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臺南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臺南

 2019-08-18 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

長達38年的白色恐怖,讓臺灣各地遍佈著當年羈押、審訊、刑求、審判、監禁及槍決埋葬的場所。「不義遺址」係當年國家暴力對人權侵害的重要歷史現場。如今因都市發展,舊有面貌已完全轉換,未曾受到關注,「它們」隱身於城市裡,這些地點所承載的歷史創傷,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緊接著台北、台中展出後,國家人權博物館今18日(日)於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開幕記者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策展人嘉義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陳武鎮、郭榮文、受難者家屬湯進顯、參展藝術家陳臻、田倧源及佘文瑛等來賓共同參與。

這次巡迴展出地點選在臺南市中心,周遭鄰近如湯德章紀念公園、成功大學格致堂及物理館、台南市警察局(今臺南市美術館)、臺灣教會公報社、臺南州國民道場等多處不義遺址,期藉本次移地巡迴展出,增加民眾接觸及辨識不義遺址的機會,提升不義遺址之概念與認識,同時藉由藝術、建築、設計等文化面向,引導臺南地區民眾以不同方式重新觀看身旁周遭的歷史空間,對於轉型正義的可能性提供多面向的思考。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去(107)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其擔負重要任務包含追求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清除威權象徵,以及保存「不義遺址」,在此一基礎上推動轉型正義及文化反省記憶工程。國家博物館在籌備處時期即展開史蹟點的調查工作,透過史料與檔案爬梳研究及調查不義遺址空間。而世界上曾有過人權侵害歷史的國家,皆紛紛透過不同方式來紀念及記憶人權歷史,如德國知名的「絆腳石計畫」在許多不義遺址地點鋪設小型銅磚,標示當年所發生的人權歷史事件。人權館去年開始邀請年輕世代藝術家一同來學習並共同創作,包含視覺藝術、建築、設計等不同領域創作者一同思索與「共學」,形成「共學知識社群」,年輕藝術家由不認識這段歷史到創作,打開對於不義遺址紀念的想像與可能性,深具教育推廣意義。

人權館今年更以社群陪伴方式,計畫邀請台灣廣告文案、設計創作者一同來思考,傳達不義遺址的概念與內涵,此外,人權館將與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密切合作,在新公開政治檔案基礎之上,豐富線上不義遺址資料庫,且規劃在地不義遺址實景踏查,特別邀請台南地區年輕創作者及相關科系師生、民眾一同來看展及討論,認識生活周遭的不義遺址空間。

台南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台南縣政府20年前即展開白色恐怖歷史的調查研究,透過田野口述歷史方式進行調查,由於當時絕大多數檔案並不公開,因此研究過程十分困難,這幾年政治檔案公開後,在台南地區博物館共同努力下,逐漸還原歷史原貌與真相。現今臺南市美術館、湯德章紀念公園、台南州議會,背後皆承載著被害者與家屬的不為人知的痛苦。然而台灣歷史教育卻鮮少著墨,需要透過不同途徑令年輕世代認識這段歷史,而藝術作品正能反映出不同世代語言,透過跨世代的共同討論,經語言轉化後成為台灣社會的共同記憶。

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表示,當年他就讀成大大三時,因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被捕,過程中遭受毒打、刑求,在羈押期間企圖自殺過3次,後被判刑12年,出獄後因沒有身份證,受生活所逼,在台北街頭流浪近3年。他努力將這段過程讓更多人知道,希望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世代能夠知道歷史原委,期待當年被逮捕真相能有一日公開。

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武鎮表示,轉型正義過程常只有被害者,卻從沒有加害者出面承認及道歉。不義遺址場域正是受害者與加害者近距離接觸的地方,透過不義展覽讓受害者被看見。陳武鎮前輩長年投入白色恐怖人權藝術創作,感激年輕藝術家的加入,讓他在人權藝術創作之路上不孤單。

「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巡迴展」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茉莉工坊展期自即日起展至1027日,後續將陸續在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辦理策展人及藝術家導覽及講座,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台北場/2018/11/28-2019/03/31)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