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昨天晚上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法國作曲家白遼士曠世巨作《浮士德的天譴》,吸引了憲法專家李鴻禧、文化評論家林衡哲、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等人前往觀賞;談到「浮士德歌劇」,就不能不談到李登輝,他曾經在台北市長任內翻譯法文的古諾歌劇《Faust浮士德》劇本,在1982年演出,2017年又在台中歌劇院重演,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曾道雄擔綱演出。
李登輝一生的生命歷程,深深受到浮士德的影響,在臺北高等學校就讀的時代,他讀遍了西方名著,包括德國作家哥德著作的《浮士德》,故事中浮士德是個學識淵博的人物,為了追求知識和權力,向魔鬼作出交易,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蔡英文前總統曾說過一句爭議性的話:在威權時代,我們不是都選擇順從嗎?對李登輝而言,他加入國民黨,也是「選擇順從」的行為,就像浮士德把靈魂賣給魔鬼,可是李登輝在成為台灣人總統後,推動政治改革,讓台灣走到「寧靜革命」的道路,列入民主國家之林,他完成他的台灣夢,走出了「天譴」,浮士德成為李登輝心目中那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美麗花朵,他一直保有堅持夢想的勇氣,未被世俗與威權的污染,這就是李登輝的「浮士德啟示錄」。
在「浮士德」的故事中,上帝先和魔鬼打賭,相信「人在奮鬥追求時,難免失誤,但像浮士德這樣的善人,在摸索中不會迷失正途」,亦即魔鬼的誘惑不會成功,浮士德不會真正墮落。晚年的浮士德最後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他回到濟世救民、建立人間烏托邦的原初理想。他說:「我為幾百萬人開拓新土,我完全獻身於此。這無疑是智慧的最後定案:要日日開拓生活和自由,才能享受生活和自由。我願見到人群熙來攘往,在自由的土地上住著自由的國民。」
台灣政壇這一陣子,「浮士德現象」泛濫而流行,一些政客風行「條件交換」,就像浮士德和魔鬼打賭,想以「地獄」交換政治的榮華富貴,作家苦苓曾為文批評,韓國瑜沒有賣台,只是浮士德為了和魔鬼做交易,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而對這段時間柯文哲與郭台銘的合作關係,也有人形容是「浮士德交易」。
歌德的浮士德故事,寫的不只是基督教教義的救贖,而是英雄堅持夢想的自我實現,浮士德的終極關懷,就是造福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住著自由的國民」。可是台灣政客一天到晚在計算利益,想到的是「這樣做,對我有什麼好處」而已,這些人一旦與魔鬼訂下契約,距離下地獄的日子,還會太遠嗎?
李登輝曾在晚年時期,說過一段感人肺腑的話:這股愛台灣的熱情,在我變化莫測的人生中,時而燃燒,時而潛沉,支持我走過這七十多個年頭,省思今日的台灣,就像歌德的《浮士德》中動人的一幕,我不由得很想吶喊:「停下來,妳是多麼的美麗!」。
台灣的美麗,來自「在自由的土地上住著自由的國民」,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奠定台灣自由民主的基礎,但是2020總統大選,台灣正面臨艱鉅的挑戰,人民的抉擇,將會決定台灣的歷史,如何繼續寫下去!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