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日本人據台後,開始打造西部幹線鐵路,把台灣推向現代化的道路,但是,在此之前,清帝國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也在北部進行台灣鐵道化夢想。
1875年,日本侵台,爆發的牡丹事件後十年,1885年,大清帝國才發現台灣地位重要,終於在中法戰爭後,宣佈在台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在這種情況下到任,劉銘傳剛到任一年,1886年,中國發生淞滬鐵路拆除事件,這條鐵路開通後,因為行駛動力來自煤炭,容易汙染,民眾在鐵道旁曝曬棉被時,一片髒黑,經過抗議之後,鐵道終於停駛,劉銘傳聞訊大樂,即向大清國要求把拆除的鐵道運到台灣,劉銘傳並向德英兩國購買材料,聘請德國人畢克爾擔任總監督,英國人馬理遜擔任工程長﹐1886年,鐵道鋪設開始在大稻埕動工,台灣鐵路總局則設在板橋。
劉銘傳以官商合資方法籌款30萬兩,鐵道計畫先由台北向基隆開通,然後再南下到新竹,北基段就是目前的台鐵北段,南段則通到新竹,1888年,台北到松山(古稱錫口)開始通車,根據《台灣通史》紀錄:當時火車頭有四部——騰雲號、摯雲號、超塵號、御風號。北基段共28公里,設有16站,但是火車行駛很慢,就像計程車,可以隨叫隨停,所以也沒有時間表。
當時,北基段每天服務量五百人,北竹段服務八百人,一年總收入約兩萬元,完全虧損狀態,尤其是火車由官方經營,遇到年節全部休息停駛,這種奇怪的事情讓人無法想像。
劉銘傳所打造的鐵路夢只有半套,最後台鐵西部幹線還是被日本人完成了,四部火車頭目前只剩下騰雲號,如果你到台北228公園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前,就可以看到已經成為古物的騰雲號了。
騰雲號是台灣第一部蒸汽機車及鐵路機車。攝於在台鐵台北機廠重整期間。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