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抗議現場的報導:「…在現場劍拔弩張的氣氛當中,城中分局門口天橋的一邊,是憤怒而幾乎喪失理智的群眾,一邊則是拿著盾牌形成人牆的警察人員。現場不時地可以看到到處飛散的石頭,和來自群眾投擲的土製汽油彈。雙方堅持的焦點,在於群眾希望警方立刻放人,警方希望群眾立刻驅散。台北市警察局副局長王化榛談到了警方處理這件事情的幾個原則」,電視台記者如此旁白。
王化榛說:「我想這次是有陰謀分子,在裏邊事先是有計畫地,要製作這次的破壞與騷亂的行動,所以我們上級指示,還要追究幕後指使的人,我們依法來辦理。政府絕對站在維持治安秩序的這個立場,絕對要依法來嚴辦」。
記者問王化榛:「那麼下一步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王化榛說:「我們下一步就是要追究幕後回首的份子」。
記者再問:「現場的情況打算怎麼樣來收場」?王化榛答:「現場我想只要沒有人再來攻擊警察,我相信很快就會結束這件不幸的事情」。
記者又接著問:「目前雙方大概有多少人受傷」?王化榛說:「我們大概至少有一百多人受傷」。記者追問:「那麼群眾受傷的人數呢?大概有多少」,王化榛說:「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記者繼續問:「那麼有多少群眾被逮捕?」王說,「現在我們逮捕了大概有二十幾個。他們不只是攻擊我們警察,把記者、警察挾持到他們車上去,痛打一頓,受了重傷。我們無線電也被他們搶走了!現在我們的同仁是逃回來,現在在醫院裏,正在救治當中」。
然後記者問:「現在還有沒有人質在他們的手裏」?王化榛想了一想,說:「到目前為止,本來有兩批人被他們挾持走,我們都分別自己想辦法回來了」。
接著這位電視台記者做了一個現場的STAND:「在雙方10個小時的僵持之後,目前群眾以靜坐、唱歌的方式抗議,現在是(晚間)10點20分,雙方仍然僵持在一觸即發的火藥味當中」。
這是1988年5月20日的深夜,當天,爆發了終戰後台灣政治史上最嚴重的農民運動,簡稱「520農民運動」或「520事件」。
而這位採訪、播報的電視台記者,當年親睹這場「520群眾滋擾事件」現場,也經歷了後續處理的幾次重要採訪。也許他怎樣也想不到,在經歷這場民主運動的洗禮近30年之後,自己會成為最夯的政論節目主持人之一。
他是台視記者彭文正,《政經看民視》的主持人。昨夜在感恩餐會中呼籲小英總統應該要特赦前總統陳水扁的人。
520農運與民主運動合流 促成台灣農業改革
一晃眼29年就這樣過去。1987年末,到1988年,正是台灣政治最動盪的年代。農民從前一年風聞政府要擴大農產品進口,就四處陳情表示不滿,這股怨懟的力量與台灣的民主運動合流。
1987年12月8日,三千名農民第一次聚集在立法院抗議,要求政府對於因海外水果進口,特別是美國使果價滑落,立刻採取行動補救。隔年1月1日, 有學生參與農權會在台北舉行的街頭示威,支援農民運動,引發當局的注意。
1月13日,蔣經國去世,副總統李登輝依憲法接任總統,而執政的國民黨陷入一個空前的權力鬥爭階段:本省人的李登輝當了總統,這可是第一次!也是個政治意外。然而,正當黨內的非主流開始集結,農民們的憤怒依然不休。
在行政院當家的,是蔣介石的同學之子俞國華,號稱「財稅專家」,好比今日的「財稅幫」一般。但他對農業並不怎麼重視。真正的農業經濟專家,甫接任總統的李登輝,連自己的政治班底都沒有,更遑論實權。
農民的怒火繼續燃燒、蔓延,一切的一切,為520埋下了伏筆。4月14日,來自全台灣各農會的代表到立法院請願,要求正視農業問題,並改變目前貿易政策。正當台美貿易談判在台北舉行,五百餘名農民駕駛農機械參與街頭示威並致抗議書。省議員、立委質詢要政府正視,卻如石沉大海。
5月20日,在雲林縣農權會主題下,由林國華擔任總指揮,蕭裕珍擔任副總指揮以「農業開放可能導致農民權利受損」為抗議目標,帶著台灣南部農民為主的群眾北上台北市請願,上千位農民聚集於台北車站前的街道,準備前往中正紀念堂。抗議的群眾提出全面農民保險、全面農眷保險、肥料自由買賣、增加稻米保證價格與收購面積、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廢止農田水利會會長遴選、成立農業部、農地自由買賣等七項要求。原本平和的遊行,因為數千名軍、警的介入,引爆群眾不滿的情緒。
