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瘋迎王」掀熱潮!民俗廟宇文化「講古說傳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瘋迎王」掀熱潮!民俗廟宇文化「講古說傳統」

民報之聲in高雄FM89.7晚九點〜十點

 2015-11-26 11:41
東隆宮大牌樓直柱雕塑的四大金剛(記者林崑峯攝)
東隆宮大牌樓直柱雕塑的四大金剛(記者林崑峯攝)

「2015屏東瘋迎王」活動掀起屏東宗教文化觀光熱潮,繼東港東隆宮、小琉球三隆宮後,最後一個宗教文化慶典活動南州迎王平安祭典正在熱鬧進行中,配合地方民俗慶典,屏東縣府力推宗教文化觀光活動,除製作免費文創品,還有《祈迎王》裝置藝術拍片,抽獎活動。

台灣正逢大選,各方參選人大抵逢廟必<下馬參拜>,連登記參選前也要上香祈福地方民俗宗教活動一如日本まつり神社或寺廟舉辦的祭典活動,大多和當地信仰及生活習慣結合成常民文化,每逢慶典總是人山人海,非在地人常常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屏東瘋迎王」常聽到「七角頭」到底是什麼團體?什麼單位?什麼由來?「風、調、雨、順」代表的涵義是什麼?「左青龍右白虎,左主尊右主卑」是如何分辨?拜廟捻香該如何進出廟宇?香爐應如何正確擺置?記者特地專訪被東港當地稱“仙仔” 林文隆與談地方民俗廟宇文化。

林文隆說:關於宗教以及地方廟宇的文化,你會發覺很多可愛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思考的…。

自60年代擔任東港東隆宮委員的林文隆,70年代東隆宮改制後繼續擔任多屆董事至今。其祖父擔任東隆宮主任委員二十七年,父親接續擔任主任委員二十五年,其家族管理經營東隆宮近60年。其對於當地民俗文化以及廟宇的認識可說無人能出其右,當地人士皆稱呼其為“仙仔"。

1.jpg

東隆宮貼金箔大排樓「風、調、雨、順」就是道教的四大金剛(記者林崑峯攝)

林文隆說:104年乙未正科東港東隆宮三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非常熱鬧剛剛結束,在這激情過後,最近有許多宗教和民俗的專家來進行採訪,尤其是全世界包括台灣有很多學術單位來做相當的研究,過去這個文化活動和宗教活動的名稱很通俗就只稱做「東港迎王」而已。老一輩的人都記得過去東港的王船只是小小一隻紙做的而已,化掉一隻紙王船只不過短短5分鐘的時間就結束了。直到民國62年在因緣際會之下才改成木造的大船。

記者問:啥是「七角頭」?「請王」和「送王」代表意義?

林文隆:這源於東港四個同鄉會「晉惠同鄉會」、「南安同鄉會」、「同安同鄉會」「霞漳同鄉會」,四個同鄉會裏面再分七個地區,因為很早以前台灣並沒有路名,就是以地號名為主,分為頂頭角,下頭角,頂中街,下中街,安海街,崙仔頂及埔仔角,就是所謂的「七角頭」。

迎王祭典最重要的事是「請王」和「送王」。 「請王」是來代天巡狩來巡視讓這裡的「所在」平安。有人要申冤的,有人有不好的事情,不好的過去要把它化解,才麻煩千歲爺來把這些不好的帶走,把好運的帶來給地方。

東隆宮溫王爺的生日,剛好也要到了,溫王爺的生日是農曆11月1日(今年就是陽曆12月11號星期五)。到時要由四個同鄉會輪流在王爺生日前一天,當天以及後面兩天來做王戲。

「東港迎王」最後一天就是很轟動的王船要「送王」的時候,我們稱作「化王船」。把王船化掉不是燒掉。

林文隆說,他認為東港的民眾對迎王的注重,這種向心力絕對沒有其他地方有能和東港匹敵的。他舉例說,東港地區在國外作業的漁船相當多,每一個船東包括討海人,在國外一心一意就是要回來為王爺公服務,要來扛這一個大轎,要擔任某個職務看能不能為王爺做什麼工作。這種精神,何等的虔誠。東港人因為社會環境的因素,很多可能過年沒有回來,但是三年一科的迎王絕對會回來。

過去交通部「觀光局」曾經委託「中華航空公司」用「東隆宮」這個金光閃閃的大牌樓做logo,貼金箔的牌樓象徵台灣意象。這個大牌樓的位置原來是我們天公廟的所在,當初要開路,為了地方的文化以及帶動當地的經濟,廟方非常的配合。今天東港黑鮪魚的帶動,這一條幹道已變成海產街。

記者問:牌樓上面有四個「風、調、雨、順」的大字,在道教裡面對「風、調、雨、順」代表的涵義是什麼?

