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超商繳水電費,櫃台旁一名約六、七十歲婦女,突然轉頭問正在忙的女店員:民國三十五年是西元幾年?問得女工讀生一臉茫然,回說「不知道」,正在操作提款機的女士變得手腳無措,我只好「家婆」的替答:1946年。該女士得以繼續她的輸入程序,而我被此突如其來的小問題,如雷轟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呢?幸而只問「民國」,沒有問「宣統」年號,否則我也只好是揺頭的份。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究竟還有那些國家國民會面對這個「年號」問題呢?答案應是台灣和日本,什麼時候台灣才能捨帝制餘緒的「民國〇〇年」而就「西元〇〇〇〇年」?果如是,才能在紀年上和世界接軌吧!
從啓蒙以來,所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次,全部是民國〇〇年,迄今猶是。第一次用到西元紀年,大概是首次出國在飛機上填報關單時,因都是西元的欄位。當然啦,人在國外,入境隨俗,民國加11年就是西元末兩數,對於熟悉數字運作的我等,不會困難,只是要再想一下而已。但假如遇到要代填「民前」的資料,就可要費思量一番了。
解除戒嚴後,因採訪工作關係,遇到從美、加、日等返台人士機會大增,談話中對方總是19〇〇年不離口。乍聽之下,很難適應,因為要先將之換算成民國幾年,才能和自己記憶體的資料相聯結,做出對應。要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是一樣,你講民國〇〇年,他也一臉茫然,我們只好貼心一點,先換成19〇〇年再說出口。這種怪異的經驗,從無例外,迄今猶然,只是「習慣成自然」罷了!
很小的時候,常聽到長輩在論年敘齡或述事,講的是昭和〇〇年,不用說,當然不會換算,到現在也不會。(按,我輩朋友同事中,大概只有前中時駐日特派員劉黎兒熟知吧,曾任駐日代表的許世楷博士伉儷前輩,當然更熟)。現在日本的明仁天皇,年號「平成」,由於近代自明治天皇起,實施一世一元制,即每個天皇只用一個年號,故日本未來將有一段時間用「平成〇〇年」和台灣的「民國〇〇年」齊飛之世界唯二。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唯一僅存的皇帝(Emperor)制,而中華民國並非皇帝制,但還是「哥倆好」的維持數千年來的「年號」制,頗為怪異和值得探討。
若以全世界只剩台灣和日本有「年號」制度,而此次教育部課綱委員會所謂「微調」歷史等課綱的原則而言,如同教育部長蔣偉寧所說「去日本化」,和大中國統派要角召集人王曉波等的仇日厭日的絕對明白立場來講,台灣應和日本就年號的做法「劃清界限」,他們用帝制的年號,我們不與之共舞,這才是一致的原則啊!
據文史學者柏楊在其大作「中國人史綱」的序中謂:「年號」本是中國在文明史上一大貢獻,現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鮮、南詔、勃海,都是效法中國使用年號的,但中國的「年號」後來卻「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紀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還兼具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的功能。(按,筆者認為應加上"改運"的功能)•••政治混亂時期,年號自是亂成一團,例如西元三八六那一年,中國境內先後出現了16個年號;就是統一時期,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在位卅六年改了十次年號;南周第一任皇帝武照,在位十六年,改了14次年號;甚至有些時候,一年中改3次。以致年號制在時間距離上,造成嚴重混亂,例如元朝「至元」元年到同是元朝「至元」六年,卻有相距六年和七七年兩個答案,因元朝有兩個「至元」;又如天授三年、如意元年及長壽元年,各相距幾年?答案是同一年;又如「建平元年」,有八種分屬各朝代或各國都正確的年份,也就是八個西元年。
正因「年號」制是如此混亂,以致中國歷史的時間橫軸是錯綜複雜、極為沒系統和不科學。即便到了清朝末年,清帝光緒、宣統之年號在政權即將滅亡之際,還是運用在各種正式文書上。直到西元1912年元月一日,中華民國政府於南京宣佈成立,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旋譲位予袁世凱,改國號和年號均為「中華民國」,繼用了帝制時代的年號制。而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北京建政,除改國號外,並未沿襲數千年帝制的「年號」制,而是改用西元紀年制。「年號」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遂廢除,卻被自己主張是「正統」的國民政府帶到台灣,強廹全台使用至今。但鑑諸國民政府憲法以下的各種法律,卻無採用「中華民國」為紀年的規定,以「依法行政」的法治基本立場和「國際接軌」的現實考量,是到了檢討,並全面改用西元的時候了。
筆者誠不敏,但也可預知倡廢「民國」年號改用西元紀年,一定會招致以政治意識型態觀點的砲轟和各式各樣的打擊,但還是要嚴肅的、認真的探討。先說現實面吧,採民國紀年制,對於以國際貿易為生存要道的台灣,是相當不利和麻煩,而且是不必要的。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那為何要國人陷於民國和西元的雙軌制麻煩中,而不願採與世界完全接軌的單一西元制呢?剩下來唯一的理由大概就是「正朔」的政治問題考量了!
說到「正朔」,吾人心平氣和的檢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成立時,並未啓用新的年號,65年來一步步成為世界強國霸權,在聯合國也取代中華民國之代表性,而為常任安理會員國之一,用西元當年號,並未成為在世界發展的阻礙,也沒有在國際上喪失主權國家的地位。反觀之,國府用了103年的民國紀元,並沒有能穩固確保「正朔」永存,不但是「亞細亞孤兒」,也在世界上和梵諦岡教廷是唯二沒加入聯合國的「國家」,簡直是標準的「世界孤兒」。可見,用民國年號也不能在政治上得到什麼有意義的正面效益和保障。若要硬要說有的話,勉強可說用「中華民國」當年號,表示「中華民國」尚存在。但這種是絶對主觀且自慰式的表面形式,全世界只有台灣的國府做如此阿Q式的聯結而已。(日本情況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以上概略的分析「民國」年號存續,唯一只有政治性的考量而已。但如肯正視面對,會發現只有心理上自我安慰的作用,卻要二千三百萬同胞陷於落伍和帝制餘緒的麻煩,如枷鎖脫不了身。筆者雖在此提出誠懇的呼籲和建議,卻不抱任何希望國民黨政府會做檢討回顧,和採前瞻性的革新改進。故而,只能祈望有志者,大家從自己做起,儘量用西元不用民國,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樣。不要說阿拉伯十進位的數字,已是統一通行全世界,筆者小時候還見過的數種古式記數寫法,均已大江東去不復返。而吾人熟悉的語言文字為例,從來就是「約定俗成」,年號問題也可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