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藥危機/買中藥材不要「選美」 太豔恐是硫磺燻蒸、太大有效成份反較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藥危機/買中藥材不要「選美」 太豔恐是硫磺燻蒸、太大有效成份反較少

中藥材多都來自中國,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不符標準情況嚴重,衛福部加強邊境查驗,繼二氧化硫後,也將訂農藥殘存標準把關

 2016-11-17 10:23
安全中藥藥材有幾個特徵,一定有完整外包,完整標示產地、內容物、有效期限等,並註明農藥和重金屬符合標準。圖/楊惠君攝
安全中藥藥材有幾個特徵,一定有完整外包,完整標示產地、內容物、有效期限等,並註明農藥和重金屬符合標準。圖/楊惠君攝

秋冬季節是食補旺季,近年來有機農產品蔚為風潮,「綠色餐桌」的概念興起,連帶食補常用的中藥材是否安全也受到重視。除依賴政府和中藥商把關,消費者還要注意什麼?

下月起 共21項中藥材實施邊境檢驗

衛福部自2012年8月開始實施中藥材邊境查驗制度,第一波將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及杜仲等10項進口量大中藥材,列屬應實施進口檢驗項目。進口商應檢附檢驗合格證明文件報關,經查驗合格後方可輸入;查驗不合格者,在海關予以退運或銷毀。

2015年衛福部擴大指定中藥材邊境查驗品項,增加肉桂(含桂枝)、柴胡、黃芩、半夏、牛膝及大黃等6項。今年已預告,將自下(12)月12日起新增人參、西洋參、黃連、防風及陳皮等5項中藥材納入執行邊境檢驗。

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陳聘琪表示,由於區管中心人力有限,邊境查驗無法做到每批抽驗,主要希望業者自律、做好自主管理,而這幾年抽驗結果也顯示,多數業者均相當配合,僅2次有抽驗不符的情況。

除邊境檢驗,陳聘琪表示,另有18項藥食同源中藥材,包括蓮子、百合、山藥、菊花等,2010年已回歸食品查驗辦法,加上上述邊境抽驗的品項,市場涵蓋率達6成。其它不足的部分藉由「產品後市場品質監測計畫」,委由衛生局到各地零售業者隨機抽驗,讓業者不要有僥倖心態。

今年開始陸續訂定中藥材管理通則 保障更全面

衛福部也於今年8月訂出中藥材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除了龍眼肉、烏梅、枸杞、山楂等25項中藥材限量400ppm(百萬分之一)以下,其餘中藥材皆不得超過150ppm。

同時訂出中藥材黃麴毒素限量標準,胡椒、麴類、橘皮、黃耆、紅耆等37項中藥材的總黃麴毒素須在10ppb(十億分之一)以下、黃麴毒素B1則在5ppb以下。重金屬管理部分,依各項藥材屬性不同,訂出砷、鉛、鎘、汞等分項管理,以及總量限制。

陳聘琪表示,早期中藥材管理是一項項訂,有的只訂農藥殘留標準、有的只訂黃麴毒素、有的是總重金屬含量限制,這是因為中藥除植物之外、也有動物與礦物,複雜度高。如今二氧化硫、黃麴毒素和重金屬限制通則已實施,下一步要針對農藥殘留訂出通則。


安全中藥材,外觀反而沒有那麼「健美」圖/楊惠君攝

陳聘琪表示,中藥材農藥的規範複雜度高,因「部位太多」、且多半仰賴進口,有的藥材屬花、有的是果實、也有樹皮樹根,不同部位要防治的病蟲害不同、各國(例如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等進口國)用藥的標準也不一定與台灣相符,目前衛福部委請學術單位進行研究計畫、並蒐集國際資料,逐步把農藥殘留訂出。

「如此一來,中藥材基本的安全衛生規範會大致完備。」陳聘琪坦言,過去中藥材各別訂標準,從2004年至去年總共才訂出91項中藥材的異常物質管理規範,12年過去,「管理的速度和力道都不足」,腳步宜加快,才符合國人期待。

