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勞基法再修法爭議,政大法律系教授林佳和今(31)日出席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記者會時表示,其實在一例一休上路之後,台灣現在約有8成5勞工已經實施「週休二日」,真正需要鬆綁七休一的產業不到二成,再次修法是用少數人對彈性的需求,去改變多數勞工已經被保障的權利,勞基法的修法應該是排列組合而非對立的「零和遊戲」,這次的修法是一個公共決策的最壞示範。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日公布最新民調,針對勞基法再修法,指出有超過半數民眾都贊成,就「鬆綁七休一」部分,有四成九的人贊成、三成七的人反對;針對「輪班間隔時間安排」部分,有五成六的人贊成彈性鬆綁,但有三成三的人反對。
林佳和認為,以「七休一」為例,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50%贊成應該鬆綁,但事實上,在去年12月一例一休修法前,台灣大約僅3成勞工沒有「週休二日」;而一例一休正式上路至今,又增加了約1成5的勞工開始有週休二日;換句話說,台灣已經有8成5勞工都在休二日;但今天調查結果出來,卻有過半以上勞工認為,週休二日「太超過了不需要」,應該要鬆綁七休一,他認為實在很難理解,和他過去的經驗法則不符合。
林佳和也說,以勞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事實上希望鬆動的產業並不超過20%,主要是中部工業區的企業主,所以今年3、4月後,最先出來喊要再次修法的,幾乎都是中部的立委,接下來是南部的,有明顯的地緣關係,林佳和說,可是現在讓20%可能需要鬆綁的產業,去動搖80%「已經沒問題,被保障的權利」,這實在有點奇怪,他認為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勞動部要提出詳細的評估報告,針對不同的產業類別需求到底是什麼,對勞工又有什麼影響,都公開透明讓大家能夠討論溝通,如果在日本,這樣的修法可能需要花3、5年的時間來做影響評估,而不是這麼快速草率。
林佳和也認為,這一次勞基法的修法,做了一個公共政策決策的最壞示範,像這樣複雜、牽涉層面及廣泛的議題,政府卻用少數綁架多數、用觀感取代內容,把事情操作成一個有或無的「零和遊戲」,刺激雙方極度對立,事實上他認為勞基法這樣的議題,應該可以透過排列組合的方式,達到雖不滿意但可以多方滿足的可能,他也坦言,公共議題的討論不應該成為個人政治意志的貫徹,這樣只會讓事情走向極端,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而民調的交叉分析顯示出40歲以下和以上的受訪民眾對勞基法修法有明顯截然不同的立場態度,以及在12月22到24日的勞工集結抗議和半夜的街頭游擊行動,林佳和也說,他感覺這些運動很像英國法國過去幾年發生的青年世代的大反撲,青年世代已經對於所謂多數力量的執政者對他的不公平對待感到十分不耐,從某個角度來看這3天的抗議行動,勞基法已經慢慢變成背景、被稀釋掉了,反而變成某個年輕世代的控訴,這是民進黨政府的最大警訊,因為所有的政治制度安排和形成的過程中,過度忽視年輕人的聲音。
最後林佳和也表示,他認為台灣社會已經到了一個決定要走向什麼價值的時候,就是人們到底還要不要把「方便」和自己對方便的喜好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導致別人工作辛苦,因為不可能要求全面的勞動權益保護、工作生活平衡,但同時又想要24小時都可以隨時買東西送到家,林佳和說,他的德國朋友到台灣看到半夜可以打保齡球非常吃驚,每到颱風天,美食街、電影院和KTV都大排長龍,更不用說是媒體,24小時的新聞提供只因為觀眾認為自己有「知的權利」,林佳和說,現在已經走到一個關頭了,不只是對不相干的別人說三道四,而是自己也要跟著動,社會要往哪裡走執政者脫不了責任,應該要有個未來的想像,釐清價值是什麼。