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好食機創辦人與立委對話:小生產者才是創新與食安關鍵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好食機創辦人與立委對話:小生產者才是創新與食安關鍵

 2016-10-04 18:47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舉辦「國會咖啡館・社創新思維」系列對談,邀請立委姚文智跟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討論台灣的飲食教育跟食安議題。圖/李秉芳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舉辦「國會咖啡館・社創新思維」系列對談,邀請立委姚文智跟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討論台灣的飲食教育跟食安議題。圖/李秉芳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在社企聚落舉辦「國會咖啡館」系列對談,昨(3)日邀請到立委姚文智和「好食機」平台創辦人謝昇佑參與「食農X 體制的重建X 社會企業」議題,謝昇佑提出台灣的「小生產者」不僅支撐著台灣人民的日常生活飲食,更是是整個產業創新的關鍵動力,但目前的法規跟制度都是為「大規模食品廠商」,應該重新翻轉思考。

姚文智表示會推動《食農教育法》的動機,是因為他幾年前發現台灣罹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包括自己的表弟跟不少選區的選民都在二三十歲就罹患癌症,讓他意識到近來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應該從飲食觀念的教育做起,讓人重新思考一般對食品衛生的觀念中,如何納入對食物的尊重,包括對農作生產跟土地,還有社區的情感如何做連結。

立委余宛如說,自己在立法院,每當有食安爭議爆發時,看著立委們在質詢台上罵官員,他思考的是,難道光靠政府不斷地嚴格抽查、檢驗、加強管制就夠了嗎?台灣的飲食教育沒問題嗎?有沒有可能重新認識土地、生產者跟食材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姚文智也直言,這部法案跟《食品衛生管理法》的觀念非常不同,當然他並不否定,也認為這是工業化的社會必然會走的方向,只是他希望能透過《食農教育法》雙管齊下,走一個比較「返璞歸真」的路線,雖然這條路必定會非常漫長,但這個強調教育行為的法案,也許能為食安的問題找到一個破口。

「好食機」的創辦人謝昇佑說,他把好食機這品牌定位為一個「食農產業中,小生產者的專業協力網絡平台」,他認為現今大多的食品管理相關法規跟制度,都假設所有的生產者都是大規模的廠商,但是「一個一天做一百顆貢丸的小店家,跟一天做一萬顆貢丸的工廠,怎能用同一套標準來管理?」

謝昇佑指出,很多人會批評小生產者缺乏產值,他也承認很多時候小生產者不管是在生產還是銷售的過程都「搬不上檯面」,但是許多飲食產業的創新動力,其實來自這些小生產者,像是很多農民自己接枝出新的水果品種,許多家庭式的小工廠做出融合在地文化的甜點,但是你要這些小生產者上架到大型通路,付出高額的通路費用等等,他們辦不到,可是這些都是小生產者扮演的重要關鍵。


謝昇佑強調,好食機的精神在「共同購買」,而不是「團購」。共同購買在建構以「人」為導向、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親密連結。圖/李秉芳

謝直言,很多小生產者面臨的困境其實就是「不違法,但也不合法」,大多數小生產者沒有專責的主管機關,他們的製作過程恐怕也難以符合相關法規,要做衛生管理他們大多缺乏方法跟工具,這些達不到食藥署標準的小生產者,往往被迫淘汰。短期來看或許保住食安,長期來看,卻讓產品走向制式化大量消費,永遠無法如同一潭活水,源源不絕的研發好點子、努力克服生產困難。

謝昇佑也舉例,他有一次終於請到一位食品技師開設工作坊,結果開放報名半小就額滿,有兩百多位來自中南部的小農、小生產者們自費搭車到台北來上課,謝昇佑說,他當時真的很驚訝,原來這些小生產者其實不是不願意學,不願意進步,只是需要更多的資源。


民進黨立為姚文智正在著手準備《食農教育法》的草案。圖/李秉芳

姚文智回應謝昇佑提到,《食農教育法》的精神,其實也可以呼應到小生產者的價值,未來將由行政院的食農教育委員會開始,在飲食的各方面去連結消費者跟生產者間的關係,至於管理與輔導問題,謝昇佑提出,是否能從地方政府開始著手進行?比方說由當地的衛生局派員輔導跟檢驗小生產者的整個製作流程,看是否合乎標準,「這甚至用不到食安法。」

余宛如最後總結,他認為台灣人過去習慣依賴政府,政府背負著許多責任,一旦出事了,人民也立刻罵政府要政府出來扛,這樣的情況也反映在台灣的「剛性法律」上,所有的法規都正面表列,要寫的明確清楚,沒有寫就不能做,但這也同時限制了發展的空間跟可能性,他希望能透過這樣民間與政府間的持續對話,讓「大政府」變成「大公民」,替台灣的食安問題跟飲食教育找出創新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