林文隆:在我們道教裡面有四大金剛,「風、調、雨、順」就是我們道教的四大金剛。大家只看到「風、調、雨、順」四個大字,較沒注意到四根大直柱裏有四尊金剛,持寶劍的就代表「風」(劍風的諧音),此劍稱為青光寶劍, 「調」則拿著一面玉面琵琶, 手拿著混元珠傘的就是「雨」, 「順」則披著一條龍頭蛇身的紫金雕龍, 由蛇變成龍就是代表順。這擺設,塑造和造型與佛教的四大天王不一樣,四大金剛是腳踏彩雲,佛教四大天王則是腳踩代表酒,色,財,氣的小鬼。

四大.jpg

東隆宮大牌樓橫灣樑上的四大金剛(記者林崑峯攝)

10.jpg

東隆宮廟宇頂上的雙龍搶珠及四大金剛(記者林崑峯攝)

佛教和道教的山門分別極大,含義也不同,像東隆宮大牌樓我們講究的就是他叫做「三川門」,代表「天,地,人」。

記者問:門的所謂大邊或小邊,龍門或虎門是如何分別?是從門(室)外面往裏看或者是由門(室)內往外看的為準?

林文隆說:寺廟的座向是以神明坐的正中位置向外看, 這就是坐北向南, 所以神明坐的就是北,面向南。左青龍右白虎,左東右西,左主尊右主卑,所以大邊就是龍邊那邊,就是左邊。古時候就有「至高無上,南面為王」這一句俗語。

廟宇的山門和屋簷頂在以前只有很簡單的做一個燕尾型或馬背型,隨著經濟變好,開始有了花俏的「雙龍搶珠」及「雙龍拜塔」,但是「雙龍拜三仙」是來到台灣以後才有的文化,只有台灣才有這種文化。

東隆宮「雙龍搶珠」「雙龍拜塔」及「雙龍拜三仙」(記者林崑峯攝)

三仙就是「財,子,壽」或稱「福,祿,壽」, 財就是站中間,龍邊就是子,虎邊就是壽,戴員外帽有錢的就是財,抱著小孩的就是子,南極仙翁就是壽。

鐘鼓.jpg

廟堂內左邊置有吊鐘,右邊懸鼓(記者林崑峯攝)

此外,如王爺要出巡時,由廟府往外看的右邊也就是虎邊出去,回來的時候再從龍邊進來。同理要進廟參拜時就應該由右側門(龍門)進廟,拜完要離開時就由另一邊門(虎門)出去,這就是所謂「入龍門,出虎口」。

一般廟堂裡面的擺設左邊置有吊鐘,右邊懸鼓,這都有它的涵意在。以前要出征的時候要擊鼓從右邊出去,回來時則要鳴金收兵,所以右邊懸鼓,左邊吊鐘,這叫做文武邊。戰爭的時候死亡不計其數,將軍兵士大都是戰死沙場,不然就是受傷回來後只能告老還鄉養病。所以在檯面上的都只是一些文官,因為他們沒有出門作戰,都只是在後面出聲而已。

現在的環境也一樣,古時候的人說「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太平回老家」。歷史也好,現代史也好,真正在拼命的都是死在沙場,不然就是告老還鄉,不然就是晚景淒涼,那種遭遇看了令人難過,但是我們也都無能為力,這是社會的一種借鏡。

P1250670.jpg

參訪拍攝東隆宮,右為東隆宮現任主委。

林文隆說,東隆宮能夠看出社會的很多地方文化,盼新生代年輕人對台灣民俗廟宇文化能有進一步認識。更多精采內容,歡迎收聽今(26)日晚民報之聲。

(影音/林崑峯)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