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台灣從南到北的老街,都是大同小異的小吃攤,賣的紀念品也都差不多,被外界批評老街已經連鎖超商化了,20年前為了家庭,從台北回到雲林西螺的何美慧,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帶著故鄉的西螺老街,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不過振興老街、活化社區,談何容易。
何美慧回想,國小畢業就離開自小長大的西螺東市場,到外地念書,就這樣一路在外縣市念到大學畢業,後來也在台北創業,決定搬回西螺時,發現原本的左鄰右舍都搬走了,街上只剩老人家,感覺很是悲涼。
搬回西螺後,她和一些關心地方的在地人士,共同成立螺陽文教基金會,思考可以做些什麼。2001年,基金會發起「搶救西螺大橋」運動,在橋上展出雕刻大師楊英風、朱銘等人的作品,基金會以藝術為訴求,不只喚醒社區人士對歷史文物的重視,也成功讓西螺大橋免於被拆除的命運,外界更是看到了螺陽基金會獨具一格的社造能量。
基金會馬不停蹄展開救老街運動,第一步就是要將有百年歷史、毀壞嚴重的老街屋舍整修活化,不過何美慧說「救老厝,只是冷的硬體而已,要做的是恢復兒時老街的繁華景象,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鄉的左鄰右舍,對地方產生自信心。」她期望,未來孩子不用像她小時候,被父母鼓勵離鄉背井去外地求學就業。
幫老屋寫活化計畫,申請政府經費補助,基金會帶頭進行老屋新力,這些年下來,公部門出資共維修44間老厝;更特別的是,基金會目前也號召了22間老街屋主,讓有意願的店家進駐認養,以修繕經費抵租金。
何美慧感恩地說「老街上的螺情滷味,認養了有120年的老厝,共花了五百多萬整修老厝,但只拿到六年的使用同意書而已,等於一個月是六萬八千塊,租別人的房子」。老街上的店家,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就是要讓沈寂的老街再活絡起來。
何美慧走在西螺老街上與店家話家常。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螺陽文教基金會也將藝術文化的種子,紮實的種在地方,舉辦各種工作坊,藝術家們的作品,遍佈在街坊巷弄間,整個西螺鎮上充滿藝文氣息,何美慧說,「營造這樣的環境,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吸引觀光客,而是讓自己人在這邊生活的開心快樂,能覺得當一個西螺人很驕傲,也敞開雙臂歡迎大家來咱西螺家裡作客」。
台灣近幾年要發展文創的口號喊的震天價響,何美慧在20多年就開始嘗試,讓地方傳統工藝賦予新生命,將文創與地方結合,培訓在地和國際導覽志工,更讓西螺能見度大大提升。使得西螺除了保有傳統的醬油、米,還有竹編工藝等各種創意商品,讓遊客愛不釋手。
在接受公視《頂真人物》專訪時,何美慧提到「老街鄰居的歐巴桑、歐吉桑,他們的另一半過世後,往往會被兒孫接到都市一起生活,要再重新適應新環境,實在可憐。」她擔心自己將來可能有相同處境,所以她要為自己和地方父老打造一個可以安居的地方。
何美慧很有信心表示「西螺真的是一個豐饒之地,過去曾經繁榮,現在仍有相當高的文化底蘊,沒有道理大家不能在這裡過日子,所以自己的故鄉,自己要努力」。她也歡迎大家,「到西螺走一趟,不要走馬看花,而是參與式的旅遊,讓西螺人用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日常生活,來款待外地遊客」。
公視台語人物深度專訪節目《頂真人物》
本集人物:復興西螺老街的推手 何美慧
播出時間:2019年1月6日(週日)下午5:30
影音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