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愛沙尼亞獨立100週年:國旗是凝聚國家認同的象徵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愛沙尼亞獨立100週年:國旗是凝聚國家認同的象徵

 2018-02-26 21:00
1918年宣佈獨立時的愛沙尼亞3色國旗。圖片取自/愛沙尼亞國家旅遊官網(visitestonia.com)
1918年宣佈獨立時的愛沙尼亞3色國旗。圖片取自/愛沙尼亞國家旅遊官網(visitestonia.com)

2018年2月24日,是接臨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Estonia)的獨立100週年紀念日。這個國家從1918年宣佈獨立,到真正實現獨立的1989年,總共歷經長達71年艱辛奮鬥旅程。其勇於奮戰精神,讓當年的俄羅斯帝國統治者,都不得不承認其傲然獨立地位;目前愛沙尼亞,走出一條自由民主道路,並與美國維持親善關係。

拜訪愛沙尼亞》官網2月23日報導指出,每個日出早晨,位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赫爾曼城堡山的高塔(Tall Hermann tower)都會升起一面藍(天空)、黑(土地)、白(雪國)的3色旗幟,同時每天也會在升旗時發出響亮幽揚的國歌曲音。

愛沙尼亞國旗,誕生於19世紀末國家認同運動的覺醒;隨後成為自主,與人民一致追求國家自由的象徵。1918年這面國旗,首度被剛剛脫離俄羅斯帝國的愛沙尼亞臨時政府採用;並持續飄揚於20世紀兩次大戰期間,直到1940年。

1940年之後的蘇聯佔領期間,愛沙尼亞的3色國旗遭禁止;到了1988年卻又重新成為「歌唱革命」(Singing Revolution)運動期間,愛沙尼亞國家認同,尋求解放的象徵;隔年1989年2月24日,紅黑白3色旗,重新豎立於首都赫爾曼城堡山的高塔;換言之,愛沙尼亞重新獲得獨立,不過,該國並沒有向國際社會「宣佈」(declare)獨立,而以「恢復」(restore)獨立稱之。

愛沙尼亞文化,始終與自然元素交織為一體,所以該國國旗如實反映出該國的風景土地樣貌;「藍色」意味著明亮天空、波羅的海(Baltic Sea),以及境內淡水湖泊的天然原色。「黑色」代表,肥沃土壤、黝黑濃密的黑森林。「白色」意涵冬季雪國,以及夏日期間的永晝白夜(white nights)景象。藍白雙色,也體現出愛沙尼亞民眾,透過忠誠與啟蒙精神,勇於勝出黑暗與帝國幽靈的魔掌。

愛沙尼亞獨立紀念日晚會現場。圖片取自/ visitestonia.com/ Marek Kusmin Flickr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