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黃明川導演與嘉義藝術紀錄片影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黃明川導演與嘉義藝術紀錄片影展

 2018-05-05 19:25
與黃明川夫婦合影(右一、二)、左一李少文美術老師、左二王淑英董事長。圖/育合春教育基金會提供
與黃明川夫婦合影(右一、二)、左一李少文美術老師、左二王淑英董事長。圖/育合春教育基金會提供

黃明川導演是我人生第一位遇到使用多媒材的藝術家。三十多年前在紐約初認識他時是留學美國多年準備返鄕的鮭魚,也是少數有深度思考並不斷與社會互動的創作者。在那個時代還沒有人關心到原住民議題的時候他就拍了第一部電影《西部來的人》。觀眾看到了一部用現代電影的手法描述一位泰雅族原住民歷經都市的漂泊回到故鄉的故事。

那時我已深深感受到他的功力,勇敢嘗試一般影像家不敢談的問題。接著我看到了本可留在紐約享受商業光茫,富裕生活的藝術家返國並將多年的耕耘以多媒體的素材展現出許多美術創作,呈現了海外知識分子連接了台灣島國的關係。他的創作成了當時剛復刊的《台灣文藝》的封面作品,每月一次持續一整年;與台灣作家共同展現風騷並道盡了台灣的坎坷命運與身為藝術家心裡的掙扎。

筆者這些年來雖然持續支持記錄片影展,卻錯過了四年來黃導演策劃的藝術紀錄片影展。今年第一次參加嘉義市藝術紀錄片影展當然是衝著黃導演而來的。讃嘆地觀賞到他精選的猶太導演曼費德.喀什海默爾的作品,令人佩服他的犀利眼光。幸運的台灣民衆透過黃導演的引領介紹才能看到四部並不為人所知的,有社會洞查力,批判力及人權思維的導演作品。

影展深深感動了我,內心不斷咀嚼下面黃導演在序言中所描述的話語:

影展主題「找不到的我」……經由藝術紀錄片從全球污染,跨國文化,族群移動,歷史檢視,城市次文化,自然於人,機械人格化,甚至愛情的漂泊等等當中,反應全球化下人類所呈現的掙扎與再出發,也以此回看個人在此大革命潮流之中如何正視自己的渺小與不安。(2018嘉義市藝術紀錄片影展藝術總監黃明川序文)

※本文轉載自《Hope Spring 春季刊》第19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