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人類的永恆悲劇」。對疾病與死亡的抗爭,也是醫界永恆的職責與醫師共同的命運。台灣歷史有其數度遭遇外來殖民的苦痛,也有位居亞熱帶自然的瘴癘疾疫;但痛苦的歷史轉折也給台灣帶來光明與希望,以面對疾病與死亡的抗爭。清末西方傳教士的到來,秉持普愛世人之襟懷與堅韌,帶來「傳道醫療與人道醫療」;日治時期近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療人員重要性的提升,促使「醫學教育與研究」之興起;而日治時期醫師地位之迅速提升與台灣菁英因社會環境之限制集中於習醫,並進而關懷鄉土、為同胞爭取安身立命之機,帶動了「醫師從政與社會運動」之責任心;醫學教育從日治時期跨過戰爭時期並進入現代台灣,已經培育了多元分科的各醫療專業領域的優秀醫療人員,數十年的埋首耕耘,讓我們見識到「醫護行政與公共衛生」的廣度;醫學院校畢業生在專業訓練完成後返鄉執業、熱心公益,使得各城鎮、各鄉里之診所成為社區政社經文之中心,乃至台灣山巔海隅皆有令人感動之「基層醫療與社會公益」推動者,遍植福田;在嚴謹專業的醫療工作之餘,展現文學美術音樂等藝文美學之天賦,甚且致力提升醫學教育體系之醫學人文課程與精神,台灣醫療志業者提升以人為本之「醫學人文與藝術」,形成台灣美麗而可貴的人文采風。
以上述及之台灣醫療人物之六大面向與歷史推衍,即是本書《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的六大篇。可見本書雖以人物簡傳編列,卻能生動活化台灣醫療史之內涵。本書接續了今年二二八前夕出版之《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更擴充了醫牙藥護、公衛行政等領域,也不再限於「繼絕學」,而呈現更豐富多元之台灣醫界典範人物;其中許多是我們有接觸過的前輩,閱讀起來時常有歷歷在目的親切感。同樣的,藉由永興兄的薦介,我們得以窺見:他(她)們以一生一世的堅定信念與感人行止奉獻於台灣。於上一本書的序文中談及:在這些具備深刻醫人志業的典範前輩之中,有一縷連綿不斷的精神力量在撐持砥礪、也在散播與傳承,這就是醫人醫世的台灣醫師DNA。迄今,永興兄仍舊是那位尋找「台灣醫師DNA」的人,我相信他已經找到,並在這兩本書中呈現給我們;他已然傳承,他持續散播。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週年。在那個民族自覺的年代,企圖建立台灣本土文化的主體性;而醫師們的參與和領導,更有力形塑台灣醫者痌瘝在抱、民胞物與的形象。在這兩本書中,我們看到許多醫界典範,致力醫療志業之餘,不斷傳承此濟世精神。在本《續集》中,更有多位享譽國際的醫療專業者。 顯示歷經一百五十年的發展後,台灣現代醫學與醫療科技已邁入世界前端,甚至有許多醫療人員在全球醫藥衛生貧困地區從事醫療志工服務、提供社區衛生保健教育及正規醫療衛生教育,一如百年前的西方傳教士在台灣的奉獻工作,代表台灣回饋貢獻於世界。
這本續集的出版,因為擴及當代的許多位對台灣醫療發展具有長足影響與貢獻之醫界人士,並明確的蘊含「優質的選擇性」,必將形成一種選擇的標竿,開玩笑而言,從此永興兄會不斷遇到前後輩醫界朋友問說:「怎麼沒把我寫入呢?」「什麼時候會寫到我呢?」,永興兄勢必要先想好適宜的答案。其實更重要的是:本書所蘊含之「優質的選擇性」,也會對後輩醫師形成一種「多元性的優質醫界楷模」學習內涵,每位醫療人員都可以在其中選擇適合自己投入發展的楷模,並進而提升台灣醫界優質文化。所以,《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與《續集》將成為各醫學院醫學人文課程教科書書目,且為醫學院系入學口試之參考書目。我們期待在簡明扼要並感人至深的傳記人生中,將「醫人醫世的台灣醫師DNA」深植於醫界年輕學子的心靈。
於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台灣從2020年初至2021年4月度過令世人稱羨的安然防疫的時日;但2021年5月中旬,本土疫情驟起,社區感染蔓延,全台瀰漫恐慌。為了封城與疫苗問題、確診與死亡率之攀高,媒體鎮日報導、政界爭執不休、醫療資源緊繃、人民惶惴不安。處於對抗疾疫前線的醫界各思專長以應對,個人亦急切的想以遠距醫療照護以協助,心境大抵是擔憂聚焦疫情、波瀾湧現的。然而在這段加強三級警戒之下、疫情政治的喧囂之中,永興兄卻是潛心埋首、振筆疾書,著眼於台灣醫療史的縱觀傳承與橫面肌理,接連刊載台灣醫界傑出人物傳於民報專欄,提早出版《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的續集;他總是觀照了更大格局與更深遠的意涵,為紛亂的台灣社會提一盞燈。
至7月下旬台灣疫情趨緩之餘,國人開始關注在東京舉辦的第三十二屆奧運。全台民眾歡慶台灣選手破紀錄的優異表現,也激昂地體驗許多國家對台灣的認同,自然感受到台灣民族主義的再度興起。我不禁想起三年前,永興兄和紀政、張燦鍙等幾位有志之士發起的「東奧正名運動」,當時風起雲湧,最後雖因錯綜複雜的畫地自限與無理反對、導致功敗垂成。今日議題再起,應當反省三年前何以躑躅不前而錯失良機,亦應欽佩永興兄先天下憂的真知灼見與醫生醫世的愛台情懷。
在此,我想改寫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名言──著名的「橫渠四句」,用以作為永興兄堅持理想努力不懈、懷抱使命永不退縮的寫照:「為醫界立心,為醫者立命,為台灣繼醫學,為萬世開太平」。
※本文轉載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