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英語成為台灣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幾乎成了確定方向。行政院長賴清德8月27日表示,從2019年起,台灣將致力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提昇台灣國際化競爭力。
《台灣英文新聞》(Taiwan News)8月27日報導指出,先前,台灣中央研究院一些院士與台灣學界,曾向總統蔡英文提出建言,希望早日讓台灣成為中英並重的雙語國家,藉以提昇台灣的國際化視野,與國際溝通能力。如今行政院接納學界的建議方案,將從明年起,正式推動雙語教育。預計將從幼稚園階段,開始推動中英雙語,讓英語的障礙藩籬早日打破。教育部並已在2017年10月間,正式成立「英語推動委員會」,規劃雙語教育,籌備推動事宜。
蔡英文政權有意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政策,得到廣泛迴響。例如,本土社團,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蕭曉玲接受《自由亞洲電台》(RFA)訪問時認為,新加坡將英語訂為官方語言,促成該國成為東南亞經貿中心,同樣是小國的台灣應該效法,而且英語與華語並重,能跟中國有所區隔。
蕭曉玲指出,當人們到國外旅遊,要是滿口華語或是京片子,人家就會把你誤以為跟中國一樣;常常都會被說成什麼「中國台灣」。可是,如果我們到國外,或跟外國人講話,都是用英文講,一看你東方臉孔,人家就會認為說你(可能)是台灣人喔,或你是新加坡人喔!自然而然,能跟中國人區分開來(不會刻板印象認為你是中國人。)
民進黨立法委員吳思瑤提到,賴清德院長2017年10月間回應她的質詢時,就承諾將責成教育部設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她說,提升國力並不會打壓本土語言,一則對內強化文化認同跟本土語言推展,一則對外提升國家跟世界連結的競爭力,兩者並不矛盾。
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在地方縣市層面,也浮現實質果效。《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台南市政府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副主任田玲瑚。她表示,雙語實施三年來,提升了市民英語能力,並營造英語友善環境,協助中小企業建設雙語化官網,也聘請外籍師資,大專生為學生,以及各行業授課。
田玲瑚提到,比如像公車司機只要學會50句就可以,即工作環境需要用到的50句,計程車司機也一樣。我們也輔導市內約500個店家,提供商品的雙語功能表列,150個店家擁有(簡單)英語溝通能力;其中還包含像古跡、藥局、寺廟、醫院等都是市府營造雙語環境的輔導範圍,目前共有十個業別。她說,台南市已經有一套SOP(標準作業流程),可以提供參考。田玲瑚也說,台南實施雙語後,九成家長都支持,並認為子女英語能力進步,也有企業表示有外國公司,主動跟他們聯繫。
「中英雙語」教育,有助提昇台灣的國際觀,跟國際接軌能力。不過,來自香港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認為,從大學學府提昇國際化的角度而言,台灣做不起來,原因之一是台灣學生的英文程度普遍不佳,根本收不到外籍生,除了博士班例外。其次、他認為並非說雙語,就要將所有學校變成雙語學校;而是指官方很多文件要雙語。例如台灣連聘個外籍老師都有困難,就是很多公文都是中文書寫,一些不懂中文的外籍教師,怎麼會來?
在台灣內部,反對雙語教育者也為數不少,例如清華大學名譽教授李家同,就在個人臉書提出質疑認為,台灣從來不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要變成雙語國家?這將浪費國家多少資源(例如法官的判決書就要有中、英文版本);他強調重視英文教育才是根本辦法;否則推動「雙語國家」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