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台灣「身份」淺析(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台灣「身份」淺析(上)

 2018-07-04 16:40
兩年前的民主選舉,蔡英文當選總統,西方媒體也只是簡略報導結果,而沒有對台灣覆雜的政局、它同中國的微妙關係和經濟連體做過任何深度的分析和詮釋。圖/張家銘(資料照)
兩年前的民主選舉,蔡英文當選總統,西方媒體也只是簡略報導結果,而沒有對台灣覆雜的政局、它同中國的微妙關係和經濟連體做過任何深度的分析和詮釋。圖/張家銘(資料照)

長久以來,世界都忽略、遺忘了台灣,乍看,世人甚至拋棄了這個通過自己人民勤奮建立了富裕民生、以和平手段成功步入開放民主社會的島國。

人口不過8百萬餘的瑞士,每年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卻能吸引世界各大國首腦蜂擁而至。而人口超過2千萬的台灣,眼下幾乎是籠罩在「硝煙」中,中國軍機軍艦頻繁繞島巡遊,凸顯了威脅恐嚇之勢,卻未能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和發聲。台灣猶如一顆小石子落入江面,濺不起幾顆水珠子。

西方媒體向來很少提及台灣,提到的時候,多半是天災人禍,地震颱風之類的。兩年前的民主選舉,蔡英文當選總統,西方媒體也只是簡略報導結果,而沒有對台灣覆雜的政局、它同中國的微妙關係和經濟連體做過任何深度的分析和詮釋。許多介紹全球不同地域和國家的綜合性節目裡,歐美和亞非拉國家的主題均霑,其中有關中國的報導頻繁播出,連香港、西藏都不時會有專題報導,但是以台灣為對象的節目,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半帶著獵奇和無關痛癢的娛樂趣味,而對於敏感的政治、歷史問題,從未進入人們的視角。

有時候,電視上說到台灣,會加上一句,這是「中國聲稱要分裂出去的一個省」。很多歐洲人把台灣跟泰國混淆,因為英文Taiwan和Thailand聽上去很接近。當有人這樣迷糊時,我就說是蔣介石的台灣Tchiang Kaishek's Taiwan,或民族中國National China而不是共產中國,他們才恍然大悟道,對啊,福爾摩沙。西方人對台灣的陌生和隔閡,近年來有增無減,因為年輕一代的人,對於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的名字多半聞所未聞,畢竟歐亞的時空差距太大,而世界各地發生的迫在眉睫的中東戰爭、伊斯蘭恐怖襲擊,難民壓境這些問題跟他們自己有更多切身的關係,台灣不在常人的關註範圍之內。

最近我們到訪台灣,跟一些友人談過這些問題,進行一些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發覺許多問題有著覆雜的層面,想在此陳述釐清。古人有云「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筆者畢竟身處歐洲,作為觀察者,許多看法不克周全,略有片面粗淺之嫌,望讀者諒解。

被遺忘的台灣「球籍」

「球籍」的說法,是中共鼻祖毛澤東在1956年提出的:「你(中國)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麽樣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球籍!」習近平在2016年,隔世陰陽報告了毛澤東:「中國已『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那麼台灣的「球籍」在哪兒呢?

據2018年統計,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卻沒有台灣;世界衛生大會(WHO)攔拒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阻撓台灣參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拒絕台灣參與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台灣已深陷「球籍」的危機。

台灣其實並不那麽微小,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裡,為世界第38大島嶼,人口約2,331萬,曾有亞洲「四小龍」之譽,素有「寶島」之稱。台灣的國土面積在世界排名137位,台灣的人口在「世界人口列表」中排名56位,台灣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排名22位。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577美元,列表排名介於32-33名之間,因台灣不作為國家,無排名座次,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643美元,排名第71位,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7年提供的數據。而在世界銀行與聯合國的統計表中,均不顯示台灣數據。

早在上世紀7、80年代,鐵托逝世的前後,我曾去過南斯拉夫數次,那時美麗的亞得裡亞海灘和陽光吸引了很多觀光客,但是在社會主義經濟主導下,市場貧困物質缺乏,令人不敢恭維。90年代整個巴爾幹半島翻身了,原來苦命落魄的賣花姑娘現今成為富家女,優雅迷人。今年的4月和6月間,我分別去了其中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這兩個國家原來都隸屬於前南斯拉夫,前者1991年宣布獨立,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很快得到了聯合國的承認。後者雖然也於1991年宣告獨立,並於次年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卻經過5年同原南國賽爾比亞軍隊的浴血戰爭,方才脫離虎口,成為獨立國,休養生息,撫平創傷。

斯洛維尼亞的國土面積是2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05萬,國民生產總值(GDP)排名84位。克羅埃西亞的國土面積是5.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415萬,國民生產總值(GDP)排名79位。這兩個國家無論在人口規模、還是經濟實力方面,都遠遠地落在台灣之後。但他們得到歐盟的蔭庇,政治獨立,經濟附屬,不需贍養軍事國防,憑藉位於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地理優勢,只努力發展觀光,成為富裕悠遊的國家。

