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李龍「稻草藝術」融合綠色環保 農業文創加值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李龍「稻草藝術」融合綠色環保 農業文創加值

 2014-10-14 13:34
李龍在稻梗青綠時就開始收割。(照片屏東縣府提供)
李龍在稻梗青綠時就開始收割。(照片屏東縣府提供)

稻子收割完,所剩的稻草能做什麼?屏東長治64歲的農友李龍,將稻草製作成各種藝品,外銷到日本,連美國也在洽談引進,李龍「稻草藝術」融合綠色環保,幫農業文創加值,也為台灣農業注入更多發展契機。

日本各地神社、喜慶、新年、守歲、活動祭典甚至相撲運動的土表與橫綱都可見到稻草編織的「注連縄」,這是日本很重要的民俗文化,沒想到!台灣竟也有農友在編織「稻草藝術」,甚至還轟傳行銷到國外。

別人種稻主要收成稻米,但李龍種稻卻是稻梗青綠時就開始收割,李龍說,別人要「稻穗」,但他只要「稻梗」,以前都要等稻收時,請主人把「稻梗」留下來,最近乾脆自己種稻採收「稻梗」,在工作室旁租了5分多地種稻,李龍說,再生稻,割過一個月又長出新葉來,一年可以收割10幾次。

他說,稻草長成90-120公分開始採收,經長時間高溫烘乾,乾燥後還保有青翠色澤及稻草香味,經低溫貯藏,將一束一束稻草編織成像辮子長條狀。李龍說,這是半成品,外銷到日本,當地的師傅再依各種不同用途加工裝飾,最常見的就是「注連縄」。

李龍說,大和民族在祈福時常會用到「稻草藝術」的民俗物品,就像台灣過年過節,神桌上祈福的佈置或飾品,都很受日本人喜愛,一年外銷好幾櫃。李龍表示,除了外銷半成品外,在國內他還開班授課,講授編織技巧,他到其他縣市上課後,不少學生還特地到屏東來,參觀他的稻田及學習更深奧的編織技術。

他指出,從最傳統的草繩,日本的「注連繩」(草繩編織的吉祥物)、平安符,甚至是聖誕節飾品,受邀參加展覽及表演,更有人要求客製化作成伴手禮送人。李龍強調,自己是農家子弟,對於農村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特殊感情,利用創意把稻草、枯木或石頭,製造成各種創意產品,不但為農棄物注入生命,也為自己奠定草繩工藝的人生。

屏東縣府農業局表示,很多農友現在才發現原來稻草除當農業廢棄物或是堆肥材料外,還能創造高價值的藝術品,紛紛感嘆「不該把稻草燒掉」,並開始在洽問如何學習李龍的「稻草藝術」。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