黃中瑀:來源正確最重要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衛福部針對幾項國人常用中藥執行邊境檢驗,對民眾相對有保障,當然若是人力財力許可,建議政府最好把全部幾百種中藥都納入邊境檢驗,做到全面性的保護。

黃中瑀表示,邊境查驗的藥材一定是由合格的中藥商、中藥房販售,如果要購買合格安全的中藥,「來源正確最重要」,盡量避免到市場、攤販、地下電台或是賣場購買散裝、包裝標示不清的中藥材,第一藥材來源不明、第二有可能保存不當壞掉,有效期限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沒有保障。

另方面,他建議消費者不要一次購入大量中藥材「囤貨」,藥材保存不易,既怕長蟲、也怕太潮濕發霉,最重要的是保持乾燥和防蟲,但又不能太乾燥,否則有效成分可能揮發殆盡,適量購買就好,吃完再買。否則除非對藥材熟悉的人,不然壞掉也可能看不出來。

他建議果實類的中藥材冷藏就好,像枸杞子、紅棗,冷凍再退冰口感就變差了;當歸、黃耆等乾燥根的中藥材可以冷凍。購買時要詢問清楚如何保存。

中藥材要烹煮前一般不必清洗,若擔心有灰塵,可稍微漂洗、但不要浸泡,因為中藥材皆非生品,都經由特殊的乾燥或炮製方式,以當歸來說,以酒炮製後當歸精油有效成分的才會溶出,這也是當歸香氣的來源,若泡水藥性會流失。

黃中瑀提醒,中藥材絕非大片漂亮就是好藥材,有的好藥材反而小小醜醜的,但純度、油度和質地都很棒,要有經驗才看得出。就像蘋果正切斜切大小片就不同,不要迷信大片的才好,要注意來源、注意保存,吃得安心。

陳潮宗:安全中藥材一定要完整包裝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安全中藥或稱優質中藥,類似有機栽培的觀念,中藥材大部分都來自中國,過去中國藥材農藥殘留和重金屬不符標準的情況相當常見,但在衛福部實施檢驗之後情況已改善,消費者也要注意藥材外觀漂亮與否與實際是否健康並非正比。

陳潮宗表示,為確保使用上安全,有的廠商會做源頭管理,從產地、製作及運送過程全程把關。安全藥材有幾個特徵,一定有完整外包,完整標示產地、內容物、有效期限等,並註明農藥和重金屬符合標準,清楚的廠商名稱和製造履歷可供辨識。


陳潮宗醫師指,安全藥材一定有完整的包裝和標示。圖/陳潮宗提供

安全藥材有完整外包,完整標示產地、內容物、有效期限等,並註明農藥和重金屬
符合標準,清楚的廠商名稱和製造履歷可供辨識。圖/楊惠君攝

若是患者到中醫診所去看病,也可以問醫院診所是否使用安全藥材,有的診所會標榜出來,可供參考;或選擇比較有信譽的醫療院所,用藥上更有保障。

施純全:不過度加工是主流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副教授施純全致力推動安全中藥,他強調安全中藥材的製作過程相當重要,現在的主流是「不過度加工」,過去認為藥材大片漂亮才好,實則對療效沒幫助,現在的趨勢是愈少加工愈好。


施純全醫師。圖/楊惠君攝

以當歸來說,切得大片要花更多時間去乾燥,但若簡易加工、切成丁狀,不僅易風乾、且可減少有效成分流失,充分運用藥材。

此外,中藥材的保存方式有許多種,不建議再採用硫礦燻蒸的方式去增色保存,對健康有害無益。施純全指出,用風乾或熱風乾燥的方式取代燻硫,對健康更好。因此民眾在挑選中藥材時,也要注意這些原則,別只聚焦在中藥材的美觀與否。

【延伸閱讀】
《中藥危機/四物、四物飲藥品食品分不清 衛福部擬納管加註警語》
中藥危機/喝四物「補肌瘤」?健保大數據研究還「清白」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