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意論壇】教師證已成為雙語國家的阻力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意論壇】教師證已成為雙語國家的阻力

  2020-09-14 15:35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其實,台灣已不缺雙語教學人才,惟因這些人沒有「教師證」,無緣成為中小學教師。若能調變「教師證」門檻的位階,當能讓現成的雙語好手派上用場,也可大幅減少對外師的依賴。支持青年發揮所長,是友善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示意圖/Pixabay,民報合成
其實,台灣已不缺雙語教學人才,惟因這些人沒有「教師證」,無緣成為中小學教師。若能調變「教師證」門檻的位階,當能讓現成的雙語好手派上用場,也可大幅減少對外師的依賴。支持青年發揮所長,是友善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示意圖/Pixabay,民報合成

教育部表示,明年的雙語教育預算將從2億元提升到20餘億元,外師人數將從目前的81名提升到300名。可是,聘用的外師的適用性卻常引起各界熱議,此外,識者更憂心咱們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恐失去了教育與文化的主體性。其實,台灣已不缺雙語教學人才,惟因這些人沒有「教師證」,無緣成為中小學教師。因此,教師證已成為雙語教學、雙語國家的阻力。為落實雙語國家,得重新思考教師證的定位。

依目前教師甄試的作法,中小學雙語教師應具備:(一)教育知識、(二)學科知識、(三)英語能力等三大知能。學科知識、英語能力作為雙語教師的基本能力,應無疑義。惟教育知識,多年以來,皆以「教師證」為唯一的認定標準,倘未擁有教師證,根本連報名教師甄試的機會都沒有。然而,未取得教師證,就沒有教育知識嗎?

實際上,台灣很多的大學,並未開設師資培育學程,所以,不少學生自大學起,畢業後出國留學,都是專注於學科的鑽研,沒有機會修習教育學程,但是,在國外求學期間,因領取教學助理(TA)獎學金,即有英語或相關學科的教學經驗。此外,也修了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等課程,非常有助於「非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學。然而,根據現行各縣市中小學教師聘用辦法,各個學校招考代理教師時,只能等待第一、二招,無人報考或無人錄取時,才可在第三招的時候報考,徒令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人,望穿秋水,也充滿不確定性。如此繁複程序的關鍵,即在於各級行政體系仍緊抱「修畢教育課程、擁有教師證是教師的基本條件」的思維。更由於本國籍師資聘用受到限制,造成外師大行其道。猶記得蔡總統曾指示教育部要修改相關法令,以利台師徵用,可惜,僅圍繞於枝節的縫縫補補,也沒有任何進展。

教師證不利引進雙語教學人才

另外,實施有年的師資培育法,並未能適用於今日雙語教學的師資需求。為了雙語教學能儘快全面推動,亟須在現有的教師聘用辦法之外,另行開闢可行的途徑,讓已擁有全英語教學的現成人力,能憑藉其實力,通過試教與口試等程序,聘為「代理教師」,參與雙語教學行列。

然而,這樣慣常的應變,不僅遲遲沒有作為,更有如清末民初,對於金髮、白皮膚、藍眼睛外國人的迷信與崇洋心理,以為英語的母語者,即能擔任雙語教學。此外,將「教育學分、教師證」當作教師甄試的首要門檻,都是讓台灣雙語人才苦無機會,被拒於門外的主因。建議今後雙語教師甄試,能依據雙語教師的職能訂定配分比例,例如:學科知識(50%)、英語能力(25%)、教育知識(25%);關於教育知識的評分,則應以「積分制」取代「門檻」的作法,擁有「教師證」者,得25分;僅修畢教育學程者,得15分;無教師證也未修畢教育學程者,可根據其學歷、大學教師證、教學年資、教學相關著作或論文等,斟酌給分。因此,若能調變「教師證」門檻的位階,當能讓現成的雙語好手派上用場,也可大幅減少對外師的依賴。支持青年發揮所長,是友善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