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門諾基金會的事工
當我65歲在聖母醫院服務滿六年,準備退休時,同時也接到門諾基金會邀請我去幫忙他們。門諾醫院在花蓮服務的歷史已經超過60年,是美國門諾會所設立,專門服務偏遠地區與原住民的醫院。後來在門諾服務即將退休回美國的薄柔纜(Dr.Roland Peter Brown,1926年6月5日—2019年8月17日)院長曾說:台灣的醫生去美國很近,到花蓮很遠,意思就是想邀請醫師到偏鄉花蓮服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他的一席話感動了在美國行醫的黃勝雄醫師。黃勝雄醫師是台灣旅美非常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原本在費城一間教學醫院服務,他聽到薄柔纜醫師的感慨,反省自己在美國服務這麼久,而故鄉缺醫師,反而是美國的醫師在服務自己的鄉親,覺得很羞愧,因此,他辭掉在美國的醫療工作,回到台灣門諾醫院來服務。
黃勝雄回來那年,也剛好是我去花蓮參選縣長那年,所以,我們在花蓮開始有很多互動與來往,他非常支持我參與民主運動。我當時也去門諾醫院的精神科幫忙看診,那時門諾醫院還沒有設立精神科,我就過去協助他們。所以,我和門諾在花蓮結下情緣。
我要從聖母醫院退休,黃勝雄院長那時也決定從門諾退休返美,因為黃院長已經78歲,想回美國養老了。所以,他問我若不在聖母醫院任院長,是否可到門諾基金會幫忙?門諾基金會是門諾醫院在黃勝雄任內募款所設的基金會,因為他發現很多原住民和偏鄉的年老病患要來醫院看病很不容易,因為花蓮地形狹長,山區交通不便,路途很遙遠,有很多年老病患或殘障朋友想就醫都很不方便。所以,黃勝雄設立門諾基金會就是專門投入社區服務的工作,特別是針對老人到宅服務。
門諾基金會成立至今已有22年歷史,我從聖母醫院退休後去接基金會的工作也有六年了。門諾基金會至今有三百多位工作人員在服務三千名個老人,這可能是全台灣服務老人最多的社會福利機構。
基金會的三百位工作人員實在是很可愛也讓人很感動,他們每天都翻山越嶺去給老人送餐。許多獨居老人沒有辦法自行「煮食」,我們就送便當到他的家中。送到時還是熱騰騰的保溫餐盒;有時還去老人家中幫他們洗澡,因為有些老人躺在病床很久,自己無法起床,連翻身都需要有人協助;門諾工作人員也有時會到老人的家中幫忙整理清潔打掃;也要接送老人去看病,許多老人看診不方便,因為他們沒有車,也沒有公車客運可以搭乘到醫院,所以需要基金會派遣車輛接送;還有些老人是固定要拿藥、洗腎、復健等各種需要,其中也包含很多殘障朋友不方便出門,我們也要安排復康巴士專門接送。
2019/10/2門諾基金會老人運動會。圖/門諾基金會
募款支持老人長照的推廣
另外,門諾基金會也在許多鄉鎮設立日間照護的老人中心,讓可以自由行動的老人來參加活動,工作人員會安排運動、烹飪或藝術等等課程帶領來參加的老人活動,防止老人失智與老化。門諾基金會所做的這些事工一年大約要一億五千萬元的經費,過去政府還沒有推動長照2.0計畫時,所有的經費都是基金會要自己籌措負擔。這幾年政府開辦長照2.0的計畫之後,現在基金會可以從政府得到部分補助,大約可申請到七、八千萬的補助經費,但還有一半的經費需要向外界募款。我在門諾基金會最主要的協助就是募款。
當然,每個月我也會去各工作站了解他們工作的狀況。我會去關心服務品質是否到位,基金會聘請很多照服員去服務老人,看老人是否滿意,也還要辦在職訓練與繼續教育。所以,我一個月大概要去兩趟花蓮。這是我去花蓮選舉當過花蓮立委後,返鄉高雄衛生局服務,再到宜蘭聖母醫院後,繞一圈又返回花蓮與花蓮鄉親繼續互動交流,花蓮當地人士都很高興,我自己也感覺常有機會去看老朋友是很溫暖的事。
這六年來在門諾基金會的奉獻都還很順利,各種事工的推動也都很有進展,特別是現在還推廣服務範圍到台東。現在,台東沿海東河鄉、成功鎮、長濱鄉等海線三鄉鎮已有門諾基金會設站服務,服務網從花東縱谷一直連結到東海岸線,從花蓮豐濱再繞回到花蓮市,所以這是一個台灣東部很完整的社區長照服務與老人照顧網。
門諾基金會年終圍爐活動。圖/門諾基金會
我想全台灣應該是門諾基金會做得最早與服務最多,我自己算過,門諾基金會送餐給獨居老人的便當已經高達260萬盒,這260萬盒便當相當於260座101大樓,所以,我有時去跟扶輪社募款演講時,會說台北有一棟101大樓,但花蓮門諾基金會已蓋260棟101大樓,我們是用便當打造起來的。目前每日約有8、9百位老人是靠門諾基金會在吃飯,若無門諾基金會這一、二十年來的送餐,還有很多偏遠地區的老人確實生活、生存都會產生困難。所以,我感覺這件事對台灣社會實在是有一些貢獻。當然,希望政府將來能做更多,也有更多社會福利團體能加入服務的行列。
相關影音
延伸閱讀:【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35)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