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杜正勝演講明寧靖王艱辛人生與《寧靖王墓詩》的奇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杜正勝演講明寧靖王艱辛人生與《寧靖王墓詩》的奇緣

2021-12-07 17:52
杜正勝演講〈最後皇族的艱辛人生——南明寧靖王的處境與心境〉現場。圖/黃宗義攝影,作者提供
杜正勝演講〈最後皇族的艱辛人生——南明寧靖王的處境與心境〉現場。圖/黃宗義攝影,作者提供

千古艱難惟一死
一片丹心照鯤身
   
用一條絲帶
換一座青墳
不是懦弱逃避
而是面對強權惡霸
要寧為玉碎  永不降服的叮嚀
給  鯨的子孫
——〈題明寧靖王墓〉

2021年12月1日,看到台南大學文學院院長邱敏捷教授,臉書貼出台南大學「大師講堂」的演講海報:

「2021年12月2日10-12點,杜正勝院士演講〈最後皇族的艱辛人生——南明寧靖王的處境與心境〉」。

我立即留言「請分享」海報在我的臉書說:

「杜正勝院士是高雄永安人,小時候住在竹滬,家門前就是寧靖王廟,由他來談寧靖王的艱辛一生和處境心境,不只必定精彩,應該也不會有第二人。」

可惜我無法前往台南聽演講。竹滬在高雄路竹鄉,鄰近永安。

12月3日中午,邱敏捷教授回應我的「請分享」,說:「杜部長以此圖和詩作ending。」並貼出一張杜正勝演講引用的圖片。


邱敏捷與黃宗義教授臉書貼出杜正勝演講圖片與留言截圖。圖/作者提供

那圖片是施並錫的〈明寧靖王墓〉油畫,畫下是我寫的〈題明寧靖王墓〉詩。傍晚時,去聽演講的南大黃宗義教授,也貼出〈聽杜正勝院士談南明寧靖王朱術桂〉的演講實況攝影多張。我也立即「請分享」演講相片。

台南文史工工作者歐財榮看到了,回應說:「呂自揚:杜部長演講中,有提到您喔!稱讚有加,與有榮焉!」

黃宗義接著回應說:「他說,這是我的同學呂自揚寫的。」並貼出那張明寧靖王墓的詩圖相片。


台南大學「大師講堂」杜正勝演講海報。圖/作者提供

杜正勝用來當做演講ending的那張圖和詩,是2004年,高雄縣文化局畫家局長施並錫,畫了一系列高雄縣古蹟的油畫,邀請高雄縣作家為各古蹟題詩,出版為《發現古蹟之美》。我寫的是這首〈題明寧靖王墓〉詩。

台灣島形狀像番薯,也像大鯨魚。古時大員外海有很多鯨豚叫海翁,又叫鯤。台灣人常若自稱番薯仔囝、鯨之子。所以我詩最後一句就寫「鯨的子孫」。第一句「千古艱難惟一死」是引用清代詩人的句子。

