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19)日在國史館舉辦《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書發表會,人權館表示,從近期電影《返校》上映造成的觀影熱潮,到香港反送中的一連串抗爭,再再顯示不論過去或現在,人們在面對極權壓迫時,都會前仆後繼的為民主與自由站出來,經由本書的出版,希望帶領讀者回顧台灣所經歷的那段灰暗的歲月,珍惜前人所努力爭取來的自由與民主。
人權館說明,人權館2018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同時為了紀念《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特別以《世界人權宣言》及兩公約相關內容為主題,規劃「多元博物館講座─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為人權館的開館系列活動,到今年3月,共舉辦了10場講座與2場工作坊,邀請12位講者從人權宣言與兩公約所保障的基本人權核心價值出發,探討過去台灣社會在戒嚴時期人權所受到的戕害。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多元博物館講作系列活動從2018年5月開始,每個月辦理一場與人權宣言,並在講座與工作坊活動結束後,將這10場精彩的講座內容出版成專書《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專書從三個主題「為未來而記憶」、「白色恐怖下的你我他」及「揮之不去的夢魘」,重新梳理台灣的人權記憶,同時以博物館學、政治、歷史、報導等不同面向書寫、拼湊出白色恐怖歷史的面貌。
陳俊宏指出,對台灣而言,兩公約的國內法化,在保障人權方面有深遠且正面的意義,雖然因國際因素而無法將簽署的兩公約送進聯合國祕書處,但對國內保障人權層面來說,仍是一項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在系列講座活動中,安排的兩場工作坊,第一場無障礙工作坊,以博物館平權為主題,邀請多位身障朋友來參觀人權館,並提出寶貴的建議,目前人權館也在規劃,嘗試以聽障者為服務對象來進行導覽活動。
他說,今年適逢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館將於11月20日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相關活動,規劃由小朋友來導覽特展,落實博物館的平權。另一場酷刑工作坊,則是邀請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鄭性澤、蘇建和來與學員分享生命故事,大家能夠看到,酷刑並未因民主化而結束,獄政人權仍是現階段民主化社會所面臨一個重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