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底藏~嘉義製材所地下瑰寶重現 盼登文化遺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底藏~嘉義製材所地下瑰寶重現 盼登文化遺產

 2018-05-01 16:43
嘉義製材場木構造製材場外觀扶壁柱能防震。(圖/嘉義林管處)
嘉義製材場木構造製材場外觀扶壁柱能防震。(圖/嘉義林管處)

原已被列為極具保存觀光價值的嘉義製材場舊址,施工中又進一步發現更具珍貴的林業文化遺址,讓底藏半世紀的地下動力遺構重現。嘉義林管處對外宣告這項掩埋半世紀的歷史現場樣貌還原,除肯定及表揚承包商的無私意念還原了歷史真相外,也對獲得國外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等組織認同備感雀躍,深信有朝一日亦能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1913年興建完成的嘉義製材所,在阿里山林業開發中扮演木材集散及加工地重要角色,第一代嘉義製材工場1941年地震損毀,1942年於基地東北方興建了大跨距木構造製材工場。2016年4月完成整修,12月賡續再利用工程,於開工整備時,依據1945年繪製內部配置圖的數條虛線、現場地板龜裂,及文獻記載「木造平屋建地下動力設備」,大膽假設地底下應有掩埋遺構,進行金屬探勘、人工試掘,果然發現極其珍貴的林業文化遺址,讓底藏半世紀的地下動力遺構重現,觸發阿里山林業文化新時代。

嘉義林管處處長黃妙修表示,承商崇暉營造公司負責人黃聿暉發現文獻與現地不符,經試掘後第一時間,沒有考慮工程可能無限期停工,勇於向該處揭露新事證,並接下後續調查研究工作,以鍥而不捨及嚴謹態度,積極協助機關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對於嘉義製材所1942年歷史現場再現,功不可沒,也首例以營造廠商身分,獲頒農委會107年林業有功人士。

黃聿暉也到現場分享發現的歷程,他說「當時看到嘉義林管處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積極態度,及黃處長全力支持下,大膽放手去做,才能讓這個掩埋半世紀的歷史現場樣貌還原」。

嘉義林管處指出,嘉義製材所這塊文化瑰寶,以時間軸來談,從1914年開始發展林產業,1963年停止伐木後,轉型發展觀光、保育,直至2016年發現半世紀底藏的地下遺構。其文化價值經重新評定,發現製材工場具有建築、林業產業、自動化的價值性。

 
地下動力遺構重現林業文化瑰寶。(圖/嘉義林管處)

在建築方面,因1941年第一代3層樓RC製材場地震毀損,翌年完成大跨距木構造製材場,正值戰爭期間,鋼鐵物資日漸匱乏,當時即採用組構樑柱的作法及扶壁柱防震。其次,在林業產業文化價值上,阿里山林場是臺灣三大林場首席,配置美、日、歐最先進之機具,是二次大戰後台灣極先進的製材工廠。還有,在當時電力供應不普及的年代,民間製材廠多數只能配有1台電動機,而製材工場全盛時期,已達30台,產製量及動力設備規模可觀,也是台灣林業自動化生產的見證。木材經由鐵路及海運,銷售歐、亞等洲,影響當代人類生活文化。

嘉義製材所因後續尚有工程進行中,嘉義林區管理處採分期分區活化再利用,規劃階段性開園,現階段配合北門驛、森林鐵路車庫園區、檜意森活村,採預約導覽解說參觀;另外,107年7月接回林鐵後,將在不影響遊客安全及文化資產保存的前提下,配合「林業文化列車」一併規劃定期多元化活動,從規劃設計或整修過程中即讓民眾參與,對阿里山林業文化有更多一層認識。


埋藏半世紀的遺址重現振奮人心,黃妙修處長陪同黃聿暉老闆說明發掘過程。(圖/嘉義林管處)

嘉義林管處表示,經由本次發掘底藏之文化瑰寶,突顯製材工場在建築、產業、文化之重要價值與歷史意義,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法國巴黎)NGO主席馬修一行人日前來臺,走訪嘉義林管處所轄嘉義製材所、檜意森活村、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奮起湖車庫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團員們對台灣重視歷史脈絡,具體實踐文化保存的努力,予以肯定。認為以森林、鐵路、生產、生活建構的阿里山林業文化-都具有趣味、特殊及唯一性,期待阿里山林業文化資產有朝一日亦能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