當天下午2點,民眾在立法院前與警方發生衝突,丟擲石塊砸損立院玻璃等設施,民進黨籍立委朱高正曾試著出面協調,但警方執法毫不買帳:與朱協調的王化榛並不理會朱高正「我比你內行」的說法,也未同意辨識民眾身分的作法,立場強硬。
之後群眾鼓譟往忠孝西路與台北車站、北門一帶前進,佔領馬路和天橋與警方對峙,混亂持續至凌晨。軍、警、憲開始強力驅離,包括噴水、抓人,群眾則是以木棍和石塊反擊:當警方帶走所謂「首謀」和「陰謀分子」時,更激起群眾憤怒,從博愛特區至火車站前一帶深夜如同戒嚴,「掃蕩」直到清晨才罷休,慢慢回復平靜。
當時從軍、警、憲,乃至於檢方、政府的輿論體系(新聞局)很快標籤這些人是「暴民」、「陰謀份子潛伏煽動」、「民眾在載滿青菜的車上預藏石塊和木棍」,正如彭文正所播報的那樣。
新聞局長邵玉銘譴責了民眾打記者,稱是政府遷台以來記者遭受暴力毆打最,對於憲兵、警察毆打記者,檢、警方卻是輕輕帶過,「在電視上看到是憲兵打傷」,檢方無管轄權,市警局長廖兆祥則說,警方對此也苦惱,「在想怎樣讓記者穿上不同的衣服…」。
那是個只有「老三台」的動員勘亂時期,媒體和輿論都為政府所掌控的時期。從隔天開始,電視台不斷播放民眾「暴動」打傷警察和記者,還有扯到匪諜身上的,報導時不時還要提一下「政府遷台後照顧農民的德政,例如三七五減租」。最後,包括林國華、蕭裕珍在內,130多人被捕、96人被移送法辦,事發當時林國華等人並沒有太多在媒體前「發聲」的機會。
520事件後,包括農運、社運、「所謂民進黨人士」以及長老教會都發聲要求政府公平審判,還給抗議者公道。最後林國華等十九人仍被以妨害公務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到三年不等,但也促成了政府啟動農業改革。
隔年7月,政府全面實施農民保險。而農民在520遊行中的七項訴求完成三項:肥料降價、稻穀價格提高、農地釋出,總算得到了一些善意的回應。而11名教授組成調查團,提出《520事件調查報告書》,也平反了檢調單位對遊行民眾預藏器具進行暴力行動的指控。
彭文正日前曾在公開場合中談到當年他跑「社會線」的經歷,520事件必然讓他記憶猶新,或許也成為若干年後他在台大新聞所任教的「教材」之一。如今的彭文正已被本土派視為「戰將」之一,在媒體繼續為台灣發聲。領導520的林國華已在去年的7月27日病逝,被尊為「農運先驅」的他享壽81歲。
而他當年的「採訪對象」王化榛,拜民主改革之賜,從警界退後擔任「二屆國代」及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2014年,擔任「全民民主統一會總會長」,高齡已88歲的王化榛談及太陽花學運爆發時,談到了警方處理的模式,也提及學運導致「又死了一位警察,因為過於勞累、生病」,而老百姓沒有一個死,「是警察處理方法非常溫和」。
而在前一年,王化榛在《中評社》訪問提到,在警界服務經常被派去處理綠營、獨派人士的抗議活動,當時他常和這些人事前談判、抗議遊行後一起聊天,非常清楚這些綠營人士的想法,「就是想把台灣建立成一個小而美的東方瑞士」,但他認為不可能,因為台灣什麼資源都沒有;而歐盟經驗也顯示走向「統合」、「國家界限淡化,獨立如何生存」?
時光荏苒,今非昔比,當年的採訪者和受訪者各行其道,未再想望當年的520而有任何對話。而台灣早已經歷數不清的街頭運動,成為一個朝著民主邁進的國家,再也沒有回頭路。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影像資料:
19880521 群眾街頭暴力事件搗毀立法院警政署連夜搶修及北市交通巳漸恢復
訪問前警政署發言人,王化榛先生, 談318學潮; 化公他公職生涯退休於台北市政府警察總局副局長,為三線三星高階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