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博仁醫院有一位小兒科醫生阿公黃伯驥,他高齡89歲還是依舊照常看診,因為喜歡小孩,所以一直沒有退休,當醫生超過一甲子,黃伯驥拍照也超過半世紀,他是醫生、也是業餘攝影家。
成為一名醫生,是實現父母的期望,預期中的安排,但是成為一名攝影家,完全是人生意料之外。
黃伯驥1931年出生在屏東東港,他的曾祖父是日治時代東港區的區長,祖父是詩人,從小他的父親就要他考醫學院當醫生。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黃伯驥先在台大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後來才在台北松山自己開「黃小兒科診所」,1964年偶然的機會,託朋友從日本買回來一台相機,從此和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黃伯驥先在台大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後來才在台北松山自己開「黃小兒科診所」。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開小兒科診所的日子,黃伯驥經常利用早上5點到7點和中午12點到下午2點的時間,徒步或騎著腳踏車外出拍照,在1965年到1970年間,透過相機鏡頭捕捉到當時台灣質樸又充滿朝氣的珍貴畫面,寫實又充滿台灣味。
在70年代影會時期,黃伯驥不只捕捉到許多珍貴的畫面,也積極參加各類攝影比賽,黃伯驥坦言「會迷上攝影,跟一直得獎有很大的關係。」在各種攝影比賽中屢獲肯定,開始買書來研究自學,踏進藝術攝影的殿堂,日思夜想如何拍出好作品,越得獎越有興趣,越拍越著迷。接受公視《頂真人物》專訪,黃伯驥說,經過時間積累,他也慢慢學會分辨照片的好壞,領略出藝術的「理氣」。
最近黃伯驥正在舉辦「光影50載攝影回顧展」。走進攝影展,宛如走進時光隧道,看到60、70年代的台灣。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無法想像,當時的台灣長什麼樣子,這些影像黃伯驥都透過相機,保存下來了,為台灣社會的變化和變遷,留下記錄。現在來看這些照片,黃伯驥自己也有很深的感受。
台語有句話說「愛拚才會贏」,黃伯驥說,在那個年代台灣人,人人都在拚,拚三餐、拚科技、拚學歷、拚學術、大家都很努力,因而成就了現在的台灣。看著過去拍下的這些照片,黃伯驥心疼台灣人吃了很多苦,卻也為台灣今天的進步,感到驕傲。
「孤單,才拍得出好品。」說到攝影,黃伯驥也拍出心得,因為孤單才能好好思考,他喜歡自己一個人去拍照,該衝就衝、該等就等,時間自己控制。
黃伯驥喜歡自己一個人去拍照,該衝就衝、該等就等,時間自己控制。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什麼是好照片?黃伯驥說,這麼長的時間拍下來,他領悟到,凡是能表現出「真善美」、具備這三個條件的照片,差不多都是好的照片。
如何捕捉好照片?黃伯驥最想分享的就是,爭取快門機會的重要性,他說「有些機會一眨眼就不見,眼前天賜給你的機會,就要趕緊抓住按下快門,機會稍縱即逝,拍照如此,人生亦然!」。
公視台語訪談節目《頂真人物》
播出時間:2019年4月28日(日)下午5:30
訪問人物:紀錄光陰的醫師 黃伯驥
影音預告
光陰‧劇場 黃伯驥光影五十載攝影回顧展
展期:即日起~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