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南市歷史建築「東山日式碾米廠」修復落成啟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南市歷史建築「東山日式碾米廠」修復落成啟用

《文化資產保存法》與《農村再生條例》合作維護保存歷史建築先例

 2016-06-27 22:36
歷史建築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於昭和9年(1934年)興建,距今已逾70餘年,係臺灣稻米產業發展歷史的「見證者」。其中碾米機組更是老前輩們過往的共同記憶,今(27)日修復落成啟用!意義非凡。(照片/南市文資處提供)
歷史建築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於昭和9年(1934年)興建,距今已逾70餘年,係臺灣稻米產業發展歷史的「見證者」。其中碾米機組更是老前輩們過往的共同記憶,今(27)日修復落成啟用!意義非凡。(照片/南市文資處提供)

南市歷史建築「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修復工程」,今(27)日修復落成啟用!這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與《農村再生條例》合作維護保存歷史建築的先例。

歷史建築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於昭和9年(1934年)興建,距今已逾70餘年,係臺灣稻米產業發展歷史的「見證者」。其中碾米機組更是老前輩們過往的共同記憶,意義非凡。

「東山日式碾米廠」修復落成啟用,今6月27日(一)在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南市農會、南市東山區農會各方見證下啟用,未來將作為農村產業文化及碾米流程展示宣導中心。

文資處表示,本案修復經費2,300萬元由南市政府、文化部文資局、南市東山區農會及農村再生基金共同支應,跨機關整合,深具意義。修復過程之相關招標作業,由保存單位東山區農會自行辦理,是原縣區的首例,修復過程並同步申請因應計畫,兼顧歷史形貌與消防安全,現已正式取得使用許可。

設計監造建築師陳智宏表示,本案自民國96年(2007年)進行調查研究起,至今已歷經10個寒暑;從一開始的破落景況,到現在完成修復並啟用,最欣慰的是得以讓大家重新看見屬於這片土地發展的歷史證物。原先碾米廠只是一個工作空間,除了工作人員,無法接近也無法瞭解碾米設備如何運作,為此建築師特別在碾米廠後方新增一個空間,其鋼構也成為碾米廠的補強構造。新的空間除了是參觀動線,也提供短暫停留的可能性,坐在這裡,參觀者得以近身體會歷史的溫度。

歷史建築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於民國94年(200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96年12月完成調查研究計畫,97年因建物蛀朽嚴重,先以保護鋼棚架覆蓋維持待修狀況,98年完成整體規劃設計,惟所有權人經費籌措困難,整體修繕作業一度暫停。

縣市合併後,南市文資處接手協調修護事宜。其間適有《農村再生條例》通過,文資處認為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是農村稻作生產之重要產業地標,是農人、農作、農地三者連結關係最終成果的產出者,具有農村文化特色,如能活化再利用,將是農村再生之契機,因此積極透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協商,將農村文化資產保存再擴大結合農村再生之意義,引入農村再生基金資源共同促成東山日式碾米廠整修。結合各方資源並促成跨機關合作,突破修護困難,也成為珍貴的全台首例。

修復廠商慶洋營造表示,本案碾米機具組的修復匠師陳培源師傅,其祖父就是碾米機具的建造人,部分遺失及損壞零件多虧陳師傅傾囊相助,修復後更趨完整。本日的落成啟用儀式中,修復阿公碾米機具的孫子陳培源師傅也到場,他並於啟用剪綵後向來賓及民眾現場導覽,現場他操作機具時還發生一段小插曲,歷經兩次脫帶,機具總算動起來,但最後舊的履帶也斷了,算是功成身退。然而正如同祖父與他之間的薪火相傳,江山代有才人出,祖孫與碾米機具的不解之緣,也成為地方一段佳話。

51440[1].jpg

「東山農會日式碾米廠修復工程」,今(27)日修復落成啟用!(照片/南市文資處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