記得《發現古蹟之美》出版後,學校在寧靖王墓附近的東方技術學院的李福登董事長,曾在電話中說我這首寫寧靖王詩,寫的很好。


施並錫〈明寧靖王墓〉油畫與呂自揚〈題明寧靖王墓〉詩圖原文。圖/取自《發現古蹟之美》,作者提供

明寧靖王朱術桂,是明末最後的皇孫,1664年隨鄭軍來台後,受鄭氏禮遇。領地的王田在今路竹湖內,相傳有百多甲。

1683年施琅率領清軍攻佔澎湖,朱術桂知大勢已去,決定以身殉國,作〈絕命詞〉:「艱辛避海外,總為幾根髮,今日事已畢,祖宗應容納。」然後以布帶懸樑自絕。

寧靖王死後與元配合葬於竹滬,為防其墓遭清軍破壞,不封不樹,沒有墓碑和標示。相傳共做相同王墓100座,只有一座真的。

現在的寧靖王墓是1977年修建,1988年指定為三級古蹟,在竹滬附近的湖內鄉。其妾先自縊,有五妃墓在台南市。


現在的竹滬寧靖王廟華山殿,以前是小廟。圖/林景超攝影,作者提供

朱術桂死前「分其田賞佃人,捨其府舍為佛寺」,把田送給招墾的佃農。佃民感念寧靖王賞田之恩,在竹滬庄內建寧靖王廟,廟名叫華山殿。以前只是小廟,今已重建成華麗的大廟。廟內寫著「明寧靖王史蹟紀念館」,這是民間奉祀的寧靖王廟,有寧靖王的史蹟圖文,很少外地人知道。


華山殿內,寫著明寧靖王史蹟紀念館。圖/林景超攝影,作者提供

說來很巧,12月2日早上8點多,我打開臉書看到杜正勝要在台南大學談寧靖王的演講海報。忽然想起,我以前不是有寫一首寧靖王詩嗎?就隨手找來把《發現古蹟之美》的〈明寧靖王墓〉詩圖,用手機拍照傳給杜正勝。

杜正勝在9點時回信說:「你這首詩歌我今天會介紹,很合適我的演講」。

真巧,十多年前無意中寫的這首寧靖王詩,剛剛好在一小時前,臨時趕上杜正勝早上10點開始的寧靖王艱辛人生的演講,並拿來當作演講的ending。

我詩寫台灣,歷時16年,上山下海,有很多巧緣奇遇的文學情緣。真是高興這首多年前寫的詩,能得到學術要求嚴格的杜正勝院士的雅賞,正巧拿來演講中與台南大學師生分享。

這是我詩寫台灣最新的一個奇巧的文學情緣。而且,台南大學前身的台南師範,正是我和杜正勝同班同學的母校啊。


〈庄腳囝仔院士〉剪報. 作者路竹後鄉人食無魚(黃忠霖),記寫對杜正勝讀岡山初中路竹分校時的印象。杜正勝初中畢業是全校前幾名,保送南師未參筆試。1999.2.2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圖/作者提供

再說,傑出的歷史著作,都是來自作者具有「同情之了解」的歷史情懷。

杜正勝已把〈最後皇族的艱辛人生——南明寧靖王的處境與心境〉,寫成一篇五、六萬字的論文,只要改編排成書出版,就是一本精彩傑出的歷史著作。

杜正勝說:

「古今論人觀世固有不同,但亦有共通的管道,透視寧靖王朱術桂的處境,忖度他的心境,讓我見證古今的通連。

寧靖王廟前埕是我童幼時期遊玩的場所,年長之後讀史懷世,對其人生與時代益發有所體會,重建他的處境,想像他的心境,不期然地寫出這篇文字。在這位鄉賢和臺灣史人物身上,仍有一些歷史遺產(legacy)可待發掘。」

杜正勝小時候,就住在寧靖王的王田地竹滬,家門前就是寧靖王廟華山殿,常在廟埕遊玩,與寧靖王就有深濃的感情。

家境貧寒的杜正勝從小就勤奮好學,刻苦立志當學者,於1993年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級的歷史學家,後來用心台灣史,也是台灣史大家。

院士級的的史學家後杜正勝,把寧靖王當作鄉賢的鄉土情緣和深濃的「同情之了解」的歷史情懷,來研究書寫朱術桂寧靖王艱辛的人生,和所處台灣最早期明鄭台灣開基時代的歷史,可說是台灣歷史書寫上的一大奇緣。

同時,杜正勝遍讀參考梁啟超等歷代詩人,所寫關於寧靖王的詩作來體會、想像,探索寧靖王的處境、心境的深入與功力,可說是不會有第二人。


貧寒子弟杜正勝任教育部長,永安人,回鄉祭祖新聞剪報。2004.6.23台灣新聞報。圖/作者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