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好辛苦,想成為有錢人,有沒有方法可以複製?
「有錢人」是指淨資產至少百萬美元的富翁(millionaire),「億萬富豪」是指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billionaire),而「鉅富」更是少數。日前英國《衛報》報導,美國最有錢的3名「鉅富」:微軟創辦人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和股神巴菲特,擁有資產總額達2,485億美元(約台幣7.5兆元),這3人的財富相當於美國經濟底層一半民眾所得。
要成為「億萬富豪」除需要運氣和努力外,還要有諸多條件配合才行。但成為「有錢人」,則親民多了,依據某些「發達軌跡」照著做就行了。以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的角度觀察,從「一般人」進階到「有錢人」的奮鬥階段,發達路徑是有跡可循的。當成為有錢人後,生活也會慢慢起變化。
要如何變成有錢人
說起來一點不戲劇化也很無聊,要成為有錢人,主要的財富來源還是工作收入。本業的收入夠高,才會有機會晉身成為有錢人。工作收入可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主動收入是勞務所得,一般白領、藍領的薪資所得;被動收入如企業主,有許多打工仔的貢獻和幫忙。當然,企業要經營成功,老闆才能享受被動收入。否則企業主一天到晚跑3點半,生活品質比打工仔還不如,若不幸破產了,更是生不如死。
統計資料顯示:「收入越高,薪資占比越低,投資占比越高」,投資收入也是被動收入的一種。在進階成為有錢人的過程中,會持續投資來擴增財富,或許要追逐10%或以上的高報酬率,所以承擔的風險也高。當有億萬富豪身價時,就會重視風險,將風險考量擺在第一位。因為財富等級不同,只要儲蓄險或部分保守型ETF的投資組合,達到3%,或許就可以滿足億萬富豪的需求。
一般人只想用投資的手法變有錢人,無可厚非,但成功機率微乎其微。如果把重心放在投資收益而非工作收入,這樣是「本末倒置」,除非夠有錢且投資績效良好。主因是在投資這條路上既不夠用功、用錯方法,又拜錯seafood,導致績效其爛無比。
複製有錢人的財富藍圖
蓋房子的時候必須先有藍圖、有計畫,然後才能破土動工。台北101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才有可能。但是現在,只要有錢有地,法規允許,到處都可以出現超高摩天大廈。
就像蓋房子要先畫設計圖,一般人在開始累積財富時,會透過學習模仿有錢人,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藍圖。這個藍圖可簡單分為3層:
第1層:財務安全,首重風險管理
即使是有錢人,大概也經不起大風險的降臨,這時要有完整的人身保險和產物保險防護網,來保全資產。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殘扶險、年金險、住宅火災及地震險、汽車險(強制險、第3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等,是基本配備。隨著人生階段和財力而調整,「保好保滿」是必要的。
舉一個水桶為例,目標是要將水注滿。水桶是存量(100萬美元),水管是流量(薪水或被動收入)。流量越大越好,可以越早注滿水桶。假設水桶有破洞(遇到風險)或水管有破洞(如亂花錢),如果流量夠大夠快,還可以彌補漏水達到滿水位的目標。反之,就必須抓漏(買保險和記帳),否則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第2層:財務獨立
子女教育金、購屋購車、退休規劃等等,都要存下大錢,這個階段很辛苦。如果要提早財富自由,更是要投資。投資有風險,賺錢很辛苦,但投資賠錢卻不難,可透過系統性學習和實際操作,中長期可以享受投資獲利的好結果。
第3層:財富自由
如果開始執行「稅務規劃和財富傳承」,恭喜你,至少是有錢人等級。了解相關法規和實務做法,避免因「不懂或一知半解」而將一輩子辛苦所得,大部分貢獻給國庫。
有錢人過的生活
有錢人或許會離開朝9晚5的職場環境,反而專注自己的「事業」。表象或許不容易辨識,但「穿短褲、藍白拖、開國產車」的人,可能都比「穿西裝、打領帶、開賓士」的人,更有錢。因為有錢人不需要外在這些物質來襯托來炫富,生活變得很簡單也很真實。
閱讀是最基本的事,據統計指出:「有錢人閱讀財經訊息的時間,是一般人的7倍以上」。他們也會去聽講座或進修:房地產趨勢、理財說明會、稅務講座、投資趨勢、信託節稅等等也不會錯過。關心的話題大概就是:美元匯率、樂活養生、品味人生、旅遊休閒、居家風水、時下新聞等等。喜歡聊天的有錢人,分享自身經驗容易親近互動。而不喜歡聊天的有錢人,也希望別人能主動獻上關懷。
有錢人的朋友圈
有錢人周邊會有許多學者專家、CFP、會計師、律師、醫師,還有更多的有錢人圍繞。學者專家含大學教授、保險業務員、地政士、銀行理專、證券期貨分析人員等,平時即可從這些人士獲取相當多的訊息。有時,免費的反而最貴,因為某些人真的不夠專業。
有錢人如果要執行一項大型或複雜的財務計畫,而無法判斷正確性或真偽時,就必須交由更專業的人員如:CFP、會計師、律師來幫他們把關。CFP可先做整體評估避免被騙、會計師可避免逃漏稅被罰、律師則是降低牢獄之災的風險。醫師除看病外,還要「喬病房」。大醫院的病房真的一床難求,當親人需要住院時,如果有夠力的醫師朋友幫忙,就很好。
當你的財富增加時,自會有許多人想要靠攏。有些人會有目的性的接近有錢人,當然有錢人也不是笨蛋。他們挑選「朋友」的面向:能匹配身分地位的、磁場和行事風格接近的、能委以重任的,和能關心鼓勵的。要與有錢人建立關係,需要「互動、利益和信賴」。
但是有時也會有特別狀況,例如「團購力量大」,有錢人會揪團買股票基金、房地產、汽車等。之前TRF大賣,讓醫師娘和中小企業主賺翻了,但之後卻下場悽慘。有錢人常會「好康逗相報」,「有福同享」但「有難不想同擔」。
洗自己的財富基因
出生在富貴家庭成為「富二代或繼承大筆遺產」或「中樂透」,都可以成為有錢人,但這些因素都非操之在我。如果沒有參與累積財富的過程,這種「不意之財」可以持續擁有多久?這就是問題。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觀察人性後納入理論,認為「這些人」,很容易將財產敗光,因為非自己辛苦所得。
沒有天生的財富血統,沒關係,自己的基因自己洗。有錢人的運氣都不錯,但好運氣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而加以掌握。「天助自助者」,先觀察有錢人的習性,跟著做,把自己打造成有錢人,是確實可行的。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