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呂自揚著有《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等暢銷書,近年從事台灣文史工作,已出版《打狗‧阿猴‧林道乾》、《文學情緣土地情》。新著《詩寫台灣》系列,以雅俗共賞的現代四句小詩,廣寫台灣歷史名勝與山川花鳥,配實景攝影,並記相關之歷史故事與自然生態,是融合文學與歷史及自然的深度書寫,很有意義。
原民賣地紅毛番,紅毛建城治台灣;
原民紅毛皆已遠,赤崁城樓憶當年。——赤崁樓
【赤崁樓的故事】
1624年9月,荷蘭入佔福爾摩沙大員。1625年1月,荷蘭以15匹棉布,向新港社原住民購買台江對岸赤崁的土地,建普羅民遮城(Provintila,或譯作普羅文西亞),設商館市街,與熱蘭遮城逐漸成為統治福爾摩沙的行政商務中心。
1644年起,每年春天,荷蘭長官在赤崁普羅民遮城,召開福爾摩沙原住民村社長老會議。大員附近新港、蕭壟、麻豆及以北各社為北區;屏東平原阿猴、大木連、麻里麻崙、搭樓及其他各社為南區,後來增加東區。各區長老遠途走路前來赤崁開會,宣告政令和賞罰,並改選各社一任一年的一至五位長老。會後長老們各拿著荷蘭發給的長老權杖回社。1650年,全島共有315社受荷蘭統治。
1652年,中國人郭懷一率眾反抗荷蘭人。事件平定後,荷蘭在赤崁,建磚造可防禦的第二座歐式城堡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遙相對望。
1694年,清高拱乾重修《台灣府志》記載說:在鄭芝龍的年代,荷蘭船遇颶風,在赤崁登岸,向佔據大員的倭寇借居。倭寇不肯。荷蘭人騙說只要租借一張牛皮大的土地,再多錢也可。倭寇同意後,荷蘭人就把一張牛皮剪成細細的長線,圍了數十丈的土地,然後越佔越大,佔據了整個台灣。日文和中文版的荷蘭《巴達維亞城日記》出版後,才知一張牛皮的故事是訛傳。
漢人稱紅頭髮的荷蘭人叫紅毛仔、紅毛番,故稱赤崁的普羅民遮城為赤崁樓,又叫紅毛樓、番仔樓。
鄭成功1661年4月來台,先攻佔普羅民遮城,然後包圍熱蘭遮城。1662年2月1日,荷蘭長官揆一簽約投降,離開台灣。鄭成功將熱蘭遮城改名安平鎮,將赤崁樓改名東都明京,設承天府於赤崁樓。5個月後,鄭成功去世,其子鄭經即位,改東都為東寧,廢承天府,將赤崁樓改做火藥兵器庫。
清代將府治改在赤崁樓附近的東安坊,乾隆時曾整修赤崁樓,有「赤崁夕照」的勝景。之後,赤崁樓歷經戰亂和地震天災而傾毀。光緒年間,在舊樓地基改建中國式樓閣文昌閣、海神廟,後又整修多次,仍稱為赤崁樓。樓的東北邊,有一堵荷蘭普羅民遮城的磚砌殘牆。
當年,紅毛番荷蘭人向原住民購買赤崁土地,建城建樓,每年召集全島原住民各社長老前來開會,何等熱鬧?四百年歷史滄桑的赤崁,已看不到原住民與紅毛番的身影,只剩中國式的舊樓和荷蘭古城殘牆,令人思古遙憶當年。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