拋開上述的兩個小國,即便是蘇東分崩離析之時的90年代初期,趁亂脫離了蘇聯帝國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早就得到聯合國的承認,也是歐盟成員,並進入世界各種貨幣和防禦安全性國際組織。看看這些「新近」獨立的國家,台灣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地方呢?其實,從歷史和本身的經濟、國防條件來說,台灣即便與長期立國、安定富裕的其他歐洲國家,諸如比利時、葡萄牙、荷蘭、瑞典、奧地利、瑞士、丹麥等並列,也並不遜色。

台灣1987年結束了威權統治,未經流血和戰爭,和平過渡到民主體制,創造了經濟奇蹟,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然而30年過去,它在國際上的地位依然是「妾身未明」,原因在哪裡?只是「大國崛起」的中國的橫加干預嗎?這雖是主要原因,卻未必是唯一的原因。有些病竈是在自己本身。

台灣的病癥在哪兒

非洲有俗語道:別忘記熱水是由冷水燒成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上世紀60年代當中國在「自作虐」式、發燒發熱地推動文革,紅衛兵打砸搶破壞文物,對街坊鄰居、校長老師、機關領導批鬥抄家,知識份子被當作牛鬼蛇神,關進牛棚之際,台灣社會卻按步就班蓬勃發展。進入70年代,雖然聯合國的地位被共產中國取而代之,但是「處驚不變」的台灣,人民同仇敵愾,努力打拼,成就了經濟起飛,台灣人民的本土意識覺醒。待蔣老先生去世,蔣經國接任之後,台灣社會更趨成熟。黨外人士努力爭抗,許多人身陷囹圄,依然不屈不撓,民心所向,最終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近40年的戒嚴終告解除,台灣正式進入一個有自由選舉的民主國家行列。

台灣在1971年被擠出聯合國的時刻,蔣介石囿於個人的恩怨情結,依然不放棄「反攻中國」的國策,堅持中華民國正統,沒有把握時機,犯下歷史性的錯誤。如果當時隨即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與中國並存,並非沒有可能性,據說彼時日本、英國、法國都尚希望「中華民國」能留在聯合國。將近半世紀過去,中國如今成為經濟政治大國,任誰都不願與之為敵,造成台灣現在在國際上的尷尬處境,身份未定,莫衷一是。再看看近30年來,台灣的發展重心與中心在哪兒?似乎是圍繞著「名份」在折騰,在彎彎繞。強鄰壓境,藍綠陣營卻依舊各自在爭地盤,不顧大局,其險境正如鷸蚌相爭而不自知。

聯合國沒有接納台灣,但台灣自己也沒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地位,從主客觀上來說,台灣至今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麽身份?一個民族與國家處在這個大千世界裡,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這日子再好也難過,特別對於青年一代,造成他們對於個人和國家前途無所適從,喪失追求和信心。


聯合國沒有接納台灣,但台灣自己也沒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地位,從主客觀上來說,台灣至今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麽身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台灣陷入了複雜的境況:現實的爭執中,有說是國家,中華民國;有說是地區,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九二共識)。就前景的追求:有以文化、民族等立國,建立台灣國;有維持原狀,維系「一中各表」狀態;也有迎合中國政府幹脆兩岸統一。

不論親中的藍營還是主獨的綠營都犯了邏輯思維的錯誤,兩邊都忽視了台灣本身既有的主權國地位,自毀長城,單單陷入「爭名份」的漩渦裡。雙方主要論點不外乎下面兩種:

1. 提出「公投」的思路,要建立新國家——台灣國,這種思路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它等於是一種自我否定,等於通告世界:「台灣以往不是主權國家,現在要獨立,要成為主權國」。台灣退出了聯合國,也就是個名份、名稱的改變問題而已,它依然還是原先那個從1945年擺脫了日本殖民地身份,1949年以後就擁有獨立經濟、國防和外交的主權國,既沒有被聯合國接管,也沒有被共產中國佔領,一切都毫髮無傷。中華民國改為台灣國,只需走憲法程序變更國號即可,不影響現有的主權國地位,爭取民意是對的,大家公投選一個新的國名——台灣、台灣國、台灣共和國、中華台灣共和國、民主台灣、台灣公國、福爾摩沙,選項很多,但是已經是個獨立的主權國,並不需要公投,再「獨立」一次。

2. 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就更是玩弄文字遊戲,不敢面對事實真相的模糊式太極拳法。明明是一中一台,卻只取前半部的一中,台灣難不成應當沈入海底永遠消逝?同文同種、血濃於水又如何?君不見愛爾蘭早就脫英,蘇格蘭也要脫,連大不列顛都要脫歐,也沒人大驚小怪。脫、離、分、割是現代人類自由意志的一種表現,是當代的潮流。歐洲經過兩三百年分分合合的戰亂打鬥,最終到了二十世紀人們才逐漸覺醒,任何分與合的事,只要是雙方和平理性地協商,都可以解決。最下策,也是犯罪的行為,就是啟用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

台灣憲法中的「與中國統一」概念,只是表述未來目標與追求,並不成為台灣主權國家的羈絆,也不影響與中國的全面合作與交往。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