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脫歐」後的英國電影,「愛國片」大行其道。7月先有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轟動上映,11月又有新銳導演喬萊特的《最黑暗的時刻》接續推出,兩片都是今年奧斯卡的熱門影片,都是以1940年英國獨力對抗歐陸強敵為背景,前者筆者在本專欄裡介紹過,後者最近國內院線上映,筆者自然不會錯過,謹此再次與讀者分享觀後感。
《敦克爾克大行動》主角是那些無名英雄—槍林彈雨中秩序井然渡海撤退的士兵、驍勇善戰的英國空軍健兒,以及響應號召駕駛私人船隻協助撤退的老百姓,而《最黑暗的時刻》則以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為故事主人翁。不過,後者仍然強調了英國老百姓「絕不屈服」的善良、真誠與勇敢,同時也強調了兵器與海峽天險均不足恃,更重要的是人心與士氣。電影中的邱吉爾便一再質疑,納粹「只是坦克衝了進來,並沒有真正占領」。
《最黑暗的時刻》從1940年5月10日保守黨首相張伯倫因戰爭失利被迫引咎辭職,同黨的海軍大臣邱吉爾臨危受命組閣開始,到5月28日他在國會發表那篇「我們絕不投降」的著名演說為止,在這18天裡,英國面臨大軍壓境,法國即將淪陷,美國維持中立,失敗主義瀰漫,極權當道,自由淪喪,猶如日月之無光。
電影中的邱吉爾試圖力挽狂瀾,四處疾呼抗敵,以至於聲嘶力竭,甚至有失控的表現,這雖與歷史檔案呈現的公眾形象有些距離,不過,說來有點可笑,英國這頭自由主義猛獅垂垂老矣,也許需要重塑一個浪漫的、可歌可泣的邱吉爾,才能激起年輕世代的紛絲,為自由一戰的共鳴。
邱吉爾曾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此電影對白充滿智慧語言,這是觀看本片的另一個收獲。例如,邱吉爾對深夜造訪唐寧街10號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說,「凡戰鬥到底的國家會再站起來,而乖乖投降的無法翻身。」(Nations which go down fighting rise again, but those which surrender tamely are finished.)在倫敦地鐵裡,他回答一位長者有關「勢不可為」的市井傳聞說,「就是勢不可為才値得一戰。」(Lost causes are the only ones worth fighting for.)
本片的招牌場景仍然是5月28日爆滿的國會議事大廳,邱吉爾對現場5、6百名國會議員並經由廣播對全體英國人民,宣讀了與島共存亡的著名演說:「⋯⋯我們要在沙灘上戰鬥,我們要在敵人空降地點戰鬥,我們要在村子、城市裡面戰鬥,我們要在山上戰鬥,我們絕不投降⋯⋯。」(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以「姑息主義」遺臭萬年的張伯倫在執政的保守黨內勢力仍大,外交部長哈利法克斯是他主要的政治盟友,電影裡這2人成為反派角色,他們早與義大利的墨索尼里政府取得聯繫,要邱吉爾同意由義大利出面調停,與希特勒進行和平談判,他們不斷以「和談」相逼,譏笑他只會以一張嘴來抵禦納粹坦克,把英國置於生靈塗炭的險境。這2個高高在上的貴族,事實上是低估了自已國家基層百姓捍衛自由的決心與潛力。
邱吉爾在國會演講前1天,還在猶豫該不該和談,最後是英國主權象徵的喬治六世深夜造訪,給他打氣,接著他又坐了地鐵,與一車子的上班族直接對談,有年長的、年輕的、男的、女的,甚至還有小學生,他們一個個說出了「絕不屈服」的心聲,因此才峰迴路轉,為英國大陸政策定了調。邱吉爾對姑息派攤牌說,「如我們多年的島嶼故事要到此為止,那就讓每一個人在此鮮血塗地再結束吧!」
(邱吉爾,圖/維基公有領域)
台灣人也有自已的「島嶼故事」(Island story),台灣人當中也不乏像張伯倫、哈利法克斯之流的政治人物,總是幻想在獨裁政權下委屈圖存,從不考慮到2,300萬人眾志成城的驚人力量。筆者就曾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聽到一位當過國防高官的來賓說,「如果讓共軍坦克搶灘成功,這個戰可以不必打了!」比起邱吉爾,此言可謂相差遠甚,台灣人如無打到一兵一卒的決心,正好招徠共軍輕舉妄動。
我們知道,希特勒在1940年6月法國投降之後,並未接著發動對英國的渡海入侵,這不只是因為德國空軍無法掌握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同時也是震懾於英國人民準備打到一兵一卒的決心。在長達一年的空戰與空襲中,打敗德國空軍的不只是英國空軍健兒,還有150萬後備軍人及英國各地的男男女女。顯然,德國最高統帥部對於勝算是沒把握。1941年6月,德國突然對她的條約戰略夥伴蘇聯發動全面攻擊,「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才算結束。
邱吉爾的傳記或相關歷史書籍,汗牛充棟,大部分作者都會迷上他的雄辯滔滔、堅忍不拔、高瞻遠矚與領導能力,而把他神化;喬萊特導演鏡頭下的邱吉爾,自然也不例外。對英國人來說,邱吉爾領導全民抗戰的故事,是一張享用不盡的道德支票,英國人用這故事來激發愛國心。對台灣人來說,最令人動容的,還是英國人戰鬥到底、與島共存亡的決心。台灣人只有這決心,才足以嚇阻侵略。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