上空,正醞釀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緊張。習大大為了鋪排,在中國共產黨第廿次全國代表大會,給自己無任期的加冕典禮,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拿台灣來祭旗,隨時要出手併吞台灣。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藍營人士,接二連三、連續在台灣被廣大選民唾棄後,也正徬徨猶豫,不知是要帶槍回老家投奔中國,還是痛改前非,融入台灣落地生根。還有一群自認為有天大本事,可以翻雲覆雨的騎牆派變色龍,穿戴白裏透紅大衣,正邁開大步想去收刮藍營空出的勢力版圖。在台灣要穩住與中共惡鄰抗衡的實力,確實受到嚴厲地挑戰。拜登自阿富汗毫無章法的撤軍,更是令人不寒而慄;所幸國際社會反共意識的力量,正逐日甦醒。希望我們都能謹記,麥克阿瑟於70年前就已經提告的警示:「失去台灣、就失去太平洋」。讓我們以台灣存亡為己任,攜手來捍衛台灣。讓它不但成為貨真價實的不沉航空母艦,更是照亮國際世界的自由燈塔。台灣加油!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