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育兒環境不佳,私立幼兒園收費高,家長付不起」所導致的少子化問題,所以,政府決定「補助就讀私幼的家庭,每人、每年2∼7萬元不等學費」,換言之,政府決定給予私幼幼兒每年2∼7萬元不等的教育券。
問題是,這樣的做法真的有助於解決整體幼教品質問題嗎?幼兒真的能夠透過教育券制度,而獲得均質、優質的幼兒教育嗎?
教育研究顯示,凡是實施教育券制度的國家,都出現雙峰現象惡化的問題。以瑞典為例,瑞典在實施教育券之後,教育品質出現嚴重的不均等;因為,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往往也是消息較靈通的家長,在教育券制度下,他們的孩子開始往某些學校集中,進而形成「貴族學校」,反觀社經地位較低的家長,由於終日為生活忙碌奔波,孩子有學校上就不錯了,根本無暇、無管道瞭解學校的良莠,更遑論花更多的時間與金錢解決孩子的交通問題。
影響學校(包括幼兒園)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除了師資和硬體環境之外,同儕多元性也是重要的因素,因為同儕會形成教育的社會環境。若國家推動幼兒教育普及化的方式,不是廣設公幼,而是發教育券,只會讓教育階級化往幼教延伸,讓雙峰現象更為惡化。
此外,幼教實施教育券的結果,極可能讓幼教悖離教育專業而向教育市場化傾斜。也就是說,為了爭取來自社經地位更高家庭的幼兒,幼兒園可能會將學生家長的喜好置於幼教專業之上,進而導致整體幼教品質變得更差,致使孩子更不喜歡學習,失去競爭力。
這樣的教育是國家、社會和父母想要的嗎?
既然如此,政府該提供給幼兒的,該是什麼樣的教育服務呢?
首先,政府應該知道,思考如何提供幼兒良好的教育環境及專業幼教師資才是治本之道,幼兒教育並不會因為政府大方灑錢而辦得更好;換言之,政府應從提升優質的幼兒教育為優先考量,私幼業者的生存空間,不應置於幼兒教育權益之上。
其次,如果政府因為公幼數量不足,而要提供就讀私幼的幼兒教育券,就要嚴格管理參加此計劃的私幼,包括收費、教師素質、教師工作條件……等。要做到這一點也許有一定難度,但是,為了幫國家幼苗鋪好更優質的學習之路,就必須堅持這一點。芬蘭就是因為堅持這一點,才能做到公私立學校素質齊一,讓芬蘭的教育不僅辦得出色,而且與其他國家相較,雙峰現象輕微得多。
幼兒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成本效益很高的一環。
教育專業聯盟呼籲,政府在推動幼兒教育時,應從思考如何辦理優質的幼兒教育角度出發,一步一腳印地透過縝密的政策制定,建構優質的幼兒園。若僅僅選擇較容易的灑錢、市場導向的方式,除了讓社會、家長和幼兒三輸之外,同時也犧牲了孩子、社會與國家的未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