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東京櫻花翩翩,一片雪白,而位於皇居旁的九段坂,諾大的靖國神社境內,擠滿了人潮,只因這裡是東京相當知名的賞櫻勝地,而且境內的一棵櫻花樹,成了東京櫻花開花的指標木。然而人來人往之中,有多少人知道,這座供奉著日本自1867年以來戰死軍人及軍屬的神社,事實上也供奉著三萬名來自台灣的英靈,這些年輕的生命,在當時殖民政府的號召之下,為天皇作戰而捐軀,而今已終戰
72年,他們出生的故鄉台灣,有誰惦記著這些埋骨異鄉的亡魂呢?
創建於1869年(明治2年)的靖國神社,原名為東京招魂社,主要是為了祭祀自1853年以來,因參與歷次戰爭而陣亡的軍人及軍屬。到了1879年,由明治天皇御賜「靖國」二字,而更名為靖國神社,其社名出自於『春秋左氏傳』第六卷魯僖公23年秋,子文與叔伯之間的對話:「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由於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選擇神道作為國教,也因此發展出國家神道,靖國神社成為國家管理下的主要神社之一,也是官方主祀陣亡將士的神社。
日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引起中韓抗議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新憲法規定政教分離,國家神道廢止後,靖國神社也轉由民間自主管理,成立宗教法人。不過由於神社內供奉246萬為日本犧牲的官兵將士,因此歷年來仍有許多政治家以及官員,以私人身份前來參拜。戰後昭和天皇也曾多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直到1978年,靖國神社宮司將厚生省在1966年交給靖國神社的14名遭處死的甲級戰犯名錄,列入靖國神社合祀,從此便引發了極大的爭議,而昭和天皇也不再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今上天皇(明仁)更是不曾到訪。
事實上,許多人都以為奉祀在靖國神社的軍人及軍屬,都有其牌位,但事實上在靖國神社並不存在牌位與骨灰等,而是將戰歿者的姓名及資料,登錄在靖國神社所保存的「靈璽簿」(舊稱祭神簿)上,並將每一位戰死的英靈稱之為「柱」,目前靖國神社供奉著246萬6584柱戰歿者英靈。也因此,最受爭議的七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廣田弘毅),事實上是葬在愛知縣西尾市的殉國七士廟,並非葬在靖國神社。然而,當年將發動大東亞戰爭的甲級戰犯列入靖國神社的靈璽簿,隨即引發日本正反各方的討論,也引起周邊國家的爭議,尤其是中國與韓國。
靖國神社除了主祀的戰歿官兵之外,境內也有許多紀念碑,圖中即為「特攻勇士之像」。圖/陳威臣攝
在過去日中友好以及韓國專制政權時代,其實這些國家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浪,直到2001年開始,由於時任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在8月13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挑起上述兩國過去遭受日本侵略的敏感神經,從此中韓兩國便年年針對靖國神社爭議,抗議反對,甚至於有該國人民前往靖國神社破壞的事件發生。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與日本關係降至冰點的中韓兩國,更是強烈抗議,然而以歷史來看,各國祭拜為國家犧牲生命的將士,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二戰的不愉快記憶,讓這段歷史更顯複雜,也模糊了焦點。未來的僵局,是否能隨著時光而沖淡,對日本人而言,二戰的歷史教訓,是否藉由靖國神社的存在,讓後世的日本人了解戰爭的可怕,也只能等待了。
將近3萬的台灣生命犧牲卻無人聞問
七十二年前,時為日本統治的台灣,有20萬7千名台灣青年受到徵召或是自願從軍,成為日本帝國陸海軍的軍人或是軍屬,而有三萬人戰死。然而政權更替之下,原本替大日本帝國賣命的天皇子民,頓時成了所謂的「炎黃子孫」,還從戰敗國變成戰勝國的人民了。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國民黨敗逃來台灣之後,年年慶祝「七七抗戰」,10月25日過個「台灣光復節」,位於台北大直的台灣護國神社也成了「忠烈祠」,年年執政當局都在此紀念著「英勇的國軍將士」,但二次大戰的3萬台灣英靈卻無人聞問。
目前靖國神社仍奉祀在二戰犧牲的台灣軍人及軍屬,根據「靈璽簿」的記載,共有27864名台籍軍人軍屬等,列入奉祀名單內。1977年(另一說為1982年)由民間團體向靖國神社申請並獲得同意,將寫有台灣人戰歿者的「祭神簿」(現為靈璽簿)名錄迎回台灣,但當時政府不曾聞問,最後由新竹北埔的濟化宮接受了這批好不容易返台的台灣英靈,並且為他們每一位刻一個靈位,奉祀至今。即便如此,台灣的中央政府直到今天,卻仍未正視這些因為歷史遭遇而戰死異鄉的台灣青年。
雖然經過多方奔走,2005年在扁政府時代,當時的文建會與高雄市政府,在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並由高雄市政府設有紀念館,以紀念台籍日軍、台籍國軍以及台籍國軍、與過去因戰爭而受害的人們,但中央政府卻多年來未見任何作為,也因此2008年為台籍老兵四處奔走的許昭榮老先生,以自焚抗議而身亡。逝者無人聞問,在世者也不好過,當年只因蔣介石的一句「以德報怨」,讓為天皇犧牲奉獻的台籍日本兵與遺族,無法領到過去流血流汗所應得的薪俸,直到1987年日本政府才以「弔慰金」的名義,補償給這些台籍日本兵,但因非撫卹金,因此兩者相差58倍之多,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因台日無邦交,完全無法置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終戰72年,蔡英文總統曾在去年(2016年),沖繩和平紀念公園內的台灣之塔落成時,落款該紀念碑,以紀念台籍日本兵的犧牲。11月也曾前往高雄市和平紀念園區,親臨主持紀念台籍老兵紀念典禮。但台灣國內除了高雄市之外,尚未有中央級的紀念碑,實屬遺憾。台灣因歷史因素,所以有著原住民以及新舊住民等各族群,融合出獨特的台灣文化,而各族群也各自有其歷史,因此在過去中央紀念所謂的「八年抗戰」之外,是否也應該要紀念犧牲的台灣英靈,並且設立中央級的紀念碑或是紀念日,讓他們的英靈不再孤單!
系列相關報導: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一】72週年,走出核爆陰影了嗎?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二】日本兵,中國兵,或是傭兵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四】火鳳凰的浴火重生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五】臺灣人所經歷的二次大戰(上)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五】臺灣人所經歷的二次大戰(下)
【終戰紀念日系列之六】和平的第一天 是喜?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