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一隻鳥仔哮救救》,也知道這是早期流傳嘉義地區的歌謠,但是許多人大概不知道,「一隻鳥仔」有系列歌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意涵。
童年時期的嘉義歌
日治時代,家母出生嘉義市,19歲嫁到嘉義縣大林鄉下,35歲生下7個孩子。她喜歡唱歌、講故事給孩子們聽。我們每個小孩,從襁褓時期就耳濡目染,學會人生的第一首歌謠,傳頌於嘉義的搖籃唸謠《搖荖搖》:
「搖呀搖呀,搖荖搖,搖到內山去挽茄。
挽偌濟?挽到一飯籬,也好食,也好賣,也好予嬰仔做度晬(tōo-tsè)。」
勞累一整天後,每到晚間,母親還得抱著幼嬰,一次又一次地吟著這首搖子歌。有時,唸到自己的眼晴都已閉上,嘴裡仍然喃喃不休,直到孩子進入夢鄉。此一動人畫面,一直烙印在我腦海,直到1970年代後期,當我開始從事歌曲創作時,就把這首搖籃唸謠譜成歌曲,一方面感念先母的培育之恩,也分享給需要搖籃歌的朋友。
到了五、六歲,我又從母親的口中,學了親切、有趣的第二首嘉義唸謠《嘉義查某》:
「火車欲行行鐵枝,五點五分到嘉義。
嘉義查某真標緻,妳若欲嫁人,請妳寫批來通知。」
台灣從基隆直通高雄的縱貫線鐵道,於日治時代1908年完成後,許多在鐵道線上的地方都出現了以「火車欲行」為開頭句的「四句聯」唸謠。當時,流傳在板橋的「火車欲行吱吱叫,五點五分到板橋,板橋查某媠擱笑,返來去賣某來乎招。」讓人覺得北部男人似號較「雄心(hiông-sim)」,太超過。兩歌對照,南部的男人就顯得紳仕多了。如果,您對這首歌有興趣,可上「簡上仁•台灣歌」Youtube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0P7jS-ycfA 聆賞、指正。
最具代表的嘉義歌
提到「嘉義的歌」,最具代表的要屬《一隻鳥仔系列歌曲》了。
嘉南平原是漢人移民來台之初,最重要的開發根基地。嘉義一帶的先民,從他們辛勤的勞動中,孕育出寓工作於歌聲的《一隻鳥仔》原始曲調。此曲調最早被用為描述:烈日當空的六月天裡,田裡的水溫不斷上升。平時活躍於田裡的小魚、泥鰍等,為了避暑,奮力游入田埂下的洞穴。當時,在田裡耕作的農夫們,看到小水族類展現出求生活力的景況,因而唱出《六月田水》:
「六!六!六月田水嘿都當的燒哦,
鯉魚落水喁的喁啊喁的喁,喁的尾會搖哦!」
當時,這首曲調唱來十分隨興,節拍長短也可自由變化;興致一來,也可依自己的喜好,增填歌詞。
台灣民間向來把「鳥」隱喻為男性的生殖器。其後,想像力豐富的浪漫人士把此曲調填上:敘說一位想念情侶的男士,因伴侶不在身邊,令他半夜輾轉難眠而感嘆不已的愛情故事,稱之《一隻鳥仔哮啁啁》:
「嘿!嘿!嘿嘟一隻鳥仔哮啁啁,嘟呢。
哮到三更一半暝,找無巢,呵嘿呵。」
在此階段,人們仍以節拍自由的方式歌唱之,歌聲中帶著些許無奈,但有期待,也有一點浪漫。
由原住民、福佬人和客家人共同組成的「老台灣」,在鄭氏家族落敗之後,台灣落入滿清的掌中。清領時期,貪官污吏,欺壓百姓。更不幸的是,在1895年,清廷於甲午戰役敗戰之後,不經台灣同胞同意,就把清廷所蔑視的「鳥不語,花不香」的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日本從台灣東北角登陸之後,一些愛鄉土的志士們組成民兵抵抗。但是,到底日本是相當準備而來的,這些以「竹篙鬥菜刀」的志士們,終究無法打贏日本強力的槍炮,乃節節敗退。退到諸羅山(嘉義)時,已經彈盡糧絕,心想,再打下去也只不過犧牲性命,不如留得青山在,以後再伺機報仇,要回台灣鄉土。就在準備含淚分手的時候,志士們聽到了《一隻鳥仔哮啁啁》,優美的旋律中帶著幾分感傷的氣息。於是,他們把台灣的家園比喻為鳥巢,填上《一隻鳥仔哮救救》的歌詞:
「嘿!嘿!嘿嘟什麼人予阮弄破這個巢,嘟呢。
乎阮掠著不放伊干休,呵嘿呵。」
《一隻鳥仔哮救救》唱出台灣人的悲壯心情,亟盼在黑暗中找尋到希望的曙光。1943年,呂泉生為舞台劇《閹雞》配樂,小說原著嘉義人張文環提出這首嘉義民謠曲調供呂氏參考。呂泉生將其規律化與藝術化,編寫成劇中的重要歌曲,此時,《一隻鳥仔》從鄉野躍上舞台。近代以來,經由音樂書籍及有聲出版品的發行,《一隻鳥仔》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謠,甚至被改編成室內樂曲、合唱曲和管弦樂曲等。
《一隻鳥仔》一系列歌曲,在不同的時代穿著不同衣服,扮演不同的角色。《六月田水》是農耕生活中的生命活力;《一隻鳥仔哮啁啁》是愛情生活浪漫情懷;而《一隻鳥仔哮救救》則是關懷土地與社會的真情表現。它們在台灣的歷史中,生生不息,永垂不朽。
風雲再起嘉義歌
傳唱於嘉義地區的歌謠,除了《一隻鳥仔系列歌曲》、《搖荖搖》及《嘉義查某》之外,在早期出版的歌仔簿中亦曾出現《嘉義地理歌》(另稱「嘉義歌」)。可惜,內容描述的卻是台北人搭火車南下嘉義找朋友的過程,並非以嘉義為主題。
到了2011年,嘉義縣、市先後出現了以在地為題材的歌,嘉義縣的《幸福嘉縣:嘉義人,自己人》(詞曲/嚴詠能),描述嘉義人的踏實、樸素、真誠,並為建設嘉義充滿自信;嘉義市的《嘉義市社區之歌專輯》,內容包括華、台語共十首歌,強調是在地的聲音、生活的書寫、文化的擁抱及環境的對話。可惜這些新歌都因出版過程具有官方的文宣色彩,加上缺乏長期傳播與推展,難以落實人們的生活之中,令人遺憾。
嘉義,昔稱諸羅山,是開台闢台時期的古城之一,有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有壯麗的世界級阿里山公園、有深具鄉土情懷又愛唱台灣歌的人們,更有出生嘉義、深受愛戴的名歌手:江蕙、江淑娜、伍佰、葉啟田及碰恰恰等人。嘉義有復甦台灣歌和嘉義歌的條件,我們可把嘉義塑造成台灣歌謠的重鎮,成為重要的文化觀光產業,延續《一隻鳥仔》撼動全台的生命活力。期待嘉義人一起為嘉義歌、台灣歌的風雲再起而努力!
(本文原載《民報文化雜誌》第三期2